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爵士映上海|他代表了一种态度——专访爵士音乐人黄健怡

2023-09-08 14: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孙依 经典947 

8月24日,在首届腾讯浪潮音乐大赏·颁奖典礼上,爵士钢琴演奏家、作曲家、JZ School校长黄健怡2022年发行的钢琴独奏专辑《四月·上》,斩获“最佳演奏专辑”大奖。

黄健怡专辑《四月·上》之《水母2》

作为中国音乐人

他代表的是一种态度

HUANG JIAN YI

Q

我很喜欢《四月·上》这张专辑,听了很治愈,很多人跟我的感受是一致的。但是这张专辑确实很不爵士,为什么想做这样的音乐?

想要记录当时的一种心境吧,同时也是因为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音乐,所以我想做新的尝试。这些年,我接触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不同类型的音乐家们,他们给我带来很多影响。我就是想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不一定要拘泥在爵士乐。

在这张专辑里,我做了两个尝试,一个是弱化旋律,一个是在调性上做文章,甚至一个小节换一次调,但是又要听起来非常自然。我希望它的色彩变化是静悄悄的。所以你听的时候,可以想象海底世界那种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氛围感。

Q

其中钢琴的音色蛮特别的,每一个音敲下去的时候,都能听到微微的“噪音”,让我想起一个冰岛音乐人Olafur Arnalds的作品,也使用过类似的音色。这种微微的“噪音”反而使得音乐更加安静了,我觉得它是属于2022年的音乐。

如果你用耳机或者音响聆听的话,这个“噪音”会更加明显,有一种毛毡感。这样毛绒绒的声音,其实是一个加料钢琴音色的采样,我偶然发现之后很喜欢它温暖的色彩,它让我感到平静,所以我录制了demo分享给朋友,就是专辑最初的雏形。

Q

除了《四月·上》这样的极简主义风格,你还做过什么样的尝试?

2020年的时候,在黄楼,我曾经与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沈昳丽合作过一部融合了昆曲元素的作品,很实验性。昆曲的伴奏原本是依腔而走的单线条旋律,我用钢琴加入了一些松散的纵向和声,同时吉他的音色是根据演奏家的感受随机加入的。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音响色彩的变化,还有空间感的加强。我希望它听起来高级,不失自然,同时更贴合当代人的聆听审美。

Q

那么作为一个中国音乐人,你认为有“中国爵士乐”吗?

我觉得所谓“中国爵士乐”,广义上来说很简单,就是中国音乐人做自己想做的音乐。但是要从狭义上来说,其实很难讲,有时候只能说是某首爵士作品融入了某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比如中国乐器的特殊音色。但哪怕是这一个小小的点,要做好,也很难,首先作曲家就必须对中国乐器非常了解,并且作为演奏者的人要具备一定的现代音乐审美和足够好的技术,不然这样的融合会非常表面化、形式化,很肤浅。

我曾经听过摇滚和京剧融合的某次尝试,只是把京剧的旋律和摇滚的节奏放在一起,我当时觉得听起来是不成立的。融合这个东西,你真要把它做得很自然,听上去合理,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尝试,一定要有自己的声音。

作为JZ School的校长

他想让新一代年轻人少走弯路

HUANG JIAN YI

Q

作为校长,你觉得跟其他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相比,JZ School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一个是课程设置一直在不断优化。我和老师们经常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程的进度和难度。学生的反馈是很重要的,我们定好大框架,细节肯定是根据不同批次的学生、不同水平的学生调整的。

第二个是重视基础教学,不搞突击。我还是希望他们学好本事,历史、和声、作曲、编曲、专业课、乐队课,都不能少。

当然,师资力量也一定是强大的,我肯定会引入身边最好的爵士乐演奏家资源。

Q

JZ School的教学模式和受众群体是什么情况?

我们一年有三个学期,过年后开始的一个学期,夏天一个学期,秋天一个学期。今天就是我们秋季学期的第一天开学。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十几岁到三十岁以下,大多是年轻人。当然也有一些年纪较大的学生,五六十岁,纯粹是因为喜欢。

Q

从最初的双休日班,到现在发展为全日制模式,这其中肯定有很多探索和困难吧

那是一定的,演奏和教学是两个体系。爵士乐很难教,我们经常说即兴就是一种感觉上的东西,而且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不能只用“感觉”这个词就糊弄过去了,“感觉”是没办法量化的,那就没法教学,所以我们还是得尽力把它量化,架构体系,建立一个衡量标准。不过同时,我也会希望学生的主动性更强一点,主动摸索,多听、多练、多问。

Q

教学很辛苦,你的动力来自哪儿?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自己学爵士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好多东西都不懂。其实回头想想,很多时候就差那一句点拨,可能一句话就够了。所以我希望为现在的年轻人做这件事,课程都是从实际出发,我跟其他老师们在设计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能让他们更快地成长和进步?让他们少走点弯路,这就是我的动力。

爵士是所有流行音乐的基础

他希望中国年轻的音乐人拥有无限可能

HUANG JIAN YI

十几年前,当黄健怡刚回国的时候,爵士乐主要吸引的是三十多岁至四十多岁的白领人群。但现如今,爵士的观众年龄层次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甚至比音乐人的眼界更宽,眼光更独到。市场变大了,乐手也增多了,意味着更多的演出场所,更多的就业机会。

所以黄健怡认为,在中国,爵士乐并没有过时,而且现在还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大家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因为爵士乐是一切流行音乐的基础,"如果你接受过良好的爵士乐训练,拥有扎实的爵士乐基础,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涉猎其他流行音乐会更快一些,或者能做得更好一些,不管是电子、嘻哈还是放克等等,因为你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我想培养年轻的音乐人们这样的能力,而不是要求他们只搞爵士乐。我希望他们拥有无限可能。”

原标题:《爵士映上海|他代表了一种态度——专访爵士音乐人黄健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