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岁萌娃模仿抽烟动作引妈妈警惕,这4个坏习惯家长一定要自查

2023-09-11 1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杜小肆 马蕾孕哺育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

湖南长沙,家长带着快一岁的萌娃回老家。因为看到大人抽烟的样子,孩子就在玩积木时做出了类似的动作。

意识到这件事后,孩子的妈妈很警惕。她告诉家里人,尽量不要带孩子去有人抽烟的地方,也希望大人能够避免在孩子面前抽烟❌。

图片来源网络

这条消息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网友纷纷表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强了,家长真的得注意呀!”

是的,这个年龄的宝宝模仿能力超乎大人的想象,他们很擅长观察身边人的一举一动,然后津津有味地模仿、学习。

而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自然是孩子模仿的最直接对象,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大的。

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和父母一样的好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家长的坏习惯。

今天与大家分享4个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坏习惯!来自查一下看你有没有。

01

经常说脏话

在网上看到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爸爸在开车的时候,因为被别人别车,就脱口而出:“傻逼”。

结果车里两岁大的宝宝也跟着说了一句。即使爸爸妈妈都在强调告诉宝宝这是骂人的话,不可以说,孩子又连说了两遍。

几天后,有一次爸爸在给孩子穿鞋的时候,总是穿不好,孩子突然笑着说:“傻逼”。后来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沙子,没有弄好城堡,孩子又突然冒出了一句“妈妈傻逼”。

之后每次遇到不太顺利的事情时,她经常会说出“傻逼”这个词。这让这位家长很是头疼。

翻看评论区,发现宝宝说脏话的案例不在少数。

有网友说:孩子三岁半的时候,舅舅在家说了一句卧槽,结果孩子每天一遇到惊讶的事情就喊“卧槽”。

还有网友说,孩子的爸爸总说滚一边去,结果孩子经常说滚,才一岁五个月,话都说不清楚,就知道利用这个情绪字。

《儿童行为心理学》一书中说:

“孩子说脏话,绝不可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一般来说,一定会有一个模仿的源头。”

看看这些网友的真实案例,原来孩子对于脏话如此敏感,模仿能力如此之强。

有时候,家长随口而出的一句话,竟然会成为孩子再也忘不掉的口头禅。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一定要记得时刻约束自己的“嘴”。

当然对于这样的现象也不必过于紧张,孩子在3~4岁时,语言能力快速发展,他就会想要去学习好玩的词汇,并不断尝试用语言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孩子天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听到脏话,孩子只是觉得很好玩,也希望通过这样引起他人的注意,但在心理上并无恶意。

所以,当孩子说脏话的时候,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少给一些特殊的关注。

家长千万不要因此就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很失败,这一切都是正常的现象,要约束好自己少说脏话,同时对孩子充满信心,等这个时期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02

手机放不下

在网上看到一段孩子模仿家长玩手机的视频。

两个小女孩吐槽妈妈上厕所玩手机,做饭玩手机,甚至在她睡觉的时候还在玩手机。

一位小女孩说:“在我睡觉的时候,听到父母玩手机发出‘哈哈哈’的声音,我就会醒来。”另一位小女孩说:“我的妈妈看手机还会放出音乐的声音,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还在旁边玩,就让我很无语。”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总是爱玩手机、爱看电视,不爱学习也不爱读书。

或许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家长总是拿着手机玩,又怎样给孩子作出好的示范呢?

尤其是对于模仿能力很强的小宝宝来说,更要注意不能在他们面前频繁玩手机。

我的同事因为做新闻工作,总是需要拿起手机来看稿子。

有一天,她看到三岁的孩子正在饶有兴趣地看着绘本,于是就拿起手机工作了一会,结果孩子不再看书,总是过来要拿手机玩。

之后,宝宝也经常拿起手机,模仿着妈妈的样子玩起来

这让我的同事意识到,当着孩子的面长时间使用手机是错误的做法。

于是,她每天晚上都留出专门陪孩子读书的时间,放下手机和电脑,专心与孩子共读,孩子很快乐,家长也很有成就感。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张洁曾提到:“没有手机的时光,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营造的。”

当然电子时代,完全规避掉手机是不可能的。

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也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手机的问题,至少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要玩手机。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只有放下手里的手机,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陪伴,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03

情绪易失控

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作者苏珊讲述了一位心理咨询患者戈登的故事。

戈登是一位38岁的整形外科医生,他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毫不留情地训斥妻子。所以,结婚六年后,妻子忍无可忍离开了他。

在咨询中,心理医生发现,原来他的坏脾气与他童年的经历有关。

在戈登小时候,他的爸爸经常对他大吼大叫,即使戈登没犯什么错误,父亲也会情绪失控地抡起皮带打他。

这导致,长大后,一旦外界的压力过大,戈登也会肆意地向周围的人发泄他的情绪。

正如《原生家庭》书中所写: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力,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在最近上映的电影《我经过风暴》中有这样一幕让我感到后背发凉。

在剧中,爸爸总是会用毛巾包住手打妈妈,这样警察来了看不到外伤也就没有证据。可是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

孩子竟然也学会了打人,在妈妈质问孩子为什么要打人时,孩子竟然说;“为什么要打人,要裹毛巾吗?”

可想而知,父母的家庭教育与行动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情绪经常失控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性格稳定的孩子。

无论在外面发生什么,走进家门前,请父母学会卸下负面情绪,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在与孩子相处时,一旦火气上头请告诉自己要冷静,实在做不到可以先短暂离开。

所有的暴躁、不耐烦、大吼大叫、暴力相向,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为孩子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与影响。

04

不遵守规则

先来看看这两个故事:

在开往深圳的高铁上,一位父亲为了逃票,将孩子藏在大件行李处。被发现后,孩子哭了起来,拽住父亲的衣角,父亲竟然推开孩子,跑到另外一节车厢去。

在武汉的地铁站里,有一位爷爷带着孙子刷卡进站,男孩跟着爷爷的后面走过刷卡机,无意间逃了票。爷爷发现后,严厉批评了孩子,并让他重新刷卡进站。

李玫瑾曾在《圆桌派》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所有表现基本上都是一个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准。”

很明显,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在这个社会上,凡事都是有规则的。

孩子们从小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社会的这些规则,比如玩滑梯要排队,一个一个滑下;打篮球需要团队合作;想要和某个小伙伴一起玩,需要主动说话……

如果你在孩子面前随手乱扔垃圾、在坐火车的时候用各种小聪明逃票、过马路总是闯红灯、等车的时候不排队随意插队……必然是无法培养出懂得规则、做事有分寸的孩子的!

像第二个故事中的爷爷一样,教会孩子懂得遵守规则,未来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对孩子也是一种保护。

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育专家朱永新曾说:“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包括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记在心里。”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不能马虎。

有时候,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做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重要的印记。

只有父母以身作则,用良好的习惯给孩子最好的品行灌输,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幸福、完整的人,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