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阔别10年,地坛书市回归,北京最接地气的文化盛宴来了

2023-09-15 15: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对地坛与史铁生,一定不会陌生。

莫言曾说,如果中国作协只养一位闲人,那必须是史铁生。作为21岁便不幸残疾的年轻人,每天自己坐着轮椅去地坛消磨时光,直到看遍了四季,看遍了地坛公园的每一个人,看透了浮华褪色后的自在与坦荡,写出了《我与地坛》。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我与地坛》

地坛,从此有了强烈的文学意味,之后更有了地坛书市,一直是北京城里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2023年,在阔别整整十年后,北京书市从朝阳公园回到地坛,不仅每天都有文化主题讲座,更有无数绝版好书等你来淘。

地坛除了文学icon,更是旧时北京城“九坛八庙”或“五坛八庙”之一,是明清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庄严祭坛,与城南的天坛遥相对应。

如今的地坛古树连荫、郁郁葱葱,与古建筑相映成趣,一年四季美景各不相同,是绝佳的休闲好去处。

今天,就和朵朵一起逛逛久违的地坛书市吧!

-01-

一别十年,地坛书市全面升级

一场秋雨,让北京气候变得凉爽起来,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教师节刚刚过去,地坛与文学的十年重逢,更让我们不能错过地坛书市。毕竟,一本好书是跨越时空的导师,更是我们最好的伙伴,何况书市本身就是好书大集合~

朵朵是周一下午去的,尽管是工作日,书市依然人潮比肩继踵,知识的魅力是无穷的。轻松逛一逛,随处都是三折、五折起的大促销,其中既有刚刚上市的新书,也有难得一见的老版书籍,仔细淘一淘,会有不少惊喜。

书市里有狠心打折的字帖、画册、摄影集,还有散装或成套的外文原版书,更有装帧精美的二手书籍,其中不乏未拆封的好货,淘到就是赚到。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我们满满的童年回忆:

从货真价实的小人书,再到童趣十足的吹糖人、文具盒、响风筝,甚至还有我们以前省吃俭用偷着买的磁带、海报,简直是大型怀旧现场。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我与地坛》

地坛书市,其实是北京书市的别名。

它原本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2002年迁至地坛公园,被大家亲切冠上“地坛书市”的名号,也有了史铁生“我与地坛”这大IP。2013年,北京书市移至朝阳公园,2023年又正式回归地坛。

本次地坛书市,采用了“我与地坛”的展览主题,一面是北京的生活气息,一面是浓厚的文学意味。据主办方介绍,地坛书市展览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有近400个图书及文化展位,内容包罗万象。

书市在升级。以往地坛书市的单一模式,被升级成了八个主题展区,既有文学性的主题区,又有北京文化展区、儿童阅读展区、实体书店展区、特色文创展区等。本就名声在外的地坛书市,一别十年后,更加盛大、充满惊喜。

朵朵逛了好几圈,从旧书到文房四宝,再到小人画册与立体童书,以及平日不多见、淘起来乐趣无限的各种绝版好书,外加音像与文创产品,整个地坛书市可谓是乐趣无限,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对了,别忘了在地坛南门扫码领取活动小册子,上面不仅有北京书市的展览信息,更可以搜集神秘小印章哦~

地坛书市·活动信息

展览日期:9月8日-9月18日

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周六日9:00-18:00

注意事项:书市期间,地坛公园免票入园,参观园内古迹需额外购票(5元每人)

-02-

地坛,中轴线上最低调的存在

地坛书市,是北京最接地气的图书盛会;地坛本身,则是北京最低调的古建筑之一。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我与地坛》

地坛位于安定门外,与中轴线南段、永定门外的天坛相对应,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庄严场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作为重要的皇家祭祀场所,地坛规制仅次于天坛,占地面积近45万平米,建有两重坛墙,三组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也就是中轴线上的方泽坛、皇祗室与斋宫。附属建筑如神库、宰牲亭、神马殿、钟楼等,位于外坛。

方泽坛,与天坛的圜丘坛相对应,因四周有一条按《周礼》“夏至日祭地于泽中方丘”之说,以正方形水渠包围正方形祭坛而得名。

成语有云,天南地北、天圆地方、天青地黄,恰好都对应了北京天坛与地坛的格局。天坛在南,地坛在北;天坛为圆,地坛为方;天坛为青,地坛为黄。

不仅如此,方泽坛虽然不高,却巧妙运用了空间透视效果,让主坛显得极为突出,站在其中仿佛有置身大地中央的感觉。究其原因,首先是内外两层坛墙高度不同,再是坛内没有植物遮蔽,坛外则古木参天,可以让视线层层递进,营造出广阔的视觉感。

正对着方泽坛的是皇祗室建筑群,目前开放区域不多,正殿设有汉白玉须弥座,供奉着“皇地祇”牌位,也就是与天神对应的地神。殿里还有五岳、五镇、四海、四渎诸神位,体现着古人的世界观,千山万水汇聚一堂。

有趣的是,因为地坛的建筑并不显眼,名气比起天坛要低调不少,反而远离游客与喧嚣,成为北京城内重要的市民公园,加上占地面积颇大,历年来曾接连举办书市、庙会、服饰文化节、民俗展览等,一面是接地气,一面是惊喜。

-03-

地坛公园,北京市民的文化icon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对漫漫前程抱着一份激动的希望,以为奇迹就在前方。然而,人生只是一个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

《我与地坛》

包括史铁生,几乎每个在北京生活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地坛时刻”。

地坛植被茂密、古树参天,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有牡丹、夏有月季、秋有银杏、冬有雪景,其中不乏百年玉兰、杏花微雨等盛景,每个月都有自己的色彩,浪漫元素直接拉满。

光有花可不够。地坛公园很大,总是回荡着萨克斯风的声音——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野生”的爵士乐队,虽然不一定很专业,偶尔还有唢呐抢走音节,爷爷奶奶们却依然气定神闲,吹奏着属于自己的乐曲。

天气好的时候,这里会有孩子放风筝、吹泡泡,也会有小资白领玩飞盘,旁边是跳着交际舞的大爷大妈(不是广场舞哦),恬然自得又松弛。

同样在北京,那个箭在弦上、卷出天际的一面,在地坛公园仿佛消失殆尽。

这样挺好的。

在地坛,我们不仅能逛书市,更能让脚步慢下来,体验自然与人文之美。从古建筑到现代展览,从老年爵士到青年飞盘,哪怕你只是匆匆过客,这里也能让你平静下来,被难得一见的松弛感包围。

地坛公园,真是北京的一处难得地方,一个穿越古今、活生生的空间,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活的美,一切自然而然、无需精雕细琢。

如果你读过《我与地坛》,再到地坛走一走,会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没有变。时光依旧匆匆,偶尔一个回眸,百年沧桑之余,更是活色生香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毫不做作。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原标题:《阔别10年,地坛书市重磅回归!全北京最接地气的文化盛宴,还有免费超火盖章活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