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父亲张伟和《缪崇群散文选集》
今年八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樊东伟老师与我分享了他的新作《张伟编〈缪崇群散文选集〉始末》。东伟老师和我父亲张伟一样都是爱书之人,2015年他收购到一整批数千封的陈梦熊信札。陈梦熊生前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代文学研究学者、鲁迅研究专家。东伟老师通过整理1984年至1985年间张伟写给陈梦熊先生沟通、交流《缪崇群散文选集》的书信函件,考据出我父亲年轻时参与编辑《缪崇群散文选集》的过程。阅读着父亲青年时期熟悉又陌生的文字,我不免心起涟漪,急切地翻出他同时期的日记原稿,品味那段尘封的历史,形成文字以纪念我的父亲。
张伟,1989年10月摄于家中
1980年7月,二十四岁的张伟进入徐家汇藏书楼工作。八零年代,百废待兴,经常有大学或院所学者入馆借阅、摘抄资料。父亲勤奋好学,对文学亦感兴趣,久而久之,与一些常来藏书楼的“熟客”建立联系,甚至一起作学问,也写了一些文章。陈梦熊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研究,是藏书楼的常客之一。陈梦熊长我父亲二十多岁,我父亲研究、撰写相关文章时多有向他请教、交流,一来二去,自然熟络。1984年9月,陈梦熊和我父亲讨论合作撰写一批几十年来被湮没无闻的作者的传记,有张天虚、万迪鹤、缪崇群、关露等二十多名,在当年10月1日的日记中,父亲记载道:“这些人均是人们已淡忘或干脆遗忘的了,一般身世史料均已亡佚,有的连生卒等都一无所知,难度颇大,但也正因此而颇有意义也。”此后的一段时间,父亲忙碌在摘抄相关作者的资料、制作卡片、拟写相关文章中,也时常与陈梦熊交流工作进展。1985年3月16日,父亲给陈梦熊去信一封:
张伟1985年3月16日写给陈梦熊的信
梦熊老师:
你好!很久未见,不知近况如何?寄上“缪崇群简介”一则(附另纸),不知行不行。世人皆说他从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实际上28年他就发表了。关于他的生平,历来很少有人介绍,即使有也语焉不详,缺少参考价值。我初步看了一些材料,他在三十年初期,和王平陵一伙来往,对左联、鲁迅等的态度是不好的,不少文章冷嘲热讽,抗战爆发以后似乎有了转变,文风也有变化。他的散文量很多,前期浓于情,多抒发个人小家庭之感,后期题材有所丰富,艺术上是不错的,选一本散文集不成问题。
祝
好!
张伟
85.3.16
樊东伟老师在《张伟编〈缪崇群散文选集〉始末》一文中引用的信件在我父亲日记中相互呼应。在3月16日的日记中,父亲也记载:“寄陈梦熊信,附‘缪崇群简介’一则。”两周以后,该信有了后续,4月3日:“晚,下课回家(注:父亲当时在华东师范大学夜校中文系就读),陈梦熊在家等待已多时。他应百花文艺出版社之请,编《缪崇群散文选》一书,邀我合作。”于是,编辑《缪崇群散文选集》一事正式启动。
1985年4月6日:“晚,陈梦熊来访未遇,留下三册缪崇群的散文集《夏虫集》、《石屏随笔》和《碑下随笔》。”
1985年4月7日:“作《夏虫集》、《石屏随笔》和《碑下随笔》三册散文集的目录摘记,并作初步阅读,以便圈选复印篇目。”
1985年4月9日:“晚,细读缪崇群《夏虫集》,确定复印篇目。他的散文,实在是写得不错的,构思及遣词造句均属上乘。”
1985年4月15日:“发陈子善信,请其试借缪崇群的几册书。晚,细读缪崇群的《碑下随笔》,确定复印篇目。”
1985年4月29日:“细读缪崇群《石屏随笔》,确定复印篇目。从他的《夏》、《碑》、《石》三册散文集中,约可选出五万文字的作品,他还有另外五本散文集,从中估计可以选出十万字的作品,再加上一些散落在各报刊的作品,共可选辑近二十万字的文字,编成一本《缪崇群散文选》。”
1985年5月16日:“晚,在藏书楼细阅缪崇群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的几篇散文,其中六千字的《没有雪》一篇颇佳。”
1985年5月19日:“发陈思和信,托借缪崇群的《晞露新收》。”
1985年5月23日:“查阅1930年-1931年间南京的中央日报,当时中国文艺社除了出版《文艺月刊》外,还出版了《文艺周刊》,这是作为《中央日报》的副刊,每逢周四出版。缪崇群也是这个‘文艺周刊’的编辑之一。‘文艺周刊’共出了几十期,藏书楼藏有一些,缪崇群在上面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大部分是短小的散文和翻译,没有什么大问题。”
1985年6月9日:“收陈思和信,甚喜,他为我借得三册缪崇群的书:《废墟集》、《眷眷草》和《晞露新收》,如此,缪的八册散文集,只差两册矣。即复思和信。”
1985年6月24日:“作《废墟集》、《眷眷草》、《晞露新收》三书的目录摘记。准备在以后有暇时对缪氏作一系统研究介绍,编写以下一组文章资料:缪崇群传略、缪崇群著译编年目录、缪崇群著译书目、缪崇群散文创作简论。”
1985年7月29日:“收赵家璧信及复印款,允相借缪氏的《寄健康人》一书,即复。”
张伟日记
从四月起的几个月间,父亲张伟多方努力获取缪氏文章、如饥似渴地阅读、做着整理摘记工作。当时,父亲白天工作,晚上夜大学读书,其间同步开展的还有葛琴、关露、穆木天、林徽因等多个研究课题,偶尔还要照顾怀孕的母亲。而立之年的父亲精力旺盛、刻苦勤奋令我叹服。
八零年代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远没有现在方便,为了阅读、收集缪崇群的书籍以及散落在报刊中的文章,父亲花了不少心思。阅读之后,也是采用相对原始的做卡片方式开展摘记工作。从他的日记以及给陈梦熊的致信来看,借书、复印、摘抄总是令人头疼的话题。例如,1985年7月4日,父亲去信陈梦熊议“缪崇群集”事:
缪崇群的散文集我托人又借到了三册,计为《废墟集》《眷眷草》和《晞露新收》。这样,他的集子目前只缺两册了,是《晞露集》(1933年北平星云堂版)和《寄健康人》(1933年良友版),未知你是否有办法?如能借到的话,那么基本大功告成了。
复印费问题,如没有好的办法可想,我意我们各拿出20元钱来作为复印抄写费,未知你意如何?我估计大致40元钱差不多了,出入不会很大。这问题看来要尽早解决,否则借的书长久不还也不是好办法。
好在,最后经多方努力,两位编者收集全了相关文集,文章挑选、复印誊抄等也有序开展。
缪崇群(1907-1945),江苏泰县人
除了广泛的阅读、挑选文章,两位编者还十分注重通过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1985年5月21日,父亲和陈梦熊专门拜访缪崇群的故交——韩侍桁。韩侍桁,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上世纪三十年代与缪崇群相熟。1985年接待两位编者之时,韩侍桁已经身体欠佳,但回忆老友,还是给出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与缪崇群相关文章本就不多,好多生平轶事如果非韩侍桁这样的亲历者不能提供了。1987年,韩侍桁离世,也更显得这样第一手采访的珍贵。
缪崇群的另一位挚友是文学泰斗巴金。1931年春,巴金从上海到南京,与当时《文艺月刊》编辑缪崇群初次相遇,两人马上相识如故。当时,缪崇群力排众议支持发表巴金文章;此后,巴金投桃报李,缪崇群的《废墟集》《夏虫集》等多本文集都是在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缪崇群逝世以后,巴金又搜集了他的散佚之作和书信,于1948年11月出版了缪崇群遗作集《碑下随笔》。
1985年9月,我父亲从与陈思和的信件往来中获悉,巴金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收录在新近出版的《巴金选集》第八卷中。几天后,父亲特意去买来《巴金选集》第八卷,纪念文章即为巴金1945年为悼念缪崇群而写的《纪念一个善良的友人》。9月16日,父亲写信给巴金,求教缪崇群事。五天后父亲张伟就收到了巴金的回信,这令他颇感意外,9月21日的日记中,他写道:
收巴金信,这么快能收到他的亲笔回信,真是想不到。他把缪崇群给他的一封信的手迹复印稿给了我,并复制了《晞露集》序和目录、版权页寄给我,令人感到温暖。
巴金1985年9月20日写给张伟的信
1985年,巴金已是耄耋老人,且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之高位。巴金提笔回信给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辈,一方面足见他和缪崇群的情谊深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八零年代平和开放的社会风气。这封珍贵的巴金亲笔信,父亲一直珍藏家中,2019年特意撰文《一个善良的友人——巴金心目中的散文名家缪崇群》。
1985年8月起,父亲一边继续整理缪崇群散文,一边开始写序,8月27日:
开始动笔写《缪》稿,此稿准备派两个用处,一是作为《缪崇群散文选》的序言,二是作一番修正充实后,作为夜大的毕业论文。自缪氏写作以来,据我所知,正统的评论文章从未有过,评述性、回忆性的文章也只五、六篇而已,仅杨晦的《〈晞露集〉序》,靳以的《忆崇群》,韩侍桁的《〈晞露新收〉序》”,巴金的《〈碑下随笔〉后记》,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稿》和《现代散文六十家》中的有关段落,姜德明的《现代日本小品选》等等,如此而已,我这篇是一个开始,还有一些意义。
可以看出,父亲对《缪崇群散文选集》一事确实倾注很多精力。几个月后,父亲张伟的毕业论文《民国时期的散文名家缪崇群》完稿,得优,后刊载于《抗战文艺研究》1987年第3期。1985年11月2日,父亲张伟就《缪》书最后一次致信陈梦熊:
《缪》序我已基本完成,一万多字,誊抄一遍后即可送你审阅。《散文选》书稿也已全部编妥,该复印或抄写的均已完工。你、我两处复印、抄写费总数是49.96元,这个数目基本符合我们的估计。我们各负担一半,为24.98元,你已付承春光抄写费5.76元,再给我19.22元即可。全部发票、收据随信附上。请查收。
《缪崇群散文选集》的编辑工作1985年底已经完成,此后日记中关于此事基本告一段落。不知何故,《缪崇群散文选集》1991年7月方得出版。该选集收录在百花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书系》丛书中。《百花文艺书系》分为古代、现代、当代三部分,选收历代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编辑例言”中注明:“每集作品前均冠以万字以上的评论性序言,简单介绍作者生平,并结合本书所选散文,分析评介其艺术特色及创作发展的道路和影响。”《序言》署名“熊融(注:陈梦熊笔名) 张伟”,经比对,序言与1987年刊发稿基本一致。《百花文艺书系》丛书总计77册,是当年百花文艺出版社重点项目,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缪崇群散文选集》于2004年、2009年两次再版。1991年11月8日,父亲在日记中匆匆记了一笔:“《缪崇群散文选集》也已出版。”
《缪崇群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版
《缪崇群散文选集》序言
《缪崇群散文选集》是我父亲参与编写并出版的第一本书。多年以后,他的研究领域逐渐转向土山湾、小校场年画和电影史等。但新文学领域是父亲的学术研究起点,也成了他爱好、收藏的一部分。父亲今年一月染疾去世,这些泛黄的日记和书信勾勒出父亲年轻时勤奋的模样。父亲张伟编辑《缪崇群散文选集》工作完成于1985年12月,那年他二十九岁,同月,我出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