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工业锈带”转为“生活秀带”,离不开“文体加持”相得益彰

2023-09-05 15: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相比其它消费,体育在今年得到了不同寻常的“火爆”,真可谓风雨后的天空充满了活力,人们四处相约,让城市的每个角落热闹了起来。“周末活力谷打球约一个!”家住徐家汇的大学生小王发了个朋友圈,很快得到了响应,成功组队。对于他和他的球友们来说,家附近的乐动力活力谷篮球场进入他们的视野也就半年多时间,但俨然已成了日常运动生活的“标配”了。

在常规思维中,体育场馆是属于“目的性”消费的场所,市民去体育场馆无非是观看比赛、参与项目等“有目的”的行为,与不经意、“没计划”的日常生活有很大不同。如何打破这种“传统”,让体育场馆也作为“开门第八件事”走入普通人的生活?“登堂入室”不久的“活力谷”,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启发。

1. 挖掘城市空间的“犄角旮旯”

坐落于上海地铁11号线云锦路出口的乐动力西岸活力谷,原本是一片闲置的草地,经由上海橙狮体育有限公司(原阿里体育)对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以旗下“乐动力体育中心”品牌赋能,打造由一片全场、一片半场为主体的篮球场,并在活力谷底部规划商业空间,运用成熟的乐动力数字化场馆运营体系,布局了包括健身运动、周边衍生品、咖啡餐饮等业态,组成运动零售矩阵,为运动人群和周边市民、白领提供多样化服务。

在这之前,“乐动力体育中心”已在北京、上海、重庆以及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布局了超过30家智慧场馆,成为这家带着强互联网基因体育产业公司的核心业务。而地处上海徐汇滨江的乐动力活力谷则独辟蹊径,体现出挖掘城市空间“犄角旮旯”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以体育赋能城市闲置空间,服务周边写字楼和居民,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从而将体育场馆亲民化、生活化。

这种尝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传统的体育场馆,除非像小王这样早早预定场馆场次,确定“时间、地点、人物”,否则难以让其有相同需求的人产生交集。而乐动力活力谷的功能定位不是单一的球场,更是一种集运动、潮流、社交于一体的沉浸式运动空间。毗邻西岸智塔、AI PLAZA等江岸线特色建筑,街头篮球、电音滑板等潮流元素遍布其间,称之为年轻态“潮流场”也许更为贴切、形象。

遗留工业遗迹的公共空间 (图片来源:澎湃号@微阅读行走)

脱胎于地铁下沉广场的乐动力活力谷篮球场(图片来源:橙狮体育)

在上海图书馆新一期“微阅读·行走”中,“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周力和生活在徐汇滨江的候车式工作室创始人赵令宾认为,徐汇滨江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配套区域,已完成从生产型功能向生活新功能的转型,其中的活力谷与周边的美术馆(龙美术馆)、攀岩场、滑板场等一起,满足了年轻人娱乐、购物、运动等生活需要。这样的生活圈对在附近生活、工作的人而言,幸福感归属感满满,也激发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将运动场馆融入城市整体功能

当下有一种说法叫“次元壁”,本意是指二三次元文化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壁垒,后来被逐渐引申到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对体育场馆而言,“次元壁”现象也普遍存在,场馆、功能、服务、配套等各自为营,运动人群也根据不同的年龄、喜好等,层次泾渭分明、对号入座,体育消费长久以来“被分层”、“被局限”、“被压缩”,即便在数字化已经席卷我们生活的今天,传统体育场馆经营依然略显格格不入,仅被浪潮的边缘冲刷着。

面对这样的现实,乐动力体育中心的解决方案是:“将体育场馆融入城市整体功能、用体育优化空间品质、让体育更生活化”。他们并没有强硬地去打破次元壁,而是尝试让次元交互,之后慢慢消弭隔阂,这个思路在融合发展的现实语境中,也许更为柔性,更具有操作性。

在徐汇滨江一带,进入木港与龙腾大道交叉口,是另一个乐动力体育中心——占地2万平方米的乐动力风之谷体育公园。这也是去年新建成的,有两片7人制足球场,两片板式网球场。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排壮观的贯通式集装箱功能区,它与不远处的橙红色吊车一起,散发着浓郁的二次元风格。在这里,想象与现实交融,怀旧与现代平行,既满足了周边市民、白领的运动、休闲、娱乐、社交需求,也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为徐汇滨江“生活秀带”上的一个热门“打卡点”。

1940年代 徐汇滨江航拍 (图片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2022年建成的乐动力体育公园(图片来源:橙狮体育)

3. 生活秀带需要文体联动

徐汇滨江地区曾经是上世纪上海重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基地。而如今,当年那些工业场景已不复存在,沿途皆是“肉眼可见的改变”。在这当中,乐动力风之谷体育公园的橙色集装箱建筑尤为显眼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远处橙红色的吊车也变得更加灵动,具有百年沧桑感的工业遗迹与靓丽光鲜的健身场馆交相辉映,体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迷人水岸。在周力和赵令宾两位研究城市文化的专家看来,徐汇滨江通过颜值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建筑师前来落户,慢慢地,这些新产业以及其它的文化和商务功能,就使原来的工业“锈带”转变成了现在的活力“秀带”。尤其在徐汇滨江,大量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已经形成集聚,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的“地标”。而文体本身不分家,在打文化这张牌的同时,体育运动也是一张楚楚动人的名片,它同样还让城市充满活力。

橙狮体育还有个愿景:希望城市“处处都是运动场,人人都是运动家”,当然,这需要企业和政府的榫卯式契合——这种相得益彰的关系既来源于企业的专业和意识,也离不开政府的格局和眼光。如近年来,徐汇区制订了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大力推动公共体育空间建设,无论是整合“犄角旮旯”的活力谷,还是主打“运动地标”的风之谷,都为体育如何接入城市日常生活、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板和经验。

作者:朱晓姝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   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