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盐太多一身病,生活中的盐“坑”,你踩过吗?
原创 宣传中心 浙大儿院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
总会搬出这句话
但事实上,在日常饮食中
控制摄入盐量十分重要
不仅家长自己不能过多吃盐
对孩子更要严格控盐、减盐
食盐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氯化钠中的氯和钠更是人体组成的必需元素,起到了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酸碱平衡、维持血压、维持神经肌肉功能等重要生理作用。当体内缺钠时,会出现厌食、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呕吐、低血压、痉挛甚至死亡。也就是老一辈人常说“不吃盐没力气”。
然而现如今,鲜少有缺钠导致身体不适的人群,更多的是人们超量摄入食盐的情况。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及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高盐饮食还会增加胃癌和结肠癌的危险性。对于婴幼儿,如果在辅食添加时期过早或过多的加盐,易掩盖食物本身的天然风味,影响孩子的味觉偏好和食物选择,为长大后的挑食偏食埋下隐患。
那么,该如何实现控盐、减盐呢?在“9·15”中国减盐周到来之际,我们邀请了浙大儿院临床营养科的医生来为我们科普儿童该如何健康吃盐这件事。
1岁前不加盐
1岁后要控盐
1岁前不加盐。1岁以内的宝宝,只要每天饭量足够,并且食材搭配均衡,即便不额外加盐或者酱油等调味料,也大概率不会缺钠的问题。建议家长对孩子的辅食要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从添加辅食就培养孩子清淡饮食的习惯。
不同年龄段每日食盐推荐量
1岁以后要控盐。每个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应不超过5克,儿童的摄入量要求更少(见不同年龄段每日食盐推荐量),应将孩子的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推荐量范围内。建议家长在烹饪时使用控盐勺。同时,放盐的时机也很重要,在快出锅或关火后再加盐,能够在保持同样咸度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的用量。
少用高钠调味品
善用食物本身味道
除了食盐,还需注意少用一些含钠高的调味品,例如酱油、鸡精、味精、豆豉酱、豆瓣酱、甜面酱、蚝油等等。如果烧菜时用了这些高钠调味品,最好少放盐甚至不再放盐。即使是声称减少了钠含量的薄盐酱油或者儿童酱油,也不能无限制的使用。
为了在控盐的同时,让饭菜变得更美味。我们可活用食材本身的天然味道,例如番茄、柠檬汁、菠萝可用于调味,南瓜、胡萝卜等自带甜味,虾、蟹、海带自带咸鲜味,也可以使用一些含钠量较低的调味品。例如无盐花生酱、芝麻酱、无盐番茄酱、咖喱粉、胡椒粉、醋、糖等,以及花椒、八角、辣椒、葱、姜、蒜、肉桂等天然调味料来调味。
千万不要忽视
生活中的“隐性盐”
除了盐、酱油、耗油、豆瓣酱等调味品外,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生活中的“隐形盐”。
一些腌制食品、盐渍食品以及加工肉制品,例如咸菜、酱菜、榨菜、腐乳、腌肉、腊肉、咸蛋、酱鸭、熏鱼、话梅、果脯、盐炒坚果、盐津橄榄、火腿肠、午餐肉、腊肠、肉脯等都是“藏盐大户”。小朋友爱吃的薯片、海苔、方便面等往往也都是高盐食品。以上这些高盐食品都建议少买、少吃。
还有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不太咸,但加工过程中已经添加了食盐,如面包、馒头、油条、挂面、苏打饼干等,购买时也需要注意查看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购买含钠量较低的产品。
小贴士:营养标签上钠含量≥800mg/100g或钠含量超过30%NRV(营养素参考值)的食品都是高盐食品哦。
食品名称
钠/mg
相当于盐含量/g
零食类
_
_
海苔
1599.1
4.06
奶油五香豆
1577.0
4.01
九制梅肉
958.0
2.43
甘草杏
2574.2
6.54
薯片
(烧烤味)
508.6
1.29
方便面
1144.0
2.91
咸饼干
697.2
1.77
葵花籽(熟)
634.7
1.61
咸菜类
_
_
榨菜
4252.6
10.8
萝卜干
4203.0
0.68
红腐乳
3091.0
7.85
肉类鱼类
_
_
盐水鸭
1557.5
3.96
酱鸭
981.3
2.49
熏鱼
1291.8
3.28
蟹足棒
1242.0
3.15
其他
_
_
龙须面
711.2
1.81
油条
585.2
1.49
咸面包
526.0
1.34
热狗
684.0
1.74
披萨
(夹奶酪)
533.0
1.35
最后,教大家一首减盐口诀:(口诀来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
食盐又叫氯化钠,钠多容易升血压
学会使用限盐勺,一天5克不另加
家庭烹饪少放盐,清淡口味是最佳
调味品里多含钠,少用才把手艺夸
餐厅外卖需留意,点餐不忘少盐巴
购买食品看标签,同类比较选低钠
作者:临床营养科陈菲
编辑\排版:王囤囤
原标题:《吃盐太多一身病,夸张吗?生活中的盐“坑”,你踩过吗?(附高盐食品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