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这几处历史遗迹,与中国民主同盟有着深厚渊源!

2023-09-07 2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上海市永嘉路跨越黄浦区与徐汇区,全长2000多米。沿途散落着各式花园洋房、石库门里弄、现代风格的老公寓,以及成排的新式弄堂洋房。在永嘉路上,散落着几处与中国民主同盟有着深厚渊源的历史遗迹。

永嘉路321弄8号:张澜旧居

永嘉路321弄,原名集益里,建造于1939年,是新式里弄住宅,三层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清水红砖,是四川和成银行的职员宿舍。1934年,四川和成银行由原重庆警察厅长吴晋航邀请川康军政官员在重庆成立,是“川帮”商业银行之一,1952年参加公私合营,四川和成银行曾在上海设有分行。1946年12月,张澜受四川和成银行总经理吴晋航之邀,入住永嘉路321弄8号。

张澜,字表方,四川南充人,著名民主人士、革命家、教育家。张澜曾经留学日本,领导了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后当选国会议员,反对袁世凯称帝,发起成立四川乡村建设期成会,推动四川乡村建设运动。张澜两袖清风,一领棉布长袍满是补丁,故有“川北圣人”之誉。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澜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参与抗日民主运动。1941年张澜在重庆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称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民盟总部从重庆迁到上海,张澜赴上海主持盟务。由于张澜在上海没有购置产业,便暂住于永嘉路321弄8号。在这里,张澜与民盟领导人、进步人士或是磋商会谈,或是讨论时局,或是部署工作,张澜始终坚持和平民主的立场,带领民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46年12月,民盟中常会在永嘉路321弄8号张澜寓所开会,宣布将参加“伪国大”的青年党、民社党开除出民盟。国民党反动派视民盟为眼中钉、肉中刺,公然宣称“民盟是中共之附庸”,悍然解散民盟在南京、上海的机关,查封民盟主办的报刊。张澜以个人名义写了《呼吁书》:“本人昨日忍痛通知民主同盟全体盟员停止政治活动,且宣布民盟中央委员会之解散……本人诚恳希望盟友在爱国公民之立场上,在法律之限度内,继续为我国之和平统一民主而努力奋斗”。

在民盟总部被迫宣布解散后,张澜决定留在上海继续坚持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在永嘉路321弄8号张澜寓所的周围安插了大批特务,国民党特务还用汽车堵住张澜寓所的前门和弄堂口,对进出的人员加以盘问。虽然环境险恶,但是张澜泰然处之,每天下午照常散步,特务尾随在后,亦步亦趋。

1947年,上海的冬天特别寒冷,大雪纷飞,张澜独坐窗前,读书习字,吃的是女儿从地摊上买来的廉价食品,穿的是儿子从四川捎来的灰布棉衣,床头悬着“以义持己,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张澜坚持汇款至香港,资助沈钧儒、章伯钧等人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劝说四川军阀邓锡侯待机行事倒戈起义,告诫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而我们站在革命的一边,所以不能充当调解人”。

然而,险恶的环境、艰苦的生活使得张澜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948年春张澜不得不离开永嘉路321弄8号的寓所,住进虹桥疗养院。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软禁了张澜,图谋杀害他,但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张澜安然脱险。上海解放后,张澜离开上海,赴北京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并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张澜相继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后,民盟地方组织和盟员转入地下斗争。当时担任民盟发言人的叶笃义选择留在上海,暂住在永嘉路321弄8号张澜寓所内,坚持地下斗争,直到上海解放。

叶笃义是安徽安庆人,出生于天津,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8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回忆录《虽九死其犹未悔》。

永嘉路19号:薛绍清旧居

永嘉路19号,建造于1927年,是一幢典型的法式坡顶建筑,清水红砖立面,三层砖木结构,这是薛绍清旧居。

薛绍清,字宇澄,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塘头桥人。1921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电机系,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扬子江电气公司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华东工业部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今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之一)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二级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上海交大支部主委、民盟上海市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

永嘉路371号-381号:南国艺术学院旧址

永嘉路371号-381号,建造于1927年,是新式石库门建筑,二层砖木结构,普普通通毫不起眼。1928年,我国现代戏剧奠基人田汉在这里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提倡学生自学、学生治校,以“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远见实学的艺术运动人才以为新时代之先驱”为宗旨。徐志摩、徐悲鸿、欧阳予倩等曾是这所学院的老师,在这所简陋的校舍里聚集了一大批献身文艺事业的热血青年,培养出不少著名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戏剧演员,如陈白尘、吴作人、郑君里等。

吴作人是安徽泾县人,出生于苏州,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27年吴作人考入私立上海艺术大学绘画系,1928年私立上海艺术大学停办,吴作人转入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1930年赴法国巴黎进修。1935年回国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1936年起举办个人画展。

1951年,吴作人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安徽省委会评价吴作人是“堪称近百年中国社会风云激荡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也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开拓前行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人”。

永嘉路555号:罗玉君旧居

永嘉路555号,建造于1932年,占地面积630平方米,三层砖木结构,红瓦坡顶。整幢建筑以简单的红黑两色组合,这是我国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罗玉君旧居。

罗玉君原名罗正淑,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山东大学、华西大学(今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担任教授,1951年起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译有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海上劳工》、莫泊桑的《我们的心》、大仲马的《红屋骑士》等文学著作,笔调从容流畅,遣词精当优美,信、达、雅兼备,深受好评,久印不衰,被誉为“女翻译家中的佼佼者”。

19世纪的法国文学曾经深深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罗玉君在法国文学翻译成中文书籍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罗玉君翻译的法国名著达20多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少译本被多次选入大学教材。

永嘉路上的花园洋房,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悲欢离合。无论是携手走在林荫树下的小情侣,还是悠闲漫步的老年人,或是独自行走的中年人,他们都能与永嘉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原标题:《上海这几处历史遗迹,与中国民主同盟有着深厚渊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