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螺旋形飞行物,熄灭的营房灯……上海UFO往事寻踪
外星人,就这?
所谓的外星生物。图源视频截图。
墨西哥议会展出了两具疑似“外星生物”的遗骸,据称是2017年在秘鲁被发现的,距今分别有1800年和700年,从遗骸中提取的DNA显示,它们并非人类。
你敢信?这不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里存放在冰柜里的那个“外星人”!难怪有人揶揄说:这是在哪个剧组偷来的道具吗?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吗?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米有著名的“费米悖论”:
既然理论上认为存在外星人,而且按推测他们的科技也足够先进(至少比地球人厉害),为啥到现在还不来地球走一走、看一看?!
同时,若按这个逻辑反推回去,既然外星人目前依然没有出现,可以反证,可能他们根本就不存在。
但吊诡的是,每当大家忘了外星人这茬时,又会疑似出现“外星人”的踪影,包括在中国,在上海,对外星人的追问和讨论,都绵延不绝。
1
1987年8月27日晚上8点左右,位于上海汉口路的《解放日报》值班室内,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电话那头,一个自称是浦东白莲泾船厂工人语带神秘地说,大概三四分钟前,他看到上空突然出现一只螺旋形的飞行物。“大小如网球、熠熠闪光,旋转着向东南方上空飞去,仅一分钟时间就无影无踪。”
这是当晚值班编辑记下的第一通来电。没想到刚挂掉电话,铃声就再次响起,应接不暇。来自上海各地的市民纷纷在电话里激动地表示,自己亲眼看到了不明飞行物,它闪烁着橘黄色的光芒,横穿市郊上空,消失在东海尽头。
如此众多的不明飞行物目击者,在上海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当天,驻沪空军甚至出动了飞机追踪观察,发现和市民的描述基本一致。
《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发现UFO。
另外一些细节为这次事件增加了更多神秘性。
一位部队的同志说,不明飞行物飞过时,营房里的电灯都不亮了,等消失后,电灯又亮了,但供电部门说,当时并未发生供电故障。还有一位目击飞行物的指战员发现,自己戴的机械手表比平时慢了1-2分钟。
一时间,众说纷纭,各种神秘猜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好奇,大家迫切需要一个解释。
气象局说,从飞行轨迹来看,飞行物不像流星,但究竟是何物,很难判断。上海天文台立刻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认为不可能是流星,因为流星的速度绝不会这么慢,也不可能是彗星,因为彗星的速度不会这么快。
这一目击事件至今仍无定论。
民间流传着上海四大UFO事件,除了1987年那次之外,另外三起发生在1990年10月31日,1991年3月18日和1999年12月9日。
1999年12月9日,不明飞行物掠过上海天空。
神奇的是,在上海出现的UFO大多出现在傍晚前后,尤其是17时到20时之间最多见。
这些不明物体出现时间一般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最长不超过半小时,这让当时的人们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启用更精密的仪器对其观测,甚至没有手机这样的工具拍摄下足够清晰的影像。因此,也有人把UFO的出现归因于人的幻觉、陨石或其他客观原因。
也有让人大跌眼镜的案例。比如,1991年1月16日凌晨,在崇明上空曾出现“不明飞行物”,经有关科研部门调查分析,认为目击者看到的图像是灯光在汽车驾驶室窗玻璃上的反射。
2
虽然很多目击事件都不了了之,缺乏足够可信的解释,但人们对UFO和外星文明的狂热不降反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掀起了一阵阵高潮。
诸多细节可堪玩味。
1978年12月8日,联合国召开特别政治会议,讨论组织力量研究UFO,我国投了赞成票。同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UFO——一个不解的世界之谜》的报道,这是国内报纸第一次介绍UFO,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人民日报》刊登UFO相关报道。
在关于UFO和地外文明的探索历程中,上海扮演着重要角色。
1979年9月20日,“中国UFO爱好者联络处”在武汉大学成立,第二年改名为“中国UFO研究协会”,同年,中国UFO(飞碟)研究协会上海分会成立,爱好者中,大多数是工程师和教师,担任理事长的是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师,他们进行了很多探索活动。
上世纪80年代,社会逐步开放,全国50多个民间研究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四个月后,上海《自然》杂志发表了查乐平、蔺红旗的《国内不明空中现象初探》一文。这是我国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探讨国内UFO的论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严肃的态度说道:“我们对这些现象应采取尊重事实的客观态度……进行不带先入之见的严肃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对于与地外或地内未知生物有关等一类假设,也应接受其合理部分而加以考虑,不能一概全盘否定。”
对UFO的研究,逐步从神秘主义转向科学。1986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UFO研究者的一封信中指出:“UFO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我们当然应该研究它。”至于“外星孩子”之说,以及类似的UFO故事,他明确表示自己并不相信。“我倾向于地球及大气本身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应作为地学问题来研究。”
但在种种科学考察的背后,也经常见到“民间科学”的影子,在UFO研究史上留下了不少离奇荒诞的故事。——1994年,有两件轰动全国的事,把UFO热推向了高潮。
一个是“空中怪车”事件,在贵阳都溪林场,有400多亩松林在几分钟时间里被拦腰截断。中国UFO协会派人去调查,没有得出结论。有人说是龙卷风,但当地形成龙卷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一事件至今仍是个谜团,被归为“神秘现象”。
另一个是黑龙江凤凰山林场事件,当地一个叫孟照国的农民自称被外星人劫持,上了飞碟,还和女外星人有过第三类接触,据说还通过了测谎仪的测试,让这一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不过也有人说,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可能出了点问题。
3
世界最早的UFO狂热可以追溯到1947年。
当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日报 (Roswell Daily Record)报道,在当地的一个农场,发现了飞船和外星人的残骸。同一年,一架小型飞机驾驶员报告,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上空发现9个“碟子样”的物体以超音速飞行,这一报告也决定了UFO的“飞碟”代称。
自此,外星派来的飞船仿佛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隧道,开始频繁现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国内UFO目击事例,不但在一些形态特征上与国外报道的UFO相似, 而且在发生时间上也有较明显的对应关联。1971-1973年,美英等国发生大规模目击风潮,国内报告数量上也出现了小峰。
1976年9月18日,在伊朗德黑兰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空军鬼怪战斗机与UFO作战的事件,而在这一段时间内国内有数起报告。
第二年的夏秋期间,欧洲等地UFO出现频繁,国内报告也比较多, 如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工作人员在湖北神农架林区目击了盘状不明飞行物体,也有人在太原看到了桔红碟状不明飞行物体等。
而且,中外目击者所描述的形象差别不大。比如那个声称被绑架的黑龙江农民孟照国形容外星人,“大脑瓜子!”
上海举办的外星生命探索展。张驰/摄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们描神画鬼,无非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或许,这同样适用于人类对外星人的想象。
但进入新的时代,UFO似乎在离开地球。
创刊于1981年的《飞碟探索》,曾经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UFO杂志,于2018年底宣布暂时休刊。
“很多年没有人来信报告UFO现象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说。就算在网络上,网友们报告的重大UFO事件也越来越少。
根据两个报道UFO的主要网站——国家UFO报告中心(National UFO Reporting Center)和共同UFO网络(Mutual UFO Network)的数据,UFO目击事件的下降开始于2014年左右,当时的目击事件报告数量处于峰值。但自那以后,目击事件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到当年总数的55%,许多对UFO感兴趣的组织也已经倒闭。
而上海最近一次流传甚广的UFO事件发生在2011年的8月20日,夜晚9点左右,一位南航的飞行员在万米左右的空中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球体,不停地闪耀着光芒。
自此之后,UFO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4
是UFO抛弃了地球人,还是地球人不那么需要UFO了?
一个最简单的答案是,人们不好骗了。
过去报告的UFO案例里,相当一部分其实只是无辜路过的飞机、气球、风筝等物。在民众科学素养不高、但科学热情很高的年代,人们倾向于把自己感兴趣的、但是不了解的陌生事物,套到一套看似包罗万象的科学逻辑里。UFO和外星人,正是这样的一套方法论。
但事实上,用未知解释未知,根本就背离了科学届经典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在人们科学素养增长的今天,对于过去民间科学家的那套话术,大众也有了分辨能力。
更不用说,在现代飞速发展的技术之下,过去看得朦朦胧胧的飞行物,如今多数都被掀开面纱。比如那位南航飞行员在上海看到的不明球体,其实是人类的空间飞行器现象。
这好像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相机镜头都发展了几十年,到现在为止报告的UFO照片,还是糊得像用座机拍出来的。
都看清了,还哪来的UFO?
但这不意味着人类停止了追逐外星人的脚步。“中国天眼”就不止一次地收到过疑似地外文明可疑信号,科学家们还在持续进行排查和分析。
就在最近,济南七星天文台发布的一则视频显示,9月6日20点02分,天空中出现不明飞行物,该“闪光”飞行物从高处坠落,从画面来看,该发光体远离树木且飞行速度快,因此可以排除不明飞行物是常见的虫类。
济南七星天文台视频截图。
更离奇的是,9月1日和9月5日凌晨,七星天文台同样拍到了不明飞行物的痕迹。专家认为,6天内出现3次不明飞行物的情况非常罕见。
提出“黑暗森林法则”的刘慈欣说:“我认为人类一定要飞向太空,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而人类文明要想成长起来,并延续下去,它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
就连曾认为人类最好竭尽所能避免与地外生命有任何可能接触的霍金,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也改变了想法。2015年。他参与了搜寻地外文明的突破聆听计划,正如同人类还是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找寻地外生命的洪流中。
“今天我们承诺迈出宇宙间的重要一跃,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的天性是飞翔。”
(原题为:《上海UFO往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