- +1
水漫榕城:台风过后的特大暴雨
全文共4090个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生活在东南沿海的福建人看惯了风雨。
7月底,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是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的第二强台风。7月28日,受超强台风“杜苏芮”影响,福建多地降雨量破纪录。
9月初,第9号和第11号台风又接连登陆。9月2日,“苏拉”对福建的影响趋于结束,次日“海葵” 便来势汹汹,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再次侵袭福州。
9月5日5时20分前后,台风“海葵”在距福州约400公里的东山县登陆,并于8时在广东省饶平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当天上午,福建省气象台解除“台风预警”,继续发布“暴雨预警Ⅱ级”。
连日来的风雨暂时退场,福州的天空一度放晴。照常上班的行人不会知道,此刻他们脚下的路,将在今晚变得寸步难行。
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消息,9月5日08时至9月6日08时,福州24小时降水量达到362.21毫米,打破2023年7月28日5号台风“杜苏芮”创下的338.2毫米纪录。
台风过后的这场特大暴雨,让福州市民措手不及。
记者丨孙嘉嘉 俞怡萍 丁艺彤 杨嘉怡 张婉玲
编辑丨鱼仔
01 “山雨欲来风满楼”
“福建常有台风,我记得每年不来台风都会奇怪。”
在福州市马尾区卧龙山上,小苏和阳光学院的其他学生们一样,顶着风去教学楼上课,“风从四面八方来,走一趟伞都要被吹翻十几次”。
降雨持续不断,风雨在9月4号晚上变得更加猛烈。辅导员下发通知,让学生待在宿舍不要外出,但还是有同学出门玩水。他们拍下横溢的浑浊泥水,并调侃是“阿萨姆奶茶瀑布”。
▲9月5日,经过一夜暴雨洗礼后,阳光学院形成的“阶梯瀑布”
感到兴奋的学生们不知道的是,大量的泥水意味着沙石的松动,对于依山而建的阳光学院而言,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当晚,学校通知线上上课。起初学生们为上网课欢呼雀跃,而第二天一早他们得知通往学校的登龙路上发生山体滑坡,校园内多处严重积水,部分设施设备受损,“操场变成了沙滩,满是黄泥”。校外路况复杂,学校为安全起见,不允许学生自由进出学校。
与此同时,家住金峰镇的陈嫣予从6楼放眼望去,浑浊的水蔓延到了街道各处,水涨得最高的时候,没过了电动车的后视镜。积水混着黄泥土极速冲刷着路面上的一切,浑浊的泥水下看不清是被拦腰截断的锋利树枝还是被掀开的井盖。
▲徐嫣予家周边的农田正遭受洪水的摧残
陈爸爸曾尝试骑电瓶车出行,但刚开出两步路,电动车就在大水中熄火。一家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诊所里面的器械受损。
金峰镇有许多纺织厂和农田,纺织的布料与农田中的庄稼都受到了洪水的摧残。在一楼的住户只能挑选出贵重物品往高处搬,邻里间互相帮衬着抢救。
02 “等到雨小一点再走就好了”
9月5日,“海葵”登陆后威力减弱,福州市区的天空一度放晴,仿佛一切已经过去。
林雨芳照常上班。晚上9点,她计划完第二天的工作,整理好桌面,打卡下班。离开公司前,她想起昨天收到的暴雨蓝色预警短信,回到工位拿上了挂在桌边的长柄伞。
前一天的19时10分,福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提示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这不过是一场下得又急又大的雨,等到雨下小一点再走就好了。”林雨芳公司楼下站满了人。
雨越下越大。雨点急切地拍打越来越高的积水,涟漪还来不及泛开就被密集的雨滴击碎。5日福州城区最大24小时雨量达617.4毫米,近2亿立方米的雨水灌入城区,导致城区多处积水,全城公交地铁停运、区域供电中断。
等了十多分钟,林雨芳心一横,成为了第一个“踏出屋檐的人”。
水已经漫过大腿,伞在风雨中飘摇。林雨芳紧紧攥住伞,手指发白。暴雨不停嘶吼,狠狠打在她的脸上,模糊她的视线。
▲林雨芳回家路上积水淹到车子上轮胎
回家路上,林雨芳“一边尖叫一边哭”,她眯着眼,艰难地克服眼睛进水的刺痛感,尽力看清混浊积水下的障碍物,远离那些可能将她吞噬的漩涡。
一路上,只有少数涉水性能好的车还在低速前进,大部分车辆都抛锚了。红色的尾灯连成一片,闪电把大地照得亮如白昼。“这样的末日景观,真的像拍电影似的。”
“当时水已经没过了普通轿车的车轮,路上全是被泡在水里的车辆,有些人弃车步行回家。”刘先生正在公司加班,看到有被困市民在微信群里求助,立刻叫上有越野车的同事达哥,一起去往仓山区转移被困市民。
虽然暴雨预警不断,但很多人没想到雨势会如此之大。这场雨从晚上六点开始下,到十一点左右的时候,路上已经“全部都是水,跟河道一样”。
刘先生和达哥避开危险路段,在暴雨滂沱中转移了十多个人。有一位商铺老板,百来万的货物被暴雨损毁。还有三位车主离开自己抛锚的汽车,准备涉水徒步走八九公里回家。也有人跋涉了4个小时的“水路”,凌晨才回到家中。
当晚天桥上的人特别多,因为回家的路上水流实在太急,很多人都只能在天桥上凑合一晚。还有一些人回家的路全部被堵死,只能在抛锚的公交车上过夜。刘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有些后怕,“切身感受到人类在天灾面前的渺小”。
阻断阳光学院师生进出的登龙路塌方,同样挡在林雨芳面前,她只能绕远路。“没办法,我只能自救”,没有同行的伙伴,也没有可以扶着走的建筑,身材娇小的林雨芳走得很慢,原本步行15分钟的路程,她在雨中走了半个多小时。
林雨芳回到家中,洗完澡后看到手机里有关今夜大雨的视频和消息,“真的开始后怕”。她家附近一段平时人流量很高的路上,树木被连根拔起,横倒在路边,路灯闪烁忽明忽暗。有消息称,积水没过路灯杆内的电缆头引发漏电,有人因此发生意外, 在暴雨中滑倒摔伤骨折的人更不在少数。
03 “大水退去,留下满目疮痍”
暴雨来临那一晚,在外省上大学的小颖,从爸妈发来的视频中看到这样一幕:所有的果农站在桥上看着自家果园被泡在水里,只有沉默和叹息。
视频中有一位伯伯非常快速地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小颖不敢多看,也不敢问自己家里果园的具体损失,她知道全镇的果农都陷入了泥沼。
福建漳州盛产平和琯溪蜜柚,小颖家乡县城几乎所有人都在种柚子,每年9月是他们丰收的季节。柚子是一年一收的水果,种植工序繁琐,投入成本高。果农全年无休,在果园投入的全部心血,只为等9月的收成。
暴雨给即将成熟的柚子造成毁灭性打击。种在河边的果树被快速上涨的河水淹没,山上的柚子树随着山体滑坡大量倒塌。掉落的柚子四处漂浮在水面,没有掉落的柚子也会因浸水发生果裂。果园土壤流失,表层全是淤泥,果树根部极易腐烂。大水退去,留下满目疮痍。“今年格外难熬。”
▲退水之后遍地的柚子
一夜暴雨过后,福州多个区域供电供水中断。林雨芳居住的公寓,到9月7号8点才恢复供水供电。好在从小在台风侵扰的海边长大,林雨芳养成了囤食物和水的习惯,在停水停电的这3天里,不至于饿肚子。
阳光学院的学生也发现,有的宿舍停电了,有的宿舍停水了。洗澡、喝水以及三餐供应都难以保证。自动售货机和便利店的水被一抢而空。
阳光学院的电力供应在9月6日当天恢复,但由于降雨还在持续,供水站水压不稳,无法正常供应生活用水。学校的后勤部门工作人员,连夜运送保障食材,在风雨中扛着应急保障物资徒步三百多层阶梯上山。道路抢通后,每天中午有消防车运水到学校,让学生拿着水桶取水。
▲9月5日,水位持续上涨,福建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在雨中骑着电动车
9月8日,暴雨渐停。林雨芳早上7点准时出门上班。在家里被困4天的陈嫣予一家也开始收拾洪水过后的狼藉。
洪水带来的淤泥散发着浓重的臭气,在陈嫣予家诊所的地面上堆积了厚厚一层。被水泡过的墙面脱落斑驳,木制的桌椅被泡坏,“更别说医用器械了,这些损坏的物品都得重新制办”。
为了清扫干净地上的淤泥,陈妈妈先是往地上倒水冲刷,然后用扫把清扫,最后再用拖把拖干净。被泡变色的墙壁用抹布一遍遍地擦洗。“我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据陈妈妈估算,这次洪水他们家的诊所损失得有上千元。
这不是洪水第一次给他们家造成损失。几乎每次有台风过境,福州都会发生洪水泛滥的情况。台风过后,居民生活渐渐恢复正常,但大家仍担忧着下一次洪水的到来。
04 “福建加油”
白先生是江西余干绿舟救援队的一员。这个“民间救援队”曾经在2021年河南暴雨支援过新乡,今年曾前往河北参与救援。他们在9月6号上午了解到福州的灾情之后,当晚就招募了10名队员,整理出大量水上救援设备,10人2车4条冲锋舟在晚上八点出发,第二天凌晨四五点赶到了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
“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救援过程中有居民告诉白先生说,“水有两米多深,整层楼都被淹了”。
▲绿舟救援队在帮助居民转移被困的车辆
救援队的主要工作是水域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和清理淤泥。历经两天一夜,清淤工作逐步完成,救援队也平安返回。白先生说:“只要是祖国,只要被需要,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冲锋向前!”回到余干后,了解到广西受台风影响,暴雨倾盆需要援助,救援队再次踏上征程……
小颖开始试着在社交平台上宣传自己家的蜜柚,并且试图为福建受灾居民发声。令她寒心的是,评论区出现了诸如“福建是诈骗省不值得同情”“ 福建人不是说神明会保佑吗不用操心”之类的言论。
她觉得发声并不是为了博同情、求捐款,而是仅仅想要一句“福建加油”。在无情的天灾面前,福建省失去了两名消防战士、一名派出所所长,无数家园和设施被淹没。
据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截至9月6日17时,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及其带来的强降雨已造成福建省159.16万人受灾,当地紧急转移群众29.4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949.71公顷,倒损房屋2537间。
9月8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福建省城市供排水设施灾后修复重建实施方案(2023年版)》,要求受台风、洪涝灾害影响的地区,要在应急供水的基础上于3个月内修复重建供水系统;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修复整治工作原则上应在1个月内完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