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讨|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一场新科幻的实验
9月12日,“世界科幻的中国情怀——天瑞说符长篇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文学—影视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我们生活在南京》讲述了一个生活在2019年南京市的高三男生白杨,通过无线电台偶然联系上了一个生活在2040年同一地理位置的女生半夏,二人共同面对末日天灾的求生故事。作者天瑞说符出生于1996年,《我们生活在南京》是他继《泰坦无人声》《死在火星上》后的第三部长篇科幻小说,在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2021年6月开始连载,由中信出版集团于2022年12月出版。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谈道,科幻文学是最近几年比较火热的文学类型,科幻网络文学也是近几年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发布会也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成立之后,第一次在作协为网络文学作家召开专业研讨会。
《我们生活在南京》书封。
“天瑞说符一直聚焦于网络科幻小说创作,《我们生活在南京》现实感很强,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小说对人类和世界进行了思考,也开拓了科幻写作的新维度。科幻网络文学的繁荣与影视、游戏等IP转化密不可分,如何通过IP开发推进科幻网络小说的创作,是一个重要课题。”何弘谈道。
中信出版集团执行总编辑、文艺动漫总出版人王蕾认为,最近几年,科技的高速发展让科幻从想象变成现实,人类命运何去何从的问题拷问着每个当代人。《我们生活在南京》呈现了宇宙浩大、人类渺小的图景,肉体易逝、精神永恒往往是这类科幻作品让人着迷之处。“小说的末日设定与《沙丘》《疯狂的麦克斯》等西方经典科幻中的废土设定有别,或许东亚的文化特色和哲学审美决定了中国科幻文学可以有它的特殊性。”
天瑞说符
与会的各位专家也从网络文学、科幻文学、影视改编等三个维度,从文本构思、创作手法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我们生活在南京》的叙事艺术、思想内容和影视改编价值。
作家、评论家周志强谈道,《我们生活在南京》的作者自觉设定了“故事峡谷”,并通过人物白杨重新定义了小人物与历史的关系;作家宋明炜强调了这部作品在哲学层面的意义,“干预”和“看的恐惧”在哲学层面体现着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作家聂梦则从方向性关联、艺术性关联和时间性关联剖析作品特征。
科幻作家吴岩认可作品中的轻松氛围,认为这使得其跳脱出与传统末日科幻的差别,又兼具硬科幻的叙事。
研讨会现场。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流浪地球》系列剧本指导王红卫谈道,正是这种轻盈感带来的年轻特质,提供了中国电影亟需换血的题材来源。而故事中的白杨与半夏的人物设定,为中国和世界科幻电影提供了两个非常鲜明的年轻人物形象。身兼导演与编剧双重身份的路阳,提出这部小说里有好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概念——通常在类型化的电影故事里面需要有一个出色的概念,支撑电影的新鲜度。《我们生活在南京》第一个概念是无线电连接,第二个概念是“时光慢递”,第三个概念是对未来世界的设定。
会议最后,天瑞说符分享了创作感悟:“当今时代信息大爆发,想要构建出崭新的科幻概念已经不可能,太阳底下无新事,能想到的肯定有人想到了。”天瑞说符坦言,他所能做的就是将经典的科幻概念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很多经典的科幻概念和科幻作品国外有,但中国没有,那我就写一些跟中国本土联系紧密、能中国化的东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