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美协会员入会改革新尝试:申报人业绩条件首次启用积分制
2018年,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美协)扎实推进落实深化改革的一年。在此背景下,中国美协完成了会员入会细则的最新修订。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美协制定了最初的会员入会条例,虽然一直有调整,但整体体例沿用56年之久。2005年,中国美协首次以入会条例为蓝本,制定了入会细则。该细则使用的13年间,虽每年有所微调,但均未有实质性变动。直到2018年8月23日,中国美协官方发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细则(以下简称《入会细则》)。
众所周知,“中国美协会员”虽不是职称,但对美术从业群体而言,却始终是一项最基本的权威认证。
那么,中国美协69年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次《入会细则》修订,究竟有何亮点?对美术从业者及行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就修订所引发的广泛的业内关注,《中国美术报》专访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请他从官方角度为业界做权威解读。
《中国美术报》:请介绍下最新修订的《入会细则》有何创新之举。
徐里:最新《入会细则》的重要转变即申报人业绩条件首次启用积分制。就操作性而言,积分制实行后,申请人自己就可以明确计算出自己的业绩条件是否满足入会所需的9分制,也利于申报人、中国美协和公众三方更直观地认识到申报人的优长与短板。可以说,积分制借助更为科学合理的量化计算,为专注于艺术创作及美术事业发展的艺术家与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入会的可能性。
因为,根据最新《入会细则》,除了保留以往对申请人的要求外,还增加了许多其他的加分项,如:在省、市以上重要场所装置,且在美术界产生良好影响的壁画、城市雕塑作品;在各省市区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展览获得最高奖;从事装置、影像、行为以及其他当代艺术形式创作的人员,参加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展等情况,均可获取相应的积分。
此次修改细则的时候还特别关注到了合作作品。以往所有的合作作品不分排名先后都是算半次资格,但是,新的《入会细则》根据合作作品的排名顺序给予不同的分值,并将署名第五位(含)以后的作者不计分,主要是为了鼓励原创、鼓励独立创作,也有效避免作品“挂名”参展的现象。
尤其最新《入会细则》对于参与入会相关展览但没能达到展览规定的入会资格的画家,也有加分。例如,按照原细则规定,经评选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与入会相关展览,必须要进入前50名或60名,在此名次之外的入选不能计入入会资格。可能很多作者非常用功,入选相关展览10次,却因排名问题仍然不具备一次有效记录。但其实能够入选国家级的美术展览已属不易,因此,通过积分的制度考核会更加合理。只要能够入选与入会相关的美术展览,即使没有获奖或取得靠前的名次,也可积一分。即入选9次与入会相关的美术展览与在全国美展上获得一次金奖一样具有申报入会的资格,这是较为突出的亮点。
《中国美术报》:坦白说,希望成为美协会员的艺术家固然很多,但以往对于美协会员的质疑却一直存在,尤以“申请过程不够透明、可能有‘暗箱操作’现象”一说最具代表性。对此,如何回应?请结合最新《入会细则》修订的初衷,谈下您的理解。
徐里:修订《入会细则》,初衷是为了推进落实中国美协深化改革,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我们的改革,更好地服务美协会员。为了能让美术从业者真正感受到中国美协在改革探索方面的努力,最新修订的《入会细则》从多方面入手,严厉杜绝了其中任何环节所涉及的权力问题、人情问题。
希望公众可以知晓,网上申报是目前唯一的入会申报途径。申请人登录中国美协官网申报平台自行申报,改变了过去各省、市、自治区美协初审及推荐后,由中国美协最终审核批准的自下而上的两级审批程序。并且,初审通过后,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将全数进入中国美协官网申报公示平台,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此外,初审公示期间,如有对申报人通过初审的原因提出质疑,初审单位须作出相应解释;如有人对申报人申报材料的真伪、抄袭、侵权等现象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无一例外,中国美协将调查并作出相应处理,包括取消当次申报资格,通知申报人所在初审单位备案,并在中国美协官网及微信平台公示,即使条件合格,也须延迟三年申报。情节特别恶劣,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将终身不得申报。
所以,当前美协会员的申报、审批程序完全透明化,任何个人在会员入会问题上都做不了手脚,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这些举措,全面解决了过去由于会员入会申报、审批程序的非公开化带来的失信弊端,这也是中国美协直面外界对会员入会申请、审批程序质疑的体现。
《中国美术报》:有论者曾指出,“美协会员热”居高不下,而在美协体系中,却出现了一些平庸画家,也有部分艺术家原有的创作水平不错,但或许因为常年待在体制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弱。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徐里:平庸与不平庸是一个相对概念。某一个历史时期,能成为大师的美术从业者本来就是极少数,而水平相当的才是大多数。如果入了美协会员,就要求大家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反而不符合艺术规律。虽然对创作者而言,只有在艺术技巧、表现形式、内容格调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水准才可成为美协会员,但入会并不等于他们成为大师,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是他们艺术生涯中的第一道门槛。社会公众与行业内都应该对“美协会员”抱有客观的认识。
至于“常年待在体制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弱”的观点,更是一种个人化而非普遍性的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现当代美术史上令人敬佩的前辈艺术家很少有哪一位不是美协会员,他们的经典作品可以直接说明所谓“体制”是否影响了他们的艺术成就。甚至对于“美协会员热”,我认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画家就是要有目标。一定程度上,入选会员就说明艺术家的创作得到了基本的认可。中国美协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全国庞大的美术领域内,美协会员也只有团体会员32个,个人会员约1.7万人次,这足以说明美协会员的学术价值还是相当高的。
对美术家来说,创作活动不是属于某个时期的,而是终身的。即美协会员的身份并不是一个艺术家要达到的终点,反而是个起点。对于渴望突破自己的艺术家而言,中国美协所提供的恰恰是帮助他们去实现这种突破的平台。
《中国美术报》:您刚才提到中国美协为会员提供发展平台,从最新《入会细则》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美协在对会员的挖掘、培养及有效管理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请问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引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创作导向。我们主张艺术家到生活当中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而不是闭门造车,表现自己狭隘生存空间里的“小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艺术家需要记录并影响这个时代,比如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我们主办诸多主旋律的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就是为了给历史留下一些经典,毕竟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是需要经过历史检验的。
因此,中国美协除每年定期组织会员深入生活、采风创作,还与全国有条件的各地方创作中心或基地签约,并不向签约挂牌的创作中心或基地收费,只是要求根据创作中心或基地的具体规模,每年免费接待一定量美协会员采风写生,让他们把经费花在会员接待上。
此外,中国美协为会员提供海外研修机会,组织会员培训,专门拿出经费,培养少数民族、老少边穷地区的年轻艺术家和长期在基层为美术事业服务的美术工作者,对他们入会有政策上的倾斜。仅2016—2017年,中国美协就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一系列关于文艺的论述为主题,共计举办会员培训班25期,面对面培训会员5387人,同时对未参加培训研讨的会员进行核实,邮寄了培训教材,确保每一位中国美协会员都得以接受培训。中国美协每年还组织评奖办节、成果展示、理论研讨、出版宣传、文艺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权益保护等各项工作,旨在努力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的温馨之家。
在会员管理方面,中国美协专设会员工作处,出版《美术家通讯》联系会员。
今年,为深化中国美协的改革,实现中国美协对美术从业者的全覆盖,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组织)展览与推广中心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展览与推广中心相继成立,并陆续开展学术活动,为体制外的优秀艺术家免费办展览、出画册,并致力于青少年美育的推广。
(原题为《积分制:中国美协会员入会改革的新尝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