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痕迹︱央妈style

简容
2018-09-18 18:3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众所周知,央行的工具箱里五花八门,但最重要的一定是价格工具。

价格工具有对内的利率工具,还有对外的汇率工具。央行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灵活的价格工具对经济运行调控,对健康的运行形态进行顺周期的确认,对失衡的运行形态进行逆周期的纠偏。

以利率工具为例,央行既可以通过加息来遏制潜在通胀积累,还可以通过降息刺激经济产出缺口的快速弥合。至于汇率工具的施用,央行可以选择固定汇率,也可采用更具弹性的浮动汇率。当然,由于受到对手国政策、经济的影响,汇率政策的执行更为复杂。

本世纪以来,更灵活的价格工具受到各国央行的青睐。人民银行也不例外,但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

这是因为央行的价格调控是基于金融市场化的,没有市场化或者市场化程度很低,价格调控就无从谈起。过去这些年,中国金融渐次自由化,货币调控由数量工具转向价格工具,央行边学边练,可以说在飞行中完成了引擎的迭代。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央行的调控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根据丁伯根法则,政策工具的数量至少要等于目标的数量,而新常态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可谓繁杂,包括调结构、稳就业、防通胀、稳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以及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等等。

那么,央妈是怎样应对的呢,手法如何?上月,一则“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的消息,引起坊间对央妈“逆周期色彩”的揣测。其实如何?我们不妨取一个较长的时段看。

下图以2012年为初始,观察近七年来人民银行对利率和汇率工具的使用情况。2012年可谓中国经济分水岭式的一年,增速由过去的10%左右台阶式地降至7%以下,同时,适龄劳动力人口开始净减少(七年来累计减少2000多万)。在增速换挡和人口老化的双重压力下,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事实上中国经济是在2012年进入“新常态”的,只不过这个变化要到几年之后才被官方所确认。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

注:2018年的GDP增速数据截止上半年末,利率和汇率数据均截止8月末。

从数据看,2012年以来,我国GDP实际增速仅在2017年出现短暂回升(较上年微增0.2%),其余时间均处于下降态势。名义增速也仅在2016年和2017年有所回升。对此经济基本面,央行更多采取“顺”的态度,或者说通过价格工具对“新常态”进行确认和适应。

如图,货币市场的关键利率变化曲线和经济增速曲线在形态上基本保持了一致。汇率政策也简单,利率升,汇率强;利率降,汇率弱。事实上汇率政策对“新常态”的确认和适应,更快于利率政策,基本在2012年就完成了,所以我们看到汇率和利率仅在2012年出现背离,之后背离很快消失。

由此,新常态以来的“央妈style”就很清楚了,属于典型的“基本面决定政策”,所谓“逆周期”的色彩并不明显。说白了,央行的态度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主动干涉,通过大水漫灌托起经济增长的瓢。

当然,这个结论仅基于过去七年的经济数据,而不表明央妈刻意为之,从一开始就采取这样的策略。前面也说过,对于价格工具,央妈是边学边用的,同时还要兼顾多重政策目标,在不同时段“相机抉择”。

如果这个逻辑说得通,那么在新常态新情况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央行对于价格调控仍然会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而我们对央妈政策取向的预判,也大可回到对经济运行基本面的分析上来,而不必一厢情愿。

毕竟,正如权威人士所说的,“L”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就能过去的。

    责任编辑:单雪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