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斗导航、定点施肥、APP监测!你敢信?大庆农民是这样种地的
9月6日
龙凤区龙凤镇前进村
已提前呈现秋收景象
一片片玉米地里
大型收割机把一穗穗鲜玉米收入“囊中”
紧随其后的秸秆粉装车
正将一株株玉米秸秆变成一车车青贮饲料
加工厂内
刚刚收回的黏玉米
蒸煮、包装、冷藏
在机械流水线的助力下
一气呵成
……
在这里
农业生产的模式和理念
已发生了大变化
APP上阵,春耕像是一场现代农业“科技展”
“李哥,1500亩地全部收完,还需要几天?上海那边的发货时间快到了。”在龙凤区绿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28岁的张海超,正在查看今秋鲜食玉米的订单情况。
这个合作社成立于4年前,1500亩地都是从当地村民手中承包的。提起今年的秋收,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张海超,直说“不一样”。
合作社刚成立时,还是传统的“作水种”。大庆春季雨少,那时种地离不开拉水车,前面水车浇一垄,后面人工就播种一垄,真是费时又费力,还经常因为“用力不均”,影响了出苗率,从春到秋,劲儿没少用,收益却不多。
如何提质增效?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多名科研专家被邀来,带来新的种植技术。更让人欣喜的是,合作社还用上了高科技。
提起今年合作社的春耕,村民们都说,像是一场现代农业“科技展”。
“迈步微云”APP,通过预先在地里钻的孔,通过探头监测着地温、土壤墒情和PH值。根据高科技预判,今春地温偏低,播种时间由传统的“五一”左右,推迟到5月10日,为春播选定了最佳时间。
土地,早在头一年秋天就翻好了。一冬天的积雪,使土壤保存了大量的水分。春天时,免耕机在田里作业,不破坏水分土壤层,直接施肥播种,不需要拉水,相比传统的播种方法,播种和施肥量更加精准,出苗率也更高。而且速度也快,一天可以种300亩地,1500亩玉米几天就播完了。
无人机、赤眼蜂,田里的夏季也很精彩
1500亩地的田间管理,也同样精彩。
齐刷刷的玉米苗儿长齐后,土壤肥力,直接关系着秋天的收成。
施肥需要挨个苗儿走?那是以前。有了“迈步微云”APP之后,苗儿的长势全在掌控之中。APP中,像是安装扫描仪一样,可以准确定位到哪个区域缺肥了,然后定量、定位地进行施肥作业。
玉米有一个最怕的天敌,它叫玉米螟。在玉米苗儿小的时候,合作社采用无人机在叶面上“定位”喷洒赤眼蜂卵。一物降一物,赤眼蜂变为成虫后,玉米地里便开始上演“蜂吃螟大战”,这样一来,既保护了玉米苗儿还实现了绿色环保。
夏季田间管理,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当玉米苗长到一人多高开始授粉时,施肥、除虫就得请“巨人”上场了。3米多高的大型机械,有着近2米的“腿”,可以完美地避免伤到玉米植株。别看它体型大,效率却很高,一次可掌控50垄,一天可完成300-500亩地的作业。
有了这些高科技的加持,1500亩地的田间管理,四五个人就够了。
现代农业助力,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秋收后紧接着就要秋整地了,我们采用北斗定位系统精准规划路线,无需人操控,翻出来的垄,又匀又直。”“95后”的合作社“掌门人”张海超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
“李哥,和上海联系一下,这批黏玉米马上发走。”忙完地里的秋收,张海超又开始关注起订单。
今年,1500亩黏玉米又获得了大丰收。东北的黏玉米很抢手,还没等成熟,就早早地收到了来自上海、深圳等地的订单。400多万个鲜食玉米穗、100万左右个浆包,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特色农产品赋码销售,所有加工产品,都提前在线上预订了出去。
有了好收益,开心的,并不止张海超一个人,农户将土地承包给合作社后,人员也可以加入到种植、加工等工作中,一块地儿,就有了两份收入,秋收还没完,大家脸上已经挂满了笑。
如今,我市农业现代化已迎来崭新格局,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已在五区四县兴起,我市本着科教兴农的思路,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田间气候监测、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信息化服务,正助力全市农业科技能力再提升、农民创收再提高、全市农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撰文: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晨晓
原标题:《北斗导航、定点施肥、APP监测!你敢信?大庆农民是这样种地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