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经安访谈录 | 周汉民:中国企业要以“兼济世界”为己任
【编者按】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框架下的专题会议,博鳌经安论坛聚焦经济发展与安全两大时代课题,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深入交流搭建全球性平台。论坛组委会将与政商学研企媒各界权威人士展开互动,邀请受访嘉宾就应如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建言献策,并开设本栏目予以报道。
周汉民: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
【个人介绍】
周汉民先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曾任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
作为学者,周汉民不仅担任过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且著作颇丰,在国际经济法、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外贸救济与外贸调查、上海自贸区建设等领域颇有研究和建树。
周汉民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后积极投身中国“复关入世”工作,见证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历史时刻;同时也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发中贡献力量,曾任浦东新区首届人民政府副区长;此外,还曾作为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常驻法国巴黎,助力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近年来,周汉民仍持续关注自贸区建设、数字经济、民营企业成长等热门领域,为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企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深刻影响着市场的兴衰。作为我国外贸领域的专家,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既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举办上海世博会及进博会等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亦是中国企业成长的见证者。近日,周汉民在接受组委会专访时指出,中国企业永远在世界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发挥关键作用,应因势利导,积极作为,履行“兼济世界”的国际责任。
组委会:周主席您好!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经济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近期,部分西方国家鼓吹“去风险化”,通过减少可能出现的所谓“风险”,降低与他国的合作水平,违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您认为在这一论断下,亚洲经济发展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周汉民:所谓的“去风险”,其实就是这几年甚嚣尘上的“脱钩断链”的新表述而已,是用“新瓶”装的“陈酒”。所谓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构,在很大程度上的意图就是“去中国企业化”。由此,深刻地认识全球经济发展和安全问题殊为关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繁荣的基础,这是全球应当形成的共识。
无论是“脱钩断链”“小院高墙”, 还是“去合作”“去风险”,都是对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直接挑战。何以解忧?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以更大的开放来倒逼更深入的改革。为此,中国在两年前正式提出要加入CPTTP和DEPA,就是要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贸易新规制中,遵循制度、合作制度,最后以实际的努力和行动来促进制度。这些都是为了一个基本目的:兼济世界。我们在自己发展的时候,没有忘记中国的国际责任。
组委会:合作是解决纷争的有效手段,金砖合作机制等以平等协作、互利共赢、开放包容为特点的经济合作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亚洲各国地理位置临近,更面临着相似的发展困境,您认为该如何借鉴已有经验,构建共建、共融、共创、共享的亚洲新型资本合作机制?
周汉民:金砖合作机制今天在世界上具有非常引人瞩目的生命力,最新的表现就是在今年南非峰会上,有6个国家正式加入金砖合作组织。这充分说明,作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金砖机制应当被赋予更深的国际意义。
如何将金砖的理念在亚洲国家推行?我以为,从10年前由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可以得到借鉴。
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由最早的57个成员国,扩增为现在的106个。亚投行就是一种新型的资本合作的机制,这一机制不是全部,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在“一带一路”资本合作机制中,亚投行做了许多实事,丝路基金同样如此。一句话总结,就是要为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做实事,这是中国融入世界始终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组委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牵动着亚洲甚至全球的目光。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下,中国企业如何积极融入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发展大局,在其中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周汉民:中国从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时至今日,在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引人注目,尤其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去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为50.2万亿人民币,占中国经济总量41.5%,“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两个主轴。所谓“数字产业化”,就是把新兴的数字经济这一蓬勃的产业打造为更完整的体系;所谓“产业数字化”,就是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升级。
坦率地说,中国的数字经济,特别是在跨境电商方面的优势,在全球都是引人注目的,这就是先机。在这样的一个前沿,这样的一个赛场,中国绝对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长”体现在数字经济相关的基础方面,像5G我们就走在世界的前列。在5G经济的范畴中,如何发挥好算力,形成好的算法,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此外,关于更好的应用场景,也需要一步步往前推进。
所以,亚洲产业链、供应链其实不是融入的问题,也不是发挥一些一般作用的问题。中国永远在世界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发挥关键作用,要紧的是要因势利导,是要积极作为,是要在本企业发展进程中同时考虑我们合作方的利益,同时考虑在经济发展的时候如何带动社会稳定,如何带动文化交流。
中国的企业在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中的作用,就是要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匹配。什么叫相匹配?我们是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对外贸易第一大国,利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要匹配才行。
组委会: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分论坛上,部分嘉宾认为,如今企业在开展供应链、产业链布局时更关注“安全”方面的问题。在您看来,目前亚洲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面临着哪些安全风险?可以采用哪些手段进行化解?
周汉民:我们所要关注的安全,其实就是要对经济行为和合作伙伴,以及驻在国家的营商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好的营商环境主要表现为,在政治上应该是稳定,而且是清正廉明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危地不往、乱地不去”。
第二,我们要发挥作用的地方,一定是经济非常活跃的,但同样有规则可循,通常所言是一个“有秩序”的地方。
第三,经济发展不能或缺和素质、和文化发展的协调。由此,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候,要对别国文化充分熟悉和了解,尽可能地予以尊重。与此同时,又在自己的企业行为中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质。
第四个方面就是社会。一个安全的地方,一定在社会运行中强调公平和正义。
第五,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去往国家和地区的法制,希望是如同别人要求我们的一样,也就是法制健全且与时俱进。
组委会:目前世界经济在动荡中复苏,对外贸易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一背景下,您对博鳌经安论坛第二届大会还有什么期待?希望大会能为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哪些助力?
周汉民:我有这么几个期待,第一它是一个经安论坛,应该让更多的人就“经济和安全”的主题发表观点。可以听到越来越多的不同见解,从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实在的了。
第二,这样的一次经安论坛,与会者一定要是相关人士,与会嘉宾的言论应该是深思熟虑,颇有研究,不是泛泛而论。
第三,经安论坛是一次国际论坛,也就要在语言的转换上有很好的功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会议怎么举行。
第四,经安论坛应该想尽办法,让中国有希望参加会议的人,即企业家能够参与其中。我们许多企业家不应该在论坛外,要让他们感知什么叫做国际论坛。其实国际论坛是一次历练,这个历练我在1999年参加世界500强论坛时就有感知。那个时候中国只有8家企业上榜,但是人家让中国另外130个企业家与会,与会的企业家都是大企业家,从那次500强论坛当中就感受了非常有用的资讯。与此同时,给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文章来源:财经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