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绛:最好的家庭,是每个人都有孩子气

2023-09-12 12: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主播 | 帆书 · 赏新晴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这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时,写在《我们仨》最后的一段文字。

一个老人,先后送走了自己的女儿和丈夫,这本就是个悲伤的故事。

点一盏煤油灯,杨绛先生坐在桌前,记录他们生前的往事。

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没想到,能让我微笑着看完。

常被书中描述的幼稚三人所逗乐,就好像读的是我的妻、我的夫和我的女。

没有什么比一个有趣的家,更令人向往了。

杨绛先生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我们仨”就是最温暖的家。

他们把生活过成了童话,治愈着彼此,这才是家。

父母的童心,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钱钟书绝对是一个能给女儿带来无限快乐的父亲。

阿瑗曾写过一篇《爸爸逗我玩儿》的文章,上面记述着她自幼与父亲最为亲密,两人一同读书一同玩闹,是一对儿无话不谈的好伙伴。

阿瑗小时候,钟书会偷偷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还顺口编一些绰号,“戏弄”女儿。

每天临睡前,他还要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着女儿惊叫,他便得意大笑。

有时,阿瑗也会和妈妈联成一伙,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

有时他们夫妇也会联成一伙,笑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这个家里从来不乏欢笑和戏弄,每个大人都乐此不疲的充当着孩子。

都说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趣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玩具”。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和父母即是玩伴,也是知己。

每逢钟书去外地出差,他从不嘱咐杨绛照顾好女儿。

他只嘱咐阿瑗好好照顾妈妈,而钱瑗也总是很负责地答应下来。

即使工作再忙,她都会赶回家,为睡眠浅的妈妈缝制睡衣,为爱吃糖的爸爸剥好糖纸。

每逢爸爸因病请假,钱瑗又跑去安慰爸爸:

“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

有趣的父母,会用充满笑声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铺上温暖底色。

而有趣的孩子,也会用一辈子的童真,回馈于这个家庭。

这样的家,实在纯净,这样的“玩具”,最浪漫也最温馨。

童心未泯的大人,才能熬过生活的难

晚饭过后,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钟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

杨绛走进屋里一看,只见钟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

这样的玩闹似乎随处可见,但惊奇的是,当时的钱钟书已经八十岁,而女儿钱瑗已经五十七岁了。

正如杨绛先生说的: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相伴相助,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也就不复困难;

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他们刚到法国留学期间,女儿才出生不久,因为吃不惯法国菜,就用大锅把鸡和暴腌的咸肉同煮,再加些蔬菜。

按杨绛先生的说法就是:“钟书吃肉,我喝汤,圆圆吃我。”

果然,心一简单,生活就简单了。

即使是在上海沦陷时,他们饱经忧患,也常在菜园相会,在水渠边晒太阳、说话。

各自分享家中琐事和趣闻,他们把这些称之为“石子”。

但凡有一人出差,回家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只有在一家人相聚时,才搬出来闲聊“把玩”。

“搬家是冒险,做饭也是冒险,吃一顿红烧肉就算是冒险成功。”

关起门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其实每个家庭都是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

有的人干脆将它涂成灰白,得过且过;而杨绛先生一家,却从中品出了烂漫,在纯粹的生活里自得其乐。

宫崎骏说过:

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人越长大,越容易败给现实;而童心,就是成年人对抗麻木生活的一把利器。

学会以烂漫心处世,留一方净土,才能收获命运更多的馈赠。

最好的家庭关系,是每个人都孩子气

杨绛先生曾说:

因为爱,我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让他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

原来满腹经纶的钱钟书,生活技能却为零,他穿鞋分不清左右脚;平时不是撒了墨水,就是弄坏了灯泡。

可无论钱钟书这边捅了多大的篓子,杨绛都没有一句抱怨,还总是安慰他说:“没事,我能修”。

一次,杨绛生病住院。钱钟书竟然带着自己做的年糕去看她,杨绛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生的火?

钟书则满脸得意:“我会划火柴啦!”

这一年,他62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就是为了给杨绛做一顿早饭。

这个味道也让杨绛甜到了心里。

他们经过不断地实验和发明,终于从原始人的烹饪逐渐走向文明阶段。

两个生活技能几乎为零的人,却用各自的顽皮把日子过得饶有兴致。

阿瑗的一位学生曾对她说,世界在宇宙中太微不足道了,人更渺小,比蜉蝣强不了多少。

可阿瑗不同意这个说法,她微笑着说:“人其实很了不起,天堂就在人的心里。”

是呀,做一个有心之人,才能在烟火气中摸索到本真,在纷乱中找到安宁。

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

我这一生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杨绛先生生逢乱世,却天真如少女。

钱瑗和钟书接连去世后,所有人都以为她会被击垮,可她却重新回到书桌,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整理钟书生前的学术资料。偶有故人拜访,她笑称,“我是家里留下来‘打扫战场”的。”

钱钟书先生一生桀骜不驯,唯独对妻女百依百顺。

初识钱钟书的人会觉得他一脸稚气不通人情世故,细翻他的作品,又会发觉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女儿钱瑗和父母一样,不争不抢,只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

在杨绛眼里,女儿是一个“尖兵”,业务出色,但骨子还是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小兵,认认真真做事,简简单单做人。

最美好的家庭关系,终究不过一个“趣”字。

家庭的趣,平平淡淡,温温润润,却又给人震撼,那是最珍贵美好的记忆。

2016年,杨绛先生走完了105年的人生岁月,临终前不久,她说:

“我们仨将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聚,这一次,永不分离...”

岁月并不温柔,但愿童心永在。

一个人的时候,内心灿烂而丰盛;

两个人时,可以分享生活琐碎,彼此陪伴;

三口之家,也能吵吵闹闹,相互玩笑。

有趣的家庭,是生活再难也能过得圆满。

人生这场戏,愿每个人都能孩子气。

作者 | 上好佳,90后佛系写手,一个野蛮生长的新媒体人,乐于用文字传递能量,我思故我在。

图片 | 图虫创意

原标题:《杨绛:最好的家庭,是每个人都有孩子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