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型储能再受资本青睐!上海电气储能A轮融资获4亿元注资

澎湃新闻记者 森宁
2023-09-12 19:41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国内新型储能行业风头正盛。

2023年9月12日下午,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电气储能”)A轮融资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电气储能与华强资本、鞍钢资本、国君创投、海越资管、基石资本、高科新浚和上海电气签订了增资协议。

本次A轮增资由华强资本、国君创投和基石资本领投,鞍钢资本、海越资管、高科新浚跟投,共同完成4亿元注资,上海电气储能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以知识产权等关键无形资产同步注资。此前,上海电气储能已经获得了一轮pre-A轮融资。此次融资完成后,上海电气储能投后估值超22亿元。

上海电气储能方面表示,此次融资将通过资本赋能,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人才支持、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完成本轮融资后,上海电气储能将重点推进新体系研发、推动产线扩能和百兆瓦项目建设,加深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

公司预计在2024年启动B轮融资,2026年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金孝龙在仪式中表示,未来,上海电气储能公司要明确发展定位,争做长时电化学储能领导者。具体而言,要做到强化技术创新,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布局百兆瓦项目,加强示范项目引领;加强储能产业协作,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据介绍,上海电气储能作为上海电气投资成立的科技型储能平台公司。公司成立后,专注于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电堆、系统集成的自主研发、制造与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经济、环保的储能装备及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杨霖霖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电气从2011年开始就瞄准长时储能,在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进行钒电池核心技术的攻关及产品开发,并于2019年通过自主研发科创孵化成立了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产业化。

经过十余年技术沉淀和三年多产业化进程,上海电气储能已在长时储能领域脱颖而出,实现了产品的功能性开发,可靠性制造,智能化运维。电气储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kW级、MW级液流电池储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并网、电网侧储能、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等领域。现已成功研发5kW/25kW/32kW/65kW系列电堆并成功交付50余项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产能方面,目前公司布局了安徽巢湖3GWh钒电池生产基地,吉林白城1GWh钒电池生产基地,江苏滨海1GWh钒电池生产基地等。

2023年5月,上海电气储能与吉林白城市政府、中钒储能达成框架合作协议,建设百兆瓦全钒液流储能项目。项目已正式开始筹建,计划于2024年建成并投运并网。

上海电气储能方面表示,未来,电气储能坚持以“高安全、低成本、可持续”为技术发展目标,积极开发液流储能技术,面向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应用场景和个性化客户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储能解决方案。

在此次仪式中,上海电气储能还与四川凉山州、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吉林白城市洮北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电气储能产业布局;与江苏华电、中广核四川、开封时代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液流电池储能再受全面关注

今年以来,作为新型储能技术中的一种,液流电池储能受到了政府层面以及学界业界的高度关注。

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到大连融科储能调研时,对全钒液流电池高安全、长寿命和资源友好等优势给予肯定,希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在推动国家能源转型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

而在9月10日—11日于深圳召开的碳中和能源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中,与会专家学者也围绕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的发展现状以及方向,展开了热烈探讨。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赵天寿在《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时长灵活、高安全的储能技术》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规模化、高安全的储能技术。

“现有储能技术仍有局限性,尚无法满足全部领域的需求。流体电池易规模化、时长灵活、安全、无地域限制,适合于长时、大规模的储能,突破流体电池技术的瓶颈是抢抓储能产业的关键。”赵天寿说。

据赵天寿介绍,作为流体电池技术路线中的一种,与传统锂电池不一样,液流电池的能量是储存在电池外的电解液罐中,电池最大的特点是本征安全,特别是使用水系电解液时。“此外,由于电池本身能量和功率是解耦的,所以扩展性非常高,易模块化。另外,因为整个充电和放电过程没有相变,液流电池具有寿命长的特征,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储能应用场景。”赵天寿说。

在赵天寿看来,目前液流电池产业化最需要攻克的是系统成本难关,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以液流电池中最为成熟的全钒液流电池路线为例,赵天寿认为,目前全钒液流电池进入商业的初期阶段,产业的空间非常大。

“当前全钒液流电池最大的问题是成本。要降低成本,必须提高液流电池电堆的电流密度,只有通过电流密度的提高,才能减少电堆所需要的材料,同时提高电解液的利用率,也即是钒的利用率。目前示范的液流电池的电解液利用率一般是60%左右,钒的成本占比比较大。”

更进一步来看,来自中南大学的刘素琴教授指出,全钒液流电池目前技术的目标是通过一些材料、结构的创新,降低电堆成本到0.3元—0.35元每瓦时,同时将电解液的利用率提升到75%以上。

而在此次上海电气储能融资签约仪式中,上海电气集团新能源发展部部长、上海电气储能董事长张洪斌也指出,目前我国新型储能市场和液流电池市场模式尚未成熟,装机量及招标量不足,仍处于百兆瓦项目示范阶段。

“截至2023年前二季度,市场公开招标的液流电池项目不足10MWh。液流电池处于产业化初期及商业化示范阶段,加强液流电池的市场竞争力仍为行业亟需解决问题。就商业模式而言,目前仅有山东出台储能辅助服务相关政策,储能商业模式仍亟需完善。从产品初始造价来看,以4h储能产品为例,钒电池价格为3元/Wh,较锂电池仍有较大的价格差距。此外,百兆瓦级别的项目也有待验证,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已并网投运的钒电池百兆瓦级别示范项目仍然凤毛麟角。”张洪斌说。

在降本方面,就上海电气储能而言,未来其目标是将适用于6小时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的系统成本降至低于1850元/kWh(6h),10小时以上储能的电池系统成本降至低于1300元/kWh。

“任何一个产业的降本有客观规律。”此前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杨霖霖还表示,钒电池处于产业化初期,未来随着规模化的使用,有进一步降本的空间。由于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不会被消耗,未来可以对电解液进行融资租赁,建立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降低成本。

    责任编辑:康逸梅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