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书匠痴迷陶瓷30年,他让山村里的泥土变成“黄金”
2018-09-19 14: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神垕镇的王现锋,父亲是位远近闻名的制坯名匠,从小受其影响,耳濡目染。高中毕业后,他成了该镇小学的一名教师,工作之余,他钟情于钧瓷神奇的窑变,收集钧瓷标本,花心思利用理科知识探索钧瓷理论,研究钧釉随温度变化的化学机理。看上去带有书生气的普通老师,却有着近30年的钧瓷烧制技艺,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各类钧瓷展会上获奖。
神垕镇盛产瓷土、釉料,经测试发现除常规数据外,还含有40多种微量元素,加上煤炭和木材天然的制瓷燃料储量丰富,是钧瓷在这里发生、发展延续千年而不衰的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北京的学者、教授已经对钧瓷文化进行了探索并在神垕镇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王现锋认为,作为家乡人更应该把厚重的钧瓷文化发扬、传承好。为此,王现锋开始不断勤学苦练,运用教师特有的思维,尝试对钧瓷的原料(釉料)着手研究。“要反复的选择性试验,比照标本进行系列的数据统计、分析,才能对特定温度下钧釉的成色机理有了进一步掌握。”谈起拜师学艺,在钧瓷艺术的道路上,王现锋谦虚地说:“严格的来说,我没有具体的师父,但是我的师父又很多。我的一些同学、朋友,有的当时已经是大师,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有着“千年古镇”及“中国钧瓷之都”之称的神奇土地上,对于王现锋而言,这里的一切都和自己有关。他时常一个人到山上寻找适合制瓷的土和原料,甚至跑到钧瓷遗址荒草丛中挖残片,有时会独自坐在残片堆上思考问题,“之前的配方早已失传,困惑的时候就来这里走走,希望能够从残片中寻找新的灵感。”钧瓷成品自选矿、加工、造型、素烧、施釉到釉烧等工序多达72道。2007年,王现锋创立了自己的钧瓷厂,“我总觉得,如果不能亲手实践我的研究所得,那就太遗憾了。创立窑口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立窑之初,他把工作目标定为烧制难度高的煤烧,立志烧出釉色真正如玉的钧瓷,窑口取名“正玉”的寓意就在于此。如今,上千平米的房间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做好的泥胚,蔚为壮观。透过玻璃洒进屋内的几寸阳光,更加迷人,更具魅力。烧瓷是件费时、费力的脏活,手拉坯成形是其中最基础的、古老的技术,要求水平高,劳动强度也大。王现锋说,拉坯要勤练,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他将揉好的泥团放在转盘上开始拉坯,“最难的其实是对美的理念”,随着轮盘的转动,在两只手的拨弄下逐渐成型。这样的情况,坚持了近30年,但他乐此不疲。王现锋说,成形的生坯要首先进行素烧,并对素胎再次进行仔细打磨,追求完美。房间里挨着墙壁放置的几口大缸是用来调制釉料的,一般需要五到十分钟把沉淀的釉用1米多长的木板搅均匀后立即使用。钧瓷通常要进行两次烧制。第一次为素烧,是对作品素坯在95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的低温烧制。出窑后,剔除不合格作品,上釉晾干后进入第二次烧制:第二次则为釉烧,温度控制要在1300摄氏度左右。“特别是柴烧,根据温度的变化要不断的添火。”经过十几到二十几个小时的烧制,冷却后出窑。与其他的奢侈品不同的是,钧瓷的贵是靠“砸”出来的。王现锋和其他做瓷人一样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出窑后作品出现流釉、粘底、炸坯、炸釉、脱釉、变形,即为残品,一般都被砸碎销毁,不允许流向市场。钧瓷一窑难出几件精品,甚至几窑难觅一件精品。”正所谓,钧瓷生在成型,死在烧成。“钧瓷无双”自然窑变是人为无法控制的,这也是钧瓷的魅力所在。“进窑炉前的环节,工匠可以控制,炉烧的过程谁也无法预料。即便是两个制作过程一模一样的瓷坯,出窑也有完全不一样的情况。”王现锋说,“因为钧瓷独特的窑变釉色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钧瓷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2012年王现锋的作品《象鼻瓶》获得“全国钧瓷评比十大珍品奖”。器型优美,工艺考究,釉质肥厚,温润如玉,把五彩渗化、自然天成的窑变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他独立开展的新型煤窑窑炉的研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王现锋携《马踏飞燕》、《瑞兽印》两件钧瓷作品参展,其中《马踏飞燕》获得博览会金奖。同时,也奠定了王现锋钧瓷界的地位。王现锋在继承传统釉色的基础上,凭着扎实的科研功底,对配釉时所用原料的化学组成、在釉中所起的作用、对釉质的影响等等,都有系统的把握。配釉时,使用何种成分烧出何种颜色,他都胸有成竹。“这使得正玉钧窑的钧瓷作品釉色自然纯净、窑变奇美,莹润似玉、细腻如脂,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在王现锋创制的代表釉色种类有“牡丹花釉”、“玉石釉”、“灵泉釉”、“玉彩釉”、“袈裟釉”、“玉净釉”等,窑变奇特、玉质感强、纹色细腻、釉面纯净,深受业界好评和藏家青睐。“在创作中,还要追求超越!”在王现锋的宏图大计里,作品不仅要如玉,还要具备很高的艺术气质,这样才能“似玉非玉胜似玉”,升华钧瓷艺术,扩大影响力。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结合21世纪的发展现状,依托其深厚的传统钧瓷烧制技艺,王现锋历时一年零五个月成功创烧出了《盛世祥瑞鼎》,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当代精神。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钧瓷工艺大师、 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特聘艺术家、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河南工艺美术馆研究员……光环笼罩下的王现锋没有一丝傲慢,“我不认为我是大师,是不是大师不重要,关键要把钧瓷文化传承下去。作为钧瓷人,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必须敢于创新,不断进取。让古老的钧瓷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文图/石光明 编辑/球球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