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访南满铁路⑦|鞍山:寻找钢的琴

马特
2018-10-04 08:08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鞍山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城市,因为这座城市一开始就只为工业生产而诞生。我前面走过的大连、旅顺和营口,更多的是商贸和军事作用,而我后面要去的沈阳和长春,政治主导更强,相比之下,鞍山建城的主要甚至唯一目的就是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

1909年,满铁就开始在鞍山探矿,发现这片地区富藏铁矿资源,1916年满铁在千山设采矿总局,两年后迁到鞍山,在这一年,日本正式成立鞍山制铁所。1933年,日本政府将原定在朝鲜修建的昭和制钢所迁到鞍山,在鞍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建立制钢厂和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1940年,满铁创办的采矿总局宣布解散,并入昭和制钢所。从此,昭和制钢已经成为极其庞大的工业集团,也就是后来鞍钢的前身。

在鞍山,有一处保留完好的昭和制钢所员工宿舍,被称为井井寮。这是一座造型很有特色的建筑,平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灰色墙面红色屋顶,每个定点上方有暗红色半圆形塔楼。井井寮有三层,靠五一路的两角为半圆形的塔楼,塔楼的入口处装饰贝壳花纹。这栋建筑现在成为一座手机市场,被分隔成一家家店铺,其中一座塔楼还被改成旅馆。同样的建筑在鞍山曾经有三座,现在只有这一座还保存着。

因为这栋建筑带有俄罗斯风格,所以也有人怀疑原本是中东铁路俄国员工宿舍,日本人来了之后接收了。但这个说法没有被证实,可查的记录里就是东京建筑会社在1920年建造的。

鞍山井井寮,唯一一座日本员工宿舍遗留建筑。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从井井寮向北是对炉山,这里有一座标志性的水塔,曾经在电影《钢的琴》中出镜过。我叫了一辆出租车开上山,到山顶发现水塔被铁栅栏围了起来,无法进入。司机师傅说这座水塔年头可久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国共两边争夺这个山头,战斗特别激烈,后来这里成了鞍钢的厂区,前几年还是可以进入的,后来周围建了一片住宅区,大概出于安全考虑就围起来了。

对炉山因为对着鞍钢的高炉而得名,日本占领鞍山后,在对炉山一带建设了慰灵碑、采石场、住宅和学校,如今这些老旧建筑都早已不存在,只留下山顶的水塔。对炉山水塔其实不是鞍钢的工业设施,而是市区民用供水设施。1919年鞍山制铁所在对炉山山顶修建了一座临时性给水槽,1933年改建成现在这座钢筋水泥的给水塔。解放战争时期,对炉山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国民党部队将对炉山作为控制整个鞍山铁东地区的战略重点,修建了很多防御工事。

对炉山水塔,1933年为了满足市区生活用水修建的

因为无法进入水塔下方,我只能在周边转转,这座水塔整体外观保存很完好,部分墙面有少许裂纹,在水塔下方的灌木中,我发现了一座低矮的水泥房子,还有一个小小的出口,应该是当年国民党军队修建的地堡。

对炉山水塔下面的碉堡,解放战争期间这片山头是重要的争夺高地

在鞍山市区内,和北面的对炉山遥相呼应的是南面的烈士山,这座山最早被日本人称为镇守山。1919年,鞍山制铁所在镇守山开始造林规划,1924年,日本人在镇守山东坡修建了天照大神神社,将此山改名为神社山。

营口解放后,神社被拆除,原址修建了鞍山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前面的台阶就是当年神社入口的位置。我在一篇差不多十年前的博客文章里得知,有人在公园里找到了神社拆除时散落的石条和石灯,其中石灯收藏在烈士纪念馆中。我来到公园内寻找,在烈士纪念馆中并没有找到石灯,我又在外面一遍遍搜索草丛树林,找到了两座石墩,虽然上面没有任何标志,但应该是神社曾经的某个石构件,因为在那篇博客文章中对这两座石墩也有提及,但是文章中提到的更大件的石条却没有找到。

鞍山烈士陵园内曾经日本神社遗留的石灯灯座

在鞍山,“台町”地区是曾经日本人的生活区,我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去探访这片街区。当天一早就开始下雨,我没有带伞,冒雨前往台町,在经过胜利广场时,看到了鞍山的标志性建筑——焦耐院,全称叫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焦耐院不算很老的建筑,但设计却很有特色。

在上世纪50年代,建筑界流行梁思成倡导的回归民族风格,建筑造型复兴中式,又恰逢学习苏联,受时代影响,焦耐院的设计采用了欧式与中式建筑结合的方法。大楼只有四层但是举架比较高,加上灰色外表显得有政治建筑物的肃穆感。在屋顶有一座仿清式砖石结构的八角亭塔楼,顶部为防空用瞭望塔,塔底围着石栏杆,栏杆四角柱顶有仿古宫灯,栏杆基座下部向楼外伸出飞檐。

鞍山的地标建筑焦耐院,五十年代欧式与中式的结合

从焦耐院继续向东走到东风街、迎宾街和铁东十二道街一带就到了台町,台指高地,町指街道,台町就是山坡街区。台町依山而建,以山顶为中心向山下呈扇形布局。

1919年,为了给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住处,鞍山制铁所开始修建台町。第二年,台町的第一批房子建成,共有17栋,都是二层双户型别墅,台町住宅中只有这17栋为双户型,其它的都是单户型。1924年日本人在东山规划了山顶公园,建有忠魂碑和马魂碑,作为日俄战争的纪念。

1932年昭和制钢所在鞍山成立,为了给更多高管提供住处,之后五年又在台町修建了82栋日式住宅。此外,台町还有迎宾馆、当社图书馆、敷岛町警察官吏派出所等建筑。迎宾馆目前已经变成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我在雨中沿着每条街道走了几个来回都没有找到图书馆和警察局,一方面下着雨影响视线,另一方面过往的记录中,门牌号和房屋特征与外观颜色都可能发生了变化。

日本人在鞍山修建的别墅区台町

我在寻找对炉山水塔的时候,和出租车司机提到电影《钢的琴》在对炉山水塔取景过,司机说他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问他哪里还有老厂区或者工厂家属区可以去参观一下,师傅说十几年前大下岗的时候拆了一批,后来房地产热潮又拆了一批,现在市区里估计很少了,工厂里面的也不能让我进去,倒是可以去灵山区看看。

我按照师傅的指点去了灵山区,离鞍山市区大概半小时车程。其实《钢的琴》相当一部分就是在灵山区拍的,包括电影里炸鱼的池塘,现在被改成了恒大地产的人工湖,在我路过的鞍山市区与灵山区中间,大片的新楼盘被建起或在建中。

到了灵山之后,我先找到火车站,一般火车站周围都是老房子。灵山火车站附近都是半废弃的铁路联房,成片的二层红砖楼,这些红砖楼已经很破旧,有的墙壁上还写着“毛主席万岁”的标语。红砖楼是没有大门的,大门处是一个门洞,直接对着内楼梯上楼,里面是一户户独立的人家,楼房一层有一些外面被开辟成菜地,或者搭建了塑料屋子做些小生意。

我沿着这些老房子前行,往南走一段开始有了比较新的楼房,这片区域中心有一条街道是市场,我要找寻的一个地方就在这片市场中——红旗拖拉机厂工人俱乐部。这栋三层红砖房在市场中依然显得比较高大,下面被分隔成一家家不同的店铺,正面最醒目的是宽带广告,只有正门上贴着的“演出期间,禁止找人”,能看出曾经的工人俱乐部气息。

在电影《钢的琴》中有一段经典的追逐戏在此拍摄,一个工人的女儿怀孕了,可男方不承认,于是那些聚在一起造钢琴的工人们去这座俱乐部里打那个男的。

这段戏中的配乐选用了Lube的《Orlyata》,歌词和这部电影搭配很有深意:“生在城郊的小雏鹰,成长中初试翅膀,生在城郊的小雏鹰,可也吃过坎坷迷茫,可别怪他们太心急,可别怪他们太幼稚,生在城郊的小雏鹰,向着蓝天高飞吧”。

这一段情节很有意思,让工人们真正冰释前嫌的,并不是一起造钢琴,而是一起去打群架。凝聚力的来源不是共同创造价值,而是共同使用暴力。大规模失业之后,人们失去了组织,这时与工厂同样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另一种社会团体形成,就是黑帮,共同参与和义气相关的暴力活动可以说是黑帮意识的雏形。

然而,工人们最终没有变成黑帮,也不会变成黑帮,电影里提到两个年轻人结了婚,男方后来外出打工了。如今房地产和互联网稳定住了局面,这恐怕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