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匠艺研究丨苏州年画的说唱艺术

2023-09-11 07: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杜洋 王道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最近,吴文化博物馆正举办一个中外合作新展:“和·合——中韩民间绘画交流展”。此次共展出61幅桃花坞木刻年画及韩国民画作品。其中的桃花坞木版年画颇值得关注,因其与传统民俗息息相关,而且有些年画,如中秋桂月图、姑苏风景图、年俗节日图等都是可以用歌曲唱出来的。

年画也有说唱艺术?没有搞错吧?古老的年画吆喝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是rap、R&B?还是hippo呢?

《金阊古迹图》,现藏于日本海杜美术馆

都不是。其实流行音乐里的说唱艺术(rap)也不过就是近五六十年的历史,而年画里的说唱艺术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极短的时间说出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语句押韵,朗朗上口,比较好记。

根据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创作人员凌虚的文章记载,说以前人卖年画除了店铺销售或是通过市集推销外,还有一种就是走街串巷。如果你在挑着担子兜售的时候,人家可不知道你是卖什么商品,于是就需要把年画的内容一一唱出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凌虚访问了当时七十五岁的卖年画的艺人钱杏生,并为钱杏生画像留念。根据钱杏生的介绍,他祖上三代都以种田和卖年画为业。卖年画时期为旧历年底到次年开春三四月份,也就是农闲时期。所卖的年画则是从年画作坊批发而来,而且拿货也要有所经验,“年画要色彩鲜明、构图丰满、人物俊俏、画意明显。”要考虑到中老年和家庭妇女的爱好,最好是“人人全喜欢,个个全中意”。驱邪降福、保佑家宅、保佑平安以及胖娃娃、戏文类的都是比较热销的品种。

凌虚绘画钱杏生图像

货拿的好了,卖起来价格也硬气了。钱杏生的开场白就是:“ 我格物事难得到,我格物事顶细巧;九个九也勿连牵,个个要卖老白钿”。估计不少人看到这几句话就懵了,这是啥意思?唱的啥东西?对,懵了就对了。这是苏州话。典型的吴语。翻译一下吧:“我的这些年画是很难买到的,因为我的这些年画都是出自品牌画社,是顶尖的艺术品,可谓精工细作,我说一个铜板的话,你给九点九文都没有用,少一厘钱都不卖,我的货都是要卖真金白银的。”好玩吧?这就是吴语的魅力。听得懂就很富有意蕴。而且说唱人都是字正腔圆,常年练就的好嗓子。

江南一带,多有渔歌、山歌传唱下来,唱腔专业,雅俗共赏。就连街巷卖花的老太太都会唱几句“栀子花、白兰花五分洋厘买一朵”,这样的唱腔里是带着芳香的。根据资料记录,作为货郎担主的钱杏生,唱腔就很不一般,声音悦耳,像是山歌小调,但有点民间俚语的味道,唱词有祖传的,也有即兴组织的,只要感觉顺口就唱出来好了,而且人越多越是唱得响亮、好听。这一点恐怕也是要下一点工夫的。

钱杏生挑担卖画,恪守各自的“地盘”,譬如他常年在苏州木渎、车坊、芦墟、塘湾等一带叫卖销售。平时绝不“越线”,因为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但是有时因为生意好一点,就会得罪了当地的书店或代销点。人家看他卖的好,就举报他非法逃税,结果可能就被没收年画,还要被关押一夜。但是为了讨生活,出来后还是会接着干下去。

钱杏生来往乡镇卖年画,尤其是赶上唱大戏或是出集市的时候,他就会放下年画担子,一嗓子唱开,生意慢慢就来了。

从晚清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时期,受印刷新技术的影响,木版年画渐渐走入没落,石印、胶版年画则开始红火。钱杏生一如既往地挑着担子唱着叫卖这些时兴的新鲜货。他的唱词几乎都会把一幅画的主旨唱出来,吉祥、喜气,并会加入一些通俗的个人理解词汇,颇具有戏剧效果。

姜太公像

对于钱杏生的唱卖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在生前曾接受笔者的采访,身为年画老字号王荣兴的再传弟子,他亲耳听过钱杏生的叫卖歌唱。当钱杏生钱来店里批发年画时,他和伙计们就逗钱杏生献唱一段。没想到钱杏生非常认真,还现场做摆摊子的情景再现,然后摊上年画,边唱边展示画作,听上去确实很具有吸引力。他最拿手的曲目有《姜太公》《金鸡报晓》《财神》《八仙过海》等。有段时间还被人引到广播电台录了十几首,不知道后来是否做了保存。不妨先录下歌词如下:

《姜太公》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里赞神歌传承人 沈全弟 演唱

《姜太公》

百无禁忌家家要,

头上戴起将军帽,

身上穿仔八卦袍,

弹眼落睛福气好,

登勒当中眯眯笑,

手持黄旗飘勒飘。

蚊子苍蝇全勿到,

邪气晦气勿敢到,

种起田来三担百米稳牢牢,

撑起船来顺风飘,

做起生意赚元宝,

养起蚕来三担茧子稳牢牢。

在这首唱词里,有些苏州话穿插其中,如“登勒当中”,就是“占据在中间”的意思。而第一句“百无禁忌”就是印在年画上的大红字,“(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总之就是驱邪降福的寓意。

张天师送子图

再来唱一首《张仙射天狗》:

天狗轴子家家要,

张仙福气好,

一箭射到天狗头顶心,

天狗全死尽,

养仔五个小宝宝,

阿大阿二要想吃白婆枣。

注:在这首唱词里“白婆枣”(江南特产白婆枣,又称白脯枣。)是一个象征词,即大胖小子。

灶神图

《灶神、财神》

灶君老爷家家要,

路头菩萨顶顶好,

一年四季赚元宝。

《五子夺魁》

胖阿大,胖阿二,

吃饭吃勒三斗米,

走路走仔三千里,

跌仔跟斗爬勿起。

卖画画格人养勿起,

三个铜板卖脱俚。

买转去,人人全欢喜,个个全中意。

注:这首词有趣在说一个家庭里养了五个娃娃,大的娃娃养的很胖,很有福气。可惜家里实在养不起了,只能拿去卖掉,而且卖的也不算贵,只要三个铜板,买去了的娃娃日后是要中状元的。实在是大福气的寓意。由此可见,卖画人对于画作是充满着感情的,把画里的娃娃当成了自家的娃娃来看待。

对于一些戏文的唱词也很有趣,如《杨家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那可是宋代时期的满门忠烈:

《杨家女将征西图》

兵对兵,将对将,

盾牌兵对拿枪将,

杨老令公到操场,

人马弄得无道阵。

杨大郎登勒当中眯眯笑;

杨二郎登勒马身上;

杨三郎登勒桥面上;

杨四郎勿想回家转;

杨五郎出家做和尚;

杨六郎眼汪汪;

杨七郎缚勒旗杆上,

乱箭射死杨七郎;

杨老令公撞死李陵碑上。

这种唱词几乎是把每个古代人物都唱活了,他们的戏剧形象,以及性格特征都是活灵活现,可谓是一段“杨家将极简史”。

《武松打店》(又名《十字坡》) 现藏于日本海杜美术馆

同样是宋代的经典,出自《水浒传》的《武松血溅鸳鸯楼》,更是具有现场感:

潘金莲结识西门庆;

武松醉打蒋门神。

杀到楼当中,

手拿架椅抬到头顶心,

王婆吓得无脚奔,

连忙地下滚。

武松脱铐家家要。

武松一逃逃到桥当中,

手拿腰架两边分,

拿仔蒋门神,

一脚踢到河当中,

吓得小兵无脚奔,

连忙地下滚。

隋炀帝下江南

这种极富民间正义感的唱词显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同感,如同简短说书似的唱词用苏白唱出,可谓痛快。同样是对古代统治者充满讽刺意蕴的《隋炀帝下江南》也很形象:

隋炀皇帝江南到,

江南省里乱糟糟。

运河开得弯又曲,

一只龙船水上摇。

天生太阳像火烧,

地下黄土烟来冒。

隋炀皇帝船里坐,

黄龙宝伞撑得高。

岸上纤夫真勿少,

赤脚爬地汗水浇,

男的背纤背上去,

女的背纤倒跌跤。

昏王昏王心勿好,

看得还要哈哈笑。

这首唱词的最后两句听得人们简直是心酸不已,一方面是明知道这是个昏庸的国王,但还是要以笑脸相迎;另一方面,明知道这种历史的背后很残酷,但还是要乐观面对,把它当成舞台上的传奇戏剧来看待。

《老鼠嫁女图》

在所有唱词当中,有一首富有传统童话意蕴的《老鼠做亲》特别适合儿童听听:

年三十夜里闹嘈嘈。

老鼠做亲真热闹。

格只(这只)老鼠真灵巧,

掮旗打伞摇勒摇。

格只老鼠真苦恼,

马桶夜壶挑仔一大套。

绣花被头两三条,

红漆条箱金线描,

半边还有瓷花瓶,

鸡毛掸帚插得牢。

格只老鼠真正娇,

坐勒轿子里厢眯眯笑,

头上盖起红头巾,

身上穿起花棉袄,

吹吹打打去成亲,

亲戚朋友跟仔勿勿少。

在作家鲁迅的回忆文章中,就记叙说在他的床头贴着《老鼠嫁女》的传统年画,从而给了他童年以快乐的想象力:“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象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那时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象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象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敖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朝华夕拾<狗猫鼠>》)”

那个时候人与动物的关系还不像今天,只是人与动物园的关系。孔子曾提出过“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让人们多接触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去感受更丰富的情感世界。

笔者写作这篇小文时,还意外获得了一本音乐书,钢琴弦乐五重奏之《桃花坞年画木刻图四幅》总谱,谱曲人为林华。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86年3月出版的。只发行了1400多册。书中除了曲名和曲谱外,并无更多的文字介绍。根据网上的“名词解释”内容: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出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桃花坞而得名,风格拙朴,充满民俗情调。曲作者观画有感,取4幅年画画意,采用西洋室内乐形式,把画中的意境和内容,生动地用音乐语言表现出来。其中《将军镇妖图》乐思古朴刚劲,表现将军降妖镇魔的勇武气势;《牧童春雨图》旋律纯朴悠扬,描绘出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小景;《双燕比翼图》以固定音型贯穿始终,旋律舒展而富于韵味,表现飞燕凌空自由翱翔的意境;《天官赐福图》则仿佛锣鼓声声,管乐齐鸣,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笔者对音律不懂,只能借此小文解释此奇书,很难想象中国传统年画会与西方弦乐发生碰撞。真想有机会倾听一次全面的演奏,最好在演奏现场布置上这些大幅的年画才有意境。

笔者后来在网上还看了一篇论文,题目为《钢琴弦乐五重奏〈桃花坞年画木刻图四幅〉中多调性手法的应用》(李阳轩),发表于《北方音乐》(2013年第5期)其摘要介绍:

“多调性手法是近现代作曲家重要的作曲技法。我国也有众多的作曲家结合我国调式调性的特点,利用多调性手法的进行创作。多调性结合民族调式特点所体现出的民族性、创新性以及现代性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从多调性结合的织体特点上来对《桃花坞年画木刻图四幅》进行分析,一是主调式多调性织体;二是复调式多调性织体;三是主调复调综合式多声部织体。通过三种不同的多调性手法的分析来体现将西方作曲技法同我国调式特点以及其他具有我国民族音乐特点的因素结合所独具一格的特色。”

阿英有关年画研究的著作

显然,这是一篇颇为专业的音乐论文,总之是在探讨音乐多样性与民族性的结合和创新,从而使得弦乐的内容更加丰富呈现出来。顺着思路我继续查找,我发现这位林华先生应该就是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也是复调音乐学的带头人,被誉为“中国最严谨的博导”。他还是一位音乐教育心理学专家,他的论文中的《色彩复调》和《音乐审美心理活动概述》应该都与这本曲谱有所联系,让现代音乐更具有古典色彩,这是多好的创意,而且这种创意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显现了,现在真是值得有更多尝试的勇气了。

因为研究年画理论的缘故,笔者曾多次去拜访了中国藏书家阿英(原名钱杏邨,革命家、文学家。)的女儿钱璎女士,她曾为苏州文化局的老领导,把家藏年画悉数捐赠给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并多次解答父亲痴心收藏中国年画的相关疑问,在她推荐的阿英著作《阿英美术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8月版。)中即有关于叫卖年画的记述(照录如下):

每到农历腊月,在城市繁盛之区,或村镇市集里,做买卖的人,都支搭席棚、竞卖年货。年画棚就是专卖年画和其他花纸的。棚里纵横交叉悬挂的,摊上陈列的,都是新的年画,真是 “五色新鲜,千张炫目”。妇女儿童为画所吸引的尤多。他们团团围着画摊,对着每一张画,如醉如痴,注目神往。叫卖人的婉曼歌声,和新奇辞藻,更富有诱惑性的袭击他们心弦,使他们把那些引人入胜的年画,各自挑选的买些回去。

这类年画叫卖唱词最受人欢迎的,是唱戏曲年画的情节。如最受群众欢迎的 《西游记》 戏画,旧抄本《仙庄会》 弹词里,有一段唱词就是这样:

献过里朵两张,还有里朵两张。《西游记》 里个前后本,王差班里个大戏文。大净矮登登,小旦必必文。行头簇簇新,脚色无批评。杨戬三只眼,称为二郎神。托塔李天王,带领众天兵。哪吒手里执火枪,脚踏之个风火轮。大闹天空孙行者,太上老君炼丹炉,使得那大猢狲、小猢狲,逃的逃来奔的奔。唐僧西天去取经,一撞撞见之个老鼠精。

这位卖年画的是苏州人,“唔道做舍事务,原来苏州人,来里卖花纸”。他卖的是苏州桃花坞年画,唱词也是苏白。他唱的,除年画情节外,还联系到本城的剧场、名班和著名演员,并有对演出的评论。

在旧抄本 《三百六十行》 宣卷里,也曾记录过卖 《杨家将》 年画的唱词,说“又来一个江湖汉,褡裢放下就排场。拿出花纸无其数。单子摊开卖画张”,这是摆地摊的,他唱道:

捣过两张再两张,前后正本 《杨家将》,爹儿八个保君皇。杨大郎,去代王,二郎、三郎死番邦。杨五郎,五台出家做和尚。老令公,李陵碑撞死见阎君,杨六郎告御状。七郎绑拉桅杆头上,乱箭射死见阎王。全亏八大王准 了状,除奸党,潘洪杀死见阎王。镇守三关杨六郎。

这却唱出 《杨家将》全本故事了。过去的传说,似乎没有八郎,四郎的情况也没有提到。此外,他们还善于叫卖描绘新事物的年画。过去上海所谓“小热昏”,是最擅长此道的。可以举《仙庄会》 里《大秤鸡》 叫卖词为例:

献过里朵两张,还有里朵两张。松江来朵大种鸡,一只九斤五,一只黑十二。勿吃糠来勿吃粞,勿吃谷来勿吃米。猫儿一见空欢喜,王鼠狼也拖勿起。毛羽斩斩齐,头儿傲带起,脚儿立在假山里。到得半夜里,呱呱之介为之啼。秤秤九斤半,斩斩四大盘,七八个朋友吃勿完。

这里唱了事物的本身,画面的情况,还加上许多想象,形容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逗人发笑。他们还欢喜唱吉利花纸,如《胖娃娃》《大美人》之类。录《仙庄会》 里的 《吉庆有余》唱词为例:

打开画箱,献过两张,水墨丹青老渔翁。老渔翁朵哈哈笑,赤脚蓬头戴箬帽。手里拿个大白条,鳞眼勿动还为跳。笔法玲珑手段高,苏杭城里算头挑,扬州城里算好老。

大有要把死鱼唱活的意思。关于 《大美人》 的唱词,也有“一张金姑娘搭银姑娘,一张龙姑娘搭凤姑娘。金银龙凤四姑娘,四位姐姐一样长” 之类的唱句,但形容到具体的美,就常常失掉分寸了。

年画棚的叫卖,开场时也照例有两句帽子,如 “打开画箱,献过两张” 之类。价格和收场的唱词也有规例。较长的如 “讨价银子值一千,羊肉只卖狗肉钱,烧酒只卖白水钱。只卖一百钱,打对折五十钱,揽腰一甩念五钱,除了另头念个钱,抽底拔数十八钱,收摊生意卖本钱,只卖十六钱。贴贴十来年,颜色勿为嫌,越看越新鲜,譬如吃碗浇头面”。也是想尽办法逗乐。

画棚卖的年画品种很多,包括各种彩纸。如 《三美缘》 弹词写的: “七言纸对分开贴,三星图一轴挂中央。落细门神无锡货,插角风窗红纸镶”。“新禧佳节正晴天,户户门庭换彩笺。‘四季康宁’ 门挞上贴,‘迎祥接福’ 纸窗边。也有门神来贴左,芝兰松柏插寮檐”。有刻本也有绘本,有画也有字,一直卖到风窗和门檐的装饰画,也都有叫卖的唱词。如画面上印有小调的,他们还往往就唱那些小调,以号召顾客。

年画叫卖的唱词,不但反映了从政治到日常生活的广阔内容,也说明了当时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究竟是些什么。当然也包括很大程度的糟粕、从封建观点、庸俗,一直到旧商场的某些夸张、不老实,以及讨价还钱的落后习惯。这是过去年画叫卖的一般情况。

1963年刊登于《光明日报》

应该说,有关年画叫卖的史料是值得被关注的,因为它不只是反映了当时有关年画销售的情景,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映照。作为一门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年画不只是一种美术形式,更是民俗生活的立体呈现,因此有关它的售卖唱词、唱腔都等应该被收集整理,与年画艺术共同传承下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档案。

特展信息

展览名称:和·合——中韩民间绘画交流展

展览时间:2023年7月25日-2023年9月10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二楼吴颂展厅

参考文献:

1、阿英:《阿英美术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史静,蒲娇:《桃花坞年画:房志达》,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年版。

4、阿英:《中国年画发展史略》,朝花美术出版社1954年版。

5、林华:《钢琴弦乐五重奏 桃花坞年画木刻图四幅总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6、刘汝醴、罗尗子:《桃花坞木版年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

7、凌虚:《唱年画——买画老艺人钱杏生访问记》,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编印1963年版。

8、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桃花坞新年画六十年》,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9、李涵:《无敌工艺美术》,古吴轩出版社2007年版。

10、王树村:《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1、小林光宏,青木隆幸 编:《苏州版画的光芒》(日文),2023年3月版。

声明:本馆原创文章转载,须经馆方授权。公益原创文章插图,图片版权归属于收藏地或创作人。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匠艺研究丨苏州年画的说唱艺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