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无锡物博会观察|“智能制造”很火,可企业真的理解它吗?
尽管智能制造已成时下热词,但企业真正理解了他的含义吗?在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战略5年之后,关于何为工业4.0,何为智能制造这一基础命题依然是学术界、企业界热衷分享的主题。
“讲了哪些干货?”在无锡惠山区9月16日举办的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台下的嘉宾在互相讨论。他们之中有亟待转型的传统制造企业,也有寻找客户的服务提供商,以及银行、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的院校老师等。
从事商用密码研发的上海信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位经理彭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记者,他知道这些大咖分享的内容还太“高端”,不是自己企业眼下能够关注到的东西——对于这个不足百人规模的企业而言,“生存”仍然是首要任务, “但是我们不能不来听,因为总得要知道世界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不能闭门造车,智能制造是未来。”
企业如何理解智能制造
这一点应当会得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企业规划咨询部总经理秦卓的认可。“有大量误区需要澄清,智能制造更重要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门技术。对于不同的企业要分门别类拿出不同解决方案。”
他引用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的观点谈道,企业应当通过“智能制造愿景”来描述智能制造的目标,描述整个体系,从而来规划智能制造的路线图和投资。这些愿景包括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营销、智能服务、智能管理。
“具象化地来看,实际上我们的智能制造到底要是什么?对于生产型的企业要什么?对研发型的企业要什么?对营销型的企业要什么?我们通过愿景来把它描述清楚,那么在落地过程中,就可以很好的规划出智能制造企业它的实现路径和该做的投资。”
他以华为重营销和研发举例,“所以在智能研发和智能营销两个领域我们的投入会非常大,它的比重在我们智能制造里面的比重也会非常高。”
企业应当如何理解工业4.0?作为率先提出新制造的国家,德国工业4.0平台科学家专家委员会会长助理Yubo Wang就花了很长时间讲述这个问题,“工业4.0不等于自动化,而是新的商业模式、自动化、生产优化、智能产品和企业信息系统优化。”
关于后面四点,民生证券研究院在2017年中发表的《智能制造及其核心信息设备的研究进展及趋势》报告做过类似的论述——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
自动化是指淘汰、改造低自动化水平的设备,制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智能装备;信息化的意思是产品、服务由物理到信息网络,智能化元件参与提高产品信息处理能力;互联化意味着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工厂间互联网,装备实现集成;智能化的含义是通过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决策。
德勤中国总监高挺曾用一个场景来描述智能制造所能带来的具象化效果。
以汽车行业为例,现在买车往往要去专门的品牌4S店,一辆10万元级别的普通家用轿车通常会有高中低三个配置,每个配置大约有5种不同的颜色,这样的话一辆家用轿车最多只有15个可选项供顾客选择。而汽车制造厂商也只要根据这些预设的选项排定制造计划、采购原材料并进行生产。
在智能制造时代,顾客将通过互联网直接给汽车制造商下单,并且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发动机、内饰、音响、安全配置、轮胎、外观颜色等几乎所有的配置进行最大限度的个性化选择。同时还可以让客户在按需定制的同时通过AR、VR等技术在数字世界中“试驾”还没被制造出来的汽车,并可实时了解定制汽车的制造进度。此外,整个制造过程并非由一家厂商集中完成,而是由产业链上下游组成的“制造联盟”共同协作达成。
也就是说,传统制造与智能制造的显著差别在于,过去是资源计划,是规模化、标准化,而智能制造时代,则是“按需定制”和“实时定制”。这将全面变革制造业的流程、技术和产业链。
自动化、信息化……要补的课还很多
与“智能制造”一词引起的热度不相称的,是智能制造仍然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ABB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业务负责人李清源提供的数据显示,即使从全球来看,数字化水平较高的领域发生在媒体、金融保险、零售等领域,而制造业普遍数字化水平较低。
作为制造大国,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尚处在工业2.0自动化、工业3.0信息化阶段。秦卓引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强教授认为,要推进智能制造,企业要补的课太多了,包括先进工艺和自动化的课,在现代管理制度上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的课等等,“这些基础性问题必须先要解决好”。
究竟投入多少到智能制造中,不同规模的企业选择不同。海尔首席信息官殷浩曾分析,对大型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提升一个百分点良品率,都可能是非常大的营收增长,所以会有很大的动力对整个生产线投入在人工智能技术或智能制造。
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情况则不大一样。澎湃新闻与几位现场来参加此次论坛小企业代表讨论,他们共同的看法是,现有的产能下如何找到市场和客户,才是当前最为看重的,至于智能化可能不在现在的考虑框架内。
同时他们也表示,未来也会慢慢地考虑智能制造方案。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从东北、安徽等地前来参加这样的论坛。
位于无锡传统制造业基地惠山区的无锡万斯集团是一家专门出口的家纺企业,今年投入了7000万元,从瑞典进口5条自动化生产线——对于这家每年营收在1个多亿美金的企业来说,7000万元并不是小数字,“坦白讲,现在看不出来生产线自动化带来的效益,可能5年后才能收回成本。” 万斯集团负责生产的石姓副总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扩大市场是比较难的,现有产能下,自动化生产成本不见得比别人低多少,但这是趋势,所以我们还是下决心要做。”
他的判断是基于未来的招工难,“人是不可控的因素,像我们这种纺织企业,未来不见得有人愿意做,而机器是可控的”。
私人定制怎么走向批量市场?
用工难,并不是促使企业改变“升级”的唯一原因。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研华制造中心副总经理林东杰曾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产品千篇一律大量生产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少量多样的时代到来——用户需要有特色的产品越来越多,但每一个品种的产量越来越少,电子产品、服装、家具都是如此。
如何将一个私人定制的产品走向批量市场?在前述德国工业4.0平台科学家专家委员会会长助理Yubo Wang看来,这正是工业4.0的一大挑战。
贴近消费者的家具行业容易感知到这种变化,也最先开始启动智能化改造。同样位于惠山区的江苏无锡欧派集成家居公司,是在智能化道路上走得比较远的企业,按照上述民生证券研究院的分析,目前实现了按需定制的自动化、信息化,与设备的互联。
该公司智能工厂负责人任士超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随着几条生产线调试完毕,成功投产,将实现从开料、封边、钻孔、分拣、包装、配送等各个方面自动化,且这些家具所有客户定制的家具都是由同一条柔性生产线自动加工出来。
他介绍,目前,欧派还处在采集柔性制造生产数据这一步,还未到利用数据解释分析历史生产管理表现的规律以及最终将数据用于预测性分析支持生产管理决策。
要真正做到决策智能化,光靠一家企业的数据远远不够。这需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收集和分析来自上下游的数据信息。
不过,工业物联网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缺乏互联互通的标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卓兰在论坛上表示,工厂内80%以上的机器设备都是没有联网的,不会“说话”的“哑”设备,只有20%以上的设备联网,会“说话”,但这些设备遵循着不同的通信协议,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因此,标准规范先行,是智能制造的一大关键。
此外,智能制造是否意味着失业?Yubo Wang也提到了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他说工业4.0并不是job killer。“job是指工作,工作岗位,工作环境,这些对工作的描述、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可以随着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改变,但是我们学的是什么?是专业,比如我的职业是医生,我的职业是教师,这些职业不会改。但工作环境会随着技术改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