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查|俄专家提议用氢弹引爆福岛核电站“中和”核污染水?没有证据
速览
- 网传“俄科学家提议用氢弹解决福岛核电站问题”的说法没有依据。俄文网络和英文网络上均无支持该说法的具名信源和可靠证据。
- 相关说法与20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核爆炸”计划中的“恰刚人工湖”项目相关。尽管“恰刚人工湖”的案例采用了低裂变设计的核爆炸装置,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相对较小,但并非“没有污染”或“毫无风险”。
- 没有证据显示,核弹爆炸可“中和”已产生的核污染物质。使用核爆炸装置引爆核电站可能非但无法减轻已形成的核污水可能带来的危害,反而会加剧污染,产生新的风险。
事件背景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所谓“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启动排海。
中文网络近日有说法称,俄罗斯的一位专家最近提议,可以用一枚氢弹来引爆日本,以清除该地区核污染水中的各种物质。
网传说法截图
明查
有关说法源自何处?
部分网传说法中提到,有关“俄专家提议用氢弹引爆日本”的说法来自《凤凰卫视》评论员吴学兰。
经核查,8月30日,吴学兰的同名腾讯视频号“吴学兰”发布了标题为《用氢弹彻底解决福岛核电站问题,俄科学家提议靠谱吗?日本吓呆》的视频。同一日,相关百家号“吴学兰的吴观大局”上亦发表了《俄科学家建议,用氢弹炸福岛核电站》的文章。
文章标题截图
视频截图
有关视频和文章中提到,上世纪60年代,苏联提出了“核平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核能促进苏联的经济建设。在此计划指导下,苏联于1965年在地下178米处引爆了一颗氢弹,并由此炸出了一个水库。时任苏联原子能部部长斯拉夫斯基跳入水库游泳,以证明此爆炸对环境和人的生命健康没有危害。
吴学兰表示,氢弹燃烧过程中的一些特性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大,即便有辐射,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降到安全标准。她认为,按照此思路,可以将核弹用于福岛核电站,以减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对世界的危害。
需要指出的是,“将核弹用于福岛核电站”的说法只是吴学兰的评论观点。使用俄文和英文搜索相关说法,均无法找到该说法的具名信源和可靠依据。
用核弹炸核电站以“中和”核污水?
那么,用核弹引爆福岛核电站,是否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核污水问题呢?
首先,核查发现,网传说法中提到的“核平计划”确实存在。上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都开展了大量核试验。据俄罗斯《报纸》新闻网报道,在1965年至1988年间,苏联为服务其国民经济,在其领土上总共进行了124次核试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研究员诺德克在《苏联和平利用核爆炸计划》一书中记载的次数为122次)。这些试验是苏联“国民经济核爆炸”(Ядерные взрывы для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计划的组成部分,多在石油或天然气生产地区展开,且均在地下进行。
苏联“国民经济核爆炸”试验地点(图片来源:《苏联和平利用核爆炸计划》)
为了获取与核爆有关的数据,并证明核爆在建造蓄水池方面的用途,1965年1月15日,苏联在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STS)边缘178米深的1004号坑中,引爆了一枚当量为14万吨TNT的核弹。据《苏联和平利用核爆炸计划》一书记载,爆炸制造了一个深100米、直径为408米、容积为640万立方米的巨坑,并在坑外形成了一个容积为1000万立方米的巨湖,人们在坑口开凿了一条通道以便湖水能够进入坑中,由此形成了总库容约为17000万立方米的“恰刚人工湖”。
“恰刚人工湖”俯瞰图(图片来源:《苏联和平利用核爆炸计划》)
《苏联和平利用核爆炸计划》一书提到,“恰刚人工湖”试验中使用的核爆炸装置采取了低裂变设计,具有由一级裂变驱动的二级热核装置,总体辐射量较小。爆炸后,约20%的放射性产物逃逸到大气中(其中大部分来自钴-60,半衰期为5.26年),导致人工湖沿岸土脊上的辐射强度达到了20-30伦/时。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土脊上的辐射强度已降至2.6毫伦/时以下,但爆炸口湖水的放射性水平仍有300微微居里/升,该数据要远高于各国的健康生活用水标准。
结合资料数据可知,尽管“恰刚人工湖”的案例采用了低裂变设计的核爆炸装置,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相对较小,但并非“没有污染”或“毫无风险”。与此同时,相关资料中没有提到,该装置具备“中和”核污水的功能。考虑到福岛核污水已经形成,使用核爆炸装置引爆核电站可能非但无法减轻已形成的核污水可能带来的危害,反而会加剧污染,产生新的风险。
综上所述,网传“俄科学家提议用氢弹解决福岛核电站问题”的说法没有依据。相关说法与20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核爆炸”计划中的“恰刚人工湖”项目相关。尽管“恰刚人工湖”的案例采用了低裂变设计的核爆炸装置,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相对较小,但并非“没有污染”或“毫无风险”。
没有证据显示,使用核弹可“中和”已产生的核污染物质。使用核爆炸装置引爆核电站可能非但无法减轻已形成的核污水可能带来的危害,反而会加剧污染,产生新的风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