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大会址”日记|75岁阿婆第十次参观:每次都有新收获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9月19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金佩珍(左)和老伴张志林合影留念。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实习生 文龙鑫 图9月19日,星期三,晴。
一大早,75岁阿婆金佩珍和老伴张志林就来到上海虹口区江湾镇车站居委会,和其他居民代表一道,踏上前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瞻仰之旅。
上午9时,纪念馆甫一开放,老两口就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入馆内参观。金佩珍前段时间腿部动了手术,行动不方便,得借助拐杖支撑着行走,她和老伴胸前都佩戴着鲜红的党徽,为了更方便她参观,老伴在一旁帮她拿着黑色单肩包。和其他游客相比,金佩珍参观得很慢,在有讲解员的地方,她还会停下脚步,站在人群最外层侧身倾听。
金佩珍在馆内拄杖参观。对于拄拐参观的理由,金佩珍回答得很简洁,“因为党支部组织我们参加一大会址,我是一个党员,所以也应该参加这次的活动。”
事实上,这是金佩珍第十次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但这次参观,她发现馆内布置有了很大变化。“设计和设施更加引人注目,各方面的摆列更加明朗,我也更容易了解党成立的历史。” 她说。
参加一大会议的13名党员由原来的蜡像换成雕像、馆内铺设了电梯、新增了3D显示屏、摆放了鲜花……她说这些都是新的变化。她感叹道:“党的成立非常艰难,没有这些革命先烈,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金佩珍1966年入党,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年响应党的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她从上海下乡到江西新余钢铁厂工作。她担任钢铁厂中学的老师,她的老伴当时在钢铁厂负责党群工作。退休后老两口一同回到上海,平日里他们经常参加一些居委会的活动。
“偶尔我们会做居委会的志愿者,之前也参与了两次全国性的经济大普查、人口调查、户口调查、健康调查。”金佩珍说,近两年她的脚关节出现了炎症,2018年5月份开刀换了关节,现在还在恢复过程中。
“今天是我第十次来,我感觉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动!”瞻仰结束,金佩珍和老伴两人还不忘在纪念馆内合影留念。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