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内蒙古磴口县治沙新策:从“就沙治沙”到“借光治沙”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林平
2023-09-09 19:4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磴口县再次拿出了治沙新经验。

9月7日至12日,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宣传活动走进内蒙古,采访团一行前往磴口县探访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成效。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依黄河、北靠阴山、西部是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全县面积3677平方公里,其中乌兰布和沙漠面积2840平方公里,占比77%。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并在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对防沙治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力争2030年实现县域荒漠化治理全覆盖。”磴口县发改委主任汪军希望,在新时代防沙治沙实践中,“磴口模式”可以不断释放示范效应。

磴口县实施建设的“借光治沙”新举措,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图

资料显示,解放前,乌兰布和沙漠年均向东移动10—15米,最快时达到70—80米,每年向黄河输沙7000万吨,大量流沙淹埋农田、堵塞道路、侵蚀家园,一度面临“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磴口县把战胜风沙灾害、发展农牧业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提出建设“沿沙营造防沙林带、沿河营造黄河护岸林带”的“两沿两带”工程,展开了一场全县动员、全民上阵,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大规模群众性防沙造林活动。

数据显示,建国以来磴口县累计治理沙漠210万亩,沙区林草覆盖度由0.04%提高到37.2%,治理重度沙化土地45万亩,减少78%,向黄河年输沙量减少到370万吨,降低94.7%,沙漠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也因此形成了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丰富和拓展防沙治沙“磴口模式”,逐步走上了“以治促用、以用促治”的科学治沙道路。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之下,“磴口模式”探索出了防沙治沙新路径,也形成了新的经验。

比如,利用乌兰布和沙漠丰富的光能资源,发展光伏绿色清洁能源,实施光伏+生态治理,开启了“借光治沙”新模式。 

“磴口县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的腹地,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打造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同时也是黄河‘几字湾’攻坚战沙漠荒漠化治理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 汪军介绍,这一光伏治沙项目从2012年开始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项目创新采用林光互补的模式进行生态治理,通过拉大光伏板间距12米、抬高板前高度1.8米、板后4米左右,在光伏板之间预留空地栽植具有产业优势的抗旱节水沙生灌木、肉苁蓉等中药材,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为发展林草沙产业提供更大空间。

目前,这一项目已先后引进国电投、大唐、国龙等12家企业,建成光伏装机容量77万千瓦、面积近2.3万亩,完成光伏板间种植梭梭、四翅滨藜、柠条等生态治理0.54万亩,累计完成林草工程治理沙漠130万亩。

“企业投资积极性比较高,凡是进驻光伏基地的企业我们都要求进行生态治理。”汪军说,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不仅可以达到生态治理效果,还能同时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光伏项目投资建设周期比较短、规模大,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沙产业,可以持之以恒把防沙治沙生态治理开展下去,在短期内也可以迅速提升当地荒漠化治理的水平。”

目前,磴口光伏已被确定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清洁能源大基地,先前已经批准850万光伏指标,近期又有260万获批,总量达近1100万以上,“今后可围绕光伏治沙和产业治沙两方面展开。”汪军介绍,这一项目建成后,磴口县新增“光伏+生态治理”35万亩以上,届时沙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以上。

这一治沙新举措让“磴口模式”在新时代防沙治沙实践中探出了新路子。“力争2030年完成168万亩的沙漠治理任务,实现县域荒漠化治理全覆盖,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汪军希望,在新时代防沙治沙实践中,“磴口模式”可以扛起黄河“几字湾”沙漠荒漠化治理的前沿阵地责任,不断释放新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胡梦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