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说说李纨的“晚韶华”

2023-09-14 04: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

邯郸夏

李纨曲名《晚韶华》,顾名思义,“晚韶华”就是“晚年的荣华富贵,美好时光”之意。仅凭这曲子名,就能判定八十回后早死的是贾兰,而不是李纨。

来看曲子首句,“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我原本以为这句单纯说的是贾珠的早夭:不只是夫妻恩爱没了,任是你十四岁进学、读书上进,考取功名也无从说起了。这么理解似乎也没有什么不通,直到有次跟红友讨论,才忽然领悟到,这句其实是对李纨一生的概括:先是遭遇了丈夫的“镜里恩情”,后又遭遇了儿子的“梦里功名”。“更那堪”,就是更进一步,是说后者比前者对李纨的打击更大。青年丧偶已是人生中极大的不幸,怎成想你又经历中年丧子,这样的打击谁能承受得住呵!

再看次二句,“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这句好理解,没有什么歧义。是说李纨的青春年华流逝得好快,夫妻恩爱再也与她无缘了。这里的“韶华”是指青春年华,与曲名中的含意有所不同。

再看第三节,“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这句是说后来李纨母因子贵,被封了诰命,戴了珠冠,穿了凤袄,显赫一时。可这也敌不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命运变化无常。并非实指死期临近,丢了性命。

再看第四节,“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句的争议最大,很多读者机械地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是李纨年轻时因太过贪财,损了阴骘,遭了报应,造成儿子贾兰早死。此说实在大谬,并且流传甚广。这句其实应该从反向去理解,是说李纨虽一辈子积德行善,可你积下的阴骘却没有儿孙去承受了。纵然你老来富贵,又怎及那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呢?前后两句只是描述了两种生活状态,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联。读者之所以想到因果报应,是受了巧姐判词“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和《留余庆》“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句的影响。这种善恶有报的观点,其实最是作者所竭力摒弃的。作者只是借此说为那个“巧”字披上了一层宿命论的外衣,真正的内核还是刘姥姥的仗义搭救,忍耻收留。

更有甚者,有些读者更是一口咬定,就是因为抄家后还有大量银钱的李纨母子对身处险境中的巧姐儿见死不救,不肯伸出援手,才让贾兰遭了报应。这就更可笑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便抄家后能逃过一劫,李纨母子的境遇也是非常悽惨的。脂批也告诉我们,《好了歌注》“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说的是贾兰、贾菌一干人。可见抄家之后,李纨母子过得也是异常贫苦的日子。话说回来,即便母子二人真有些积蓄,他们有义务倾囊相助搭救巧姐吗?宁荣二公在天之灵恐怕也不会答应。再退一步说,就算李纨母子对巧姐见死不救,他们就该遭报应吗?如果未伸援手就要遭报应,那贪银钱、忘骨肉、把巧姐卖入烟花巷的狠舅奸兄又该死上几回?这纯粹是对这对孤儿寡母的道德绑架!

可悲的是,李纨贪财,太看重银钱,这几乎已成了整个红学界的共识。这么说多半是受了起诗社时李纨带众姊妹去跟凤姐要银子那段文本的影响。这本来就是妯娌间的取笑打趣儿,断没有让李纨出银子陪小姑子们玩的道理。即便李纨有这意思,姊妹们也不会答应。可读者就是对李纨让姊妹们摊的这几两银子念念不忘。这倒让我想起来湘云做东摆螃蟹宴那回,湘云一说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笑说:“倒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脂批这里批道:“若在世俗小家,则云:你是客,在我们家,怎么反扰他的?益发可笑!”这里也是一样,到底是李纨太看重那几两银子,还是读者太看重呢?我亦发一笑!

再往下看,“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这一连串四个排比句是说贾兰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出将入相,加官进爵。可在人生的巅峰时刻,死神已经悄然来临,最终战死沙场。

末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很多解读者认为是说李纨不应该望子成龙,让贾兰走上求取功名之路。我倒认为这里作者是直抒胸臆,追求这些并不值得。就是《好了歌》中所唱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说完曲子,再来看李纨的判词。十二钗的曲子与判词都是相互照应的,可以说曲子是对判词更详细、具体的注解。

先看首句:“桃李春风结子完。”这句很好理解,是说李纨的夫妻生活从生下儿子之后就完结了。同时,句中谐音嵌入李纨的名字。

再看次句:“到头谁似一盆兰。”这句有歧义,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是指贾兰后来出人头地,在贾府草字辈儿的子孙当中是最有出息的一个。我认为从上句李纨的夫妻生活说到这里提及贾府草字辈全部子孙,这个跳跃性实在太大。贾府其他子孙出不出息又关“不问你们废与兴”的李纨什么事呢?这断乎不是惜字如金的判词所应该关注的。所以这两句之间的跨度应该缩小一些,立意应该再放低一些。众所周知,兰虽茂却不结籽,我更认为这句是呼应上句,是从子嗣的角度说贾兰虽然功高盖世却没有留下孩子。这两句是说丈夫虽然早死但幸好还留给李纨一个儿子,而儿子虽然声名显赫最终却没能再给她留下一个孙子。这样前后所表达的意思才能有所关联,文理才能连贯,不至于断开。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两二句我更愿意放到一起去解读。前句似乎太深,后句又嫌太浅。前句的解读可以说众说纷纭,多是从李纨的品质角度切入,挖得很深,表达也很绕,但都无法让人信服。十二钗的判词虽然有隐喻,但从字面上看基本都是浅到不能再浅的大白话,并不难理解。就像猜谜,也许谜底扣得非常巧妙,但谜面不可以太过深奥,晦涩难懂,越是浅显直白就越好。这句当然也不可能是例外,总不至于让人如此费解,所以我倾向于是句中有讹误所致。

“枉与他人作笑谈”,这句好解,是说到最后却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句跟袭人判词的“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和《枉凝眉》的“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样,都出现了“空”字与“枉”字,是说白白的、又能怎样呢,都表达出一种无奈、惋惜之情。

不妨再提供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判词跟曲子一样,后半段其实都是说的贾兰。也许是贾兰在朝廷或战场上与人争名夺利、遭人妒忌才最终招致惨死的下场。这能否为“如冰水好”句的还原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呢?

以上就是粗浅地从曲子和判词两个方面对李纨和贾兰母子最终命运的解读。虽不深刻,但有一个总体的基调是肯定的,那就是作者绝不会说哪个人物的悲惨遭际是活该。作者对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怀有一颗悲悯之心的,“怀金悼玉”也适用于十二钗三册中的所有女子。宝玉挨打,李纨听见婆婆哭喊出亡夫贾珠的名字顿时情绪失控,不禁大放悲声,每一个以真情投入进去的读者读到此处都会为之动容。也只有在这一刻作者才彻底撕开了李纨心底深处最柔软最真实最隐秘的一面给读者看。好人没好报显然比恶人遭恶报在悲剧层面上更高一个等级。那种李纨因贪财、对巧姐见死不救终至贾兰遭报应的说法真是荒唐透顶,格局实在是太小了,真的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小家子气。

另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早死的不是贾兰,而是李纨。如果真是这样,我倒认为李纨足以含笑赴九泉与夫君贾珠团聚了,她这命又薄在哪里?这一点勿需赘言,你去网路上看看每年高校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有多少身患重病的父母为着不拖累儿女的前程而选择自行了断的新闻就能理解了。如果可以在娘儿两个当中选择一个去死的话,我相信每一个当娘的都会义无反顾去替儿子赴死,可李纨的人生不是选择题,早死的偏偏就是她的贾兰。

大嫂子呀大嫂子,你不是人人口中尚德不尚才的活菩萨吗?你不是青春丧夫如枯木死灰一般惟知侍亲养子吗?你不是住在稻香村里竹篱茅舍自甘心吗?可命运偏让你落得个老来富贵却断子绝孙的下场。穿着你的凤冠霞帔、抱着你的贞节牌坊,在你的晚韶华中孤独终老去吧!

雪芹,你真狠!

原标题:《说说李纨的“晚韶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