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咸宁市专家学者深入各县视察,聚焦文物保护大计
本文原标题:《源头“治病”,咸宁市专家学者深入各县视察,聚焦文物保护大计》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
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先人留下的痕迹我们是怎样看待、留存和传承的。9月12日,咸宁市政协召开“政协咸宁市委员会关于幕阜山片区文物保护与利用电视议政专题会议”。邀请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以及市文新广局,通城、崇阳、通山三县政府和政协分管领导、文体局和部分乡镇负责人一起,就咸宁市幕阜山片区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电视议政活动,聚焦幕阜山咸宁片区文物保护突出问题,开展议政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
电视议政会议前,市政协副主席尤晋率队来通城,深入中共通城县苏维埃旧址、南虹桥等地视察,详细了解了各处文物历史及保护现状,并和当地文保工作人员商讨保护办法。
在塘湖红色景点改造提升项目施工现场,市政协副主席尤晋听取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后,要求要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在南虹桥上,参加视察的委员们听取了南虹村村支部书记葛启顺介绍该桥的历史、特色后就该桥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在中共通城县苏维埃旧址,参与视察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对通城县视察情况进行小结,视察组成员现场提问,并与通城政县府负责人、县文体局和乡镇负责人进行交流协商。
尤晋强调,下一步在搞好文物保护和应用上,要把经济发展和包括文物保护工作在内的文化振兴要结合好;要把应急和谋选相结合,既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又考虑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把文物修缮和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把投资和管理相结合,既要重视投入,也要重视管理;要把落实主体责任和落实监管责任相结合,市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县级主体责任单位要认识到文保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它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最大化发挥社会效益。电视议政现场,市政协常委余艳萍针对通城县塘湖镇“中共通城县苏维埃旧址”管护人员不到位问题,提问通城县文体局负责人。湖北科技学院教授方卫兵针对通城县塘湖镇建设“罗荣恒元帅纪念广场”,就文物保护的监管和责任体系的问题,现场提问通城县政府分管领导。县文体局局长周东波回复,县苏维埃旧址确实存在管理人员短缺、一名义务工作者身兼数职的实际情况,在人流高峰期村级县级会及时增派人手;关于加强文保人才建设方面,下一步该县将通过引进人才、请专家、加强培训等方式逐步解决人才缺失的问题。塘湖镇镇长黎新良就我市幕阜山片区文物保护与利用作表态,将切实落实好责任,明确每个文物点的责任人,利用会议形式大力宣传,严管严控,不定期对各个文物点进行巡查,对周边建筑要及时排查,将文物保护利用要与幕阜山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联合起来。副县长王斌表示,将按照本次议政的内容和讲话抓好落实,坚持文物宣传工作,协调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开发,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县、镇、村文物安全巡查队伍,落实监管保护体系,加大追责问责工作力度,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何谦从规划管理角度就我市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建议:希望各县尽快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设置,制定建设规划;合理利用,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旅游、教育作用;注重文物所在区域整体风貌提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强化风貌管控,区域内开发建设要少建慎建,要加强对周边建筑风貌引导,严格把关,拒绝视觉污染。市政协常委、市文新广局局长王芳就我市幕阜山片区文物保护与利用现场表态,将从视察中暴露的问题举一反三,提高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检查巡查,加强联动,形成文物保护齐抓共管的局面,解决文物保护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创新利用方式,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让文物“活”起来,做好配套规划设计观光休闲产业,打造红色旅游线路。通城文物知多少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11月公布):通城县塘湖镇大埚村、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天岳关
天岳关位于通城县麦市镇天岳村黄龙林场,始建于南唐保大年间,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花岗岩条石筑砌关墙,长约30米,宽4米,高5.2米。中部设关门,门额嵌石匾,阴刻楷书“天岳关”,为咸丰年间平江举人李元度题。原有门楼及门前石象生均已毁。此关的发现为研究该县清代关隘的形制特点,边界交通管辖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天岳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通城县麦市镇黄龙林场,天岳关村的黄龙山和凤凰翅二山古天岳关东北300米处,距县城约40公里,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38年国民革命军陆军九十二师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原为无名英雄纪念墓,文革期间被毁。1987年9月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按原貌重修,正式命名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该亭由无名英雄墓、仪门、墓道、永久亭、孙鸿基墓、无名英雄泉组成。重修后基本上保持了原貌,整个建筑为花岗石和青石板雕刻而成,墓碑有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蒋中正、薛岳、李仙州等亲笔题写的“气壮山河”、“浩气长存”、“人类之光”。现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黄氏宗祠黄氏宗祠位于通城县塘湖镇黄袍荻田村的黄氏宗祠,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黄庭坚第三代孙于元初兴建,总建筑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古屋,分两层,二层为老式跑马木楼。1927年7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派罗荣桓到通城黄袍山发展农民起义运动,罗在此成立了通城、崇阳农民革命军总指挥部,现在,这里是通城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等。
割耳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割耳坡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通城县大坪乡药姑山南麓。是苏区人民于1986年为纪念大革命时期牺牲在药姑山苏区的红军烈士而建。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依山傍水、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勿忘历史、尊重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割耳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对研究湘鄂赣革命斗争史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红军烈士纪念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虹桥南虹桥位于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村境内,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由罗姓寡妇倾全部家产捐修,桥长65米,桥面宽5.3米,高5米、拱跨8.2米,为五孔石拱桥。桥东北至西南跨陆水上游支流,桥面为条石结构,桥墩采用块石砌成船形底座,后用块石垒砌成拱形桥孔立于船形桥墩之上,桥面两侧设石护栏,桥身中间两侧各嵌"南虹桥""渡江春"石匾一方.古桥履经修缮,至今保存完好,1997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官桥灵官桥位于通城县马港镇灵官桥村三组,灵官桥又名招贤桥,黄庭坚第八代孙黄子贤始建于南宋景定五年,清乾隆年间乡绅杨品乾、杨明显、杨子常住持大修。桥西北至东南向跨于陆水上游支流,用条石拱劵砌置单孔石拱桥,桥长20米、宽4.5米、高8米、孔跨12.5米。桥面中部平桥栏用长条石堆砌,两端各有六级石阶上至桥面。2002年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该桥为研究我县宋代拱桥的形制特征、修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黄袍山黄袍山通城黄袍山是湖北“一门三尚书”故里,也是南鄂的进士之乡。现有古人文景点较多,如幕阜山脉最古老书院之一的伐桂书院遗址,如纪念北宋一门三尚书、抗金英雄方琼的忠臣庙,纪念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黄氏宗祠和黄庭坚故居鲁直第,明朝五里三进士的刘塘湖、金阁壁等。黄袍山有兰若寺、白玉寺、普救寺等古刹,有李氏古道观遗址、西汉张良良山道观遗址、吴芮祈天遗址等道教文化遗址,黄袍山有苦竹岭古关、吊桥古关遗址等古关。
黄袍山古民居较有特色,现存完好且集中的有黄袍山天潭人家古民居群、荻田村痴情谷古民居群等。
药姑山遗址药姑山遗址分布于通城县、赤壁市、崇阳县境内,元至清代遗址。总面积近2千万平方米,大部分遗迹分布于药姑山山嵴以南的通城县大坪乡境内。主要遗迹有垒石堆砌的房屋基址、水井、瞭望哨卡、水渠、墓葬、梯田等。据研究,药姑山古称龙窖山,该遗址可能是瑶族先民聚居的千家峒所在,对瑶族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尧家林古文化遗址尧家林古文化遗址尧家林古文化遗址位于通城县麦市镇陈段村尧家林,面积3万余平方米。1982年春由武汉大学历史系师生和咸宁地区博物馆、通城县文化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开5×5(米)探方4个,获陶鼎、陶碗、石刀、石斧、石箭簇等新石器时代器物300余件,试掘报告由《江汉考古》杂志1983年第三期首篇发表,在我国考古界引起震动。经权威专家鉴定,该遗址距今约4500-5000年左右,与龙山文化接近,兼有南越文化因素,对研究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之为尧家林类型而进入考古教科书。2002年,尧家林古文化遗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庄乡向家村战国古墓群2017年7月28日,通城县四庄乡向家村精准扶贫异地集中安置点开挖地基时,发现一把青铜剑和青铜戈,考古专家初步鉴定为:战国至西汉之间。经专家们初步考证,这是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土坑竖穴墓,目前发现有5座,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该县除了尧家林石器时代遗址,这处墓群是当地发现的历史最早的墓。
沙堆镇港背村东汉古墓群2013年11月2日,通城电力公司在沙堆镇港背村团堡岭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古墓群,现场出土各种古代瓷器、陶器、铁器、青铜剑及钱币等三十余件。据省考古所专家介绍,该墓群是东汉末年的古墓群,现已发现古墓5座,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介绍通城旅游资源,宣传通城旅游形象发布通城旅游资讯,请关注通城旅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