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老跳刀纹:瓷器上的韵律美
跳刀纹,一种源于原始陶瓷刻印划装饰技法的纹饰样式。
▲宋 黑釉跳刀碗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跳刀纹中,或短或长的线,层层叠叠,疏密排列,看似简单原始,却给人一种很奇妙的韵律感,仿佛线条于瓷体表面跃动。
其律动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与刀“跳”的过程有关。
▲金代 磁州窑系黑地跳刀纹罐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所谓跳刀,即刀体与高速转动的坯体接触时,由于摩擦力和速度产生有规律的跳动,继而在器身留下跳动的痕迹。
这种痕迹在器身呈放射状分布,点线组合,依器形渐变,组成自然流畅的图案,从而形成节奏感十足的装饰纹饰。
用于瓷器装饰时,跳刀次序的选择略有不同。有的是器物半干时,用刀体直接在胎上跳出连续有规律的痕迹,然后上釉;有的则是在上过化妆土的器物上跳刀,然后铺一层釉面;还有的是在上过化妆土和釉面的器物上跳刀,最后再上一层透明釉。
跳刀纹的制作工艺虽不复杂,但想形成流畅且节奏感强的纹饰绝非易事,速度和力道是要攻克的一大难点,十分考验匠人对刀的把控程度。
下刀力度的轻重、缓急,都反映在跳刀痕迹的深浅、疏密,线条的长短、虚实间。
为了得到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图案,注意力需高度集中,手腕对刀片的控制要沉稳而轻松,手法要轻快而准确。
▲宋 褐釉跳刀罐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 磁州窑白釉褐彩小盖罐 观复博物馆藏
跳刀纹简单原始,却有一种不同于其他纹饰的韵律感。游走于坯体的跳刀痕迹自由、流畅,打破了光素的坯面,并赋予器物随性动感的线条美,朴拙又不失趣味。这种纹饰在宋代一度颇为盛行。
▲北宋当阳峪窑跳刀瓷片标本
▲宋 黑釉跳刀小罐一对 波士顿博物馆藏
后来,因为跳刀纹犹如书法作品中的飞白一样断断续续,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给人以飞动的感觉,也被称为“飞刀纹”“飞白纹”。
▲白釉篦划花跳刀纹碗 北宋 河北磁州窑博物馆藏
跳刀纹整体风格简洁朴素而富有动感,给人自由、随性的韵律美。可惜的是,北宋以后,跳刀纹装饰技法逐渐衰落。明末清初偶有闪现,但那时的跳刀纹与唐宋时期流行的跳刀纹相差过大,甚至已经不能算作同一种技法。
▲清代瓷器底部的“跳刀纹”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窑口才响应号召开始对古代陶瓷技艺进行研究与效仿,跳刀技艺也在此背景下得以复苏。
于跃动中形成的跳刀纹,亦动亦静,将古朴与灵动结合得恰到好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