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奥本海默也是虎妈鸡出来的?5岁练钢琴绘画,却差点犯下“杀人罪”

2023-09-05 15: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桃子妈 爸爸真棒

8月30日,电影《奥本海默》在中国正式上映。该片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二战题材传记电影。影片在北美市场广受好评,上映首个周末票房达到8050万美元(约5.79亿元人民币)。

抛开电影不谈,奥本海默本人的故事其实就相当精彩,他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之一,但是差点误入歧途;他曾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却最终战胜了疾病,获得了巨大成功。

奥本海默的最大成就当属领导了“曼哈顿计划”——这是二战期间研发人类首枚核武器的庞大军事计划,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壮举之一。

曼哈顿计划制定之初,美国政府对项目进行了估算,他们震惊地发现:研制原子弹需要数十万人协同工作,其中包括最优秀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以及惊人的财政投资。

于是问题就来了——谁能来领导这么多牛人来高效合作?

这个人必须拥有超凡的智力、跨越多学科的学术能力;

与此同时,他还必须拥有同样水平的高超领导力。

经过精挑细选,他们最终选择了奥本海默。而事实证明,奥本海默也的确不负众望,他带领科学家们,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制造出了足以毁天灭地的大杀器。

那么,这样一个兼具智慧和领导魄力的科学家,是怎样被培养出来的呢?

△左:主演基里安·墨菲;右:真实的奥本海默

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缺一不可

如今的教育学家,都喜欢把奥本海默作为“成功范本”来进行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抛开“遗传带来的高智商”不提,一个精英的培养,离不开“大环境提供的机会”,和“家庭教育的助力”。

二十世纪头十年,科学引发了美国的第二次革命。内燃机、载人飞行和众多其他发明很快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与此同时,全球的理论物理学家开始改变我们理解空间和时间的方式。随着放射性物质、原子的本质被揭开,以及(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提出,突然之间,宇宙似乎发生了变化。

J·罗伯特·奥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r) 于 1904 年 4 月 诞生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机会的世界。他来自于一个德国犹太人移民家庭。

但是奥本海默家庭既不认为自己是德国人,也不认为自己是犹太人。他们选择加入了犹太教独特的美国分支——道德文化协会。该协会颂扬“理性主义和进步的世俗人文主义”。

正是因为身处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奥本海默从小就成长于一种重视独立探究、实证探索和自由思维的环境中。

天才的“富二代”

罗伯特·奥本海默是个妥妥的“富二代”。他的父亲朱利叶斯·奥本海默 (为了方便区分,我们就叫他“奥本海默的老爸”好了) 出生于德国小镇哈瑙。家里的亲戚于1870年移民美国,创办了一家服装公司,并且邀请他一起前往美国工作。

1888年,奥本海默的老爸抵达纽约,在服装公司仓库工作。当时他不会说一句英语,但凭借对色彩的敏锐洞察力,赢得了“最了解织物的人”的声誉,随后成为了公司的正式合伙人。

到三十岁的时候,奥本海默老爸的英语已经说得非常流利,而且广泛阅读了美国和欧洲的历史。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他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游览了纽约众多的艺术画廊。

可能正是在这样的场合,奥本海默的老爸被介绍给了年轻画家艾拉·弗里德曼。

艾拉极其美丽,却有先天畸形,左手残缺,需要使用假肢。朋友们形容她“温柔、精致、极其敏感,极其有礼貌;总是在想什么能让人舒服或快乐。”

同时她也“非常强大”,举动“正式、优雅”,偶尔会给刚认识的人留下冷淡的印象。

艾拉遇到奥本海默的老爸的时候,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在纽约拥有私人工作室。

1903年,奥本海默的父母结婚。一年后,妻子在经历了一次艰难的怀孕后,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J·罗伯特·奥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r)。

“富二代”奥本海默,家住能够俯瞰哈德逊河的一套豪华公寓里,公寓占据了一整个楼层。更厉害的是,家中收藏着许多价值连城的艺术作品。

像毕加索、伦勃朗、维亚尔、德朗、雷诺阿、梵高、塞尚等名家的画作……一般人只能在博物馆里欣赏,小奥本海默却在家里一抬头就能看到。

富二代也得上“兴趣班儿”

奥本海默的母亲艾拉,一直以严格的标准管理家庭。

她有点像咱们大多数中产家庭的父母,从小就给孩子安排上了不少“兴趣班”。

小奥本海默在“多语言环境”中长大——

母亲艾拉会说德语(尽管说得不太好),后来奥本海默在学校里也学习了法语;

家中保姆是爱尔兰人,熟悉英语和爱尔兰语;

艾拉还给儿子聘请了法国家庭教师,教他学习法语。

当奥本海默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坚持让他学钢琴。尽管奥本海默一直都很讨厌钢琴,但每天都只能尽职尽责地练习。

大约一年后,小奥本海默生病了,艾拉怀疑他得了小儿麻痹。在照顾儿子的时候,她不断地问他感觉如何。

有一天,奥本海默从病床上抬起头来,抱怨说:“感觉糟糕,就像我必须上钢琴课时那样。”艾拉终于理解了儿子的感受,奥本海默的钢琴课从此结束了。

因为艾拉自己就是艺术家,她也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艺术天赋。她鼓励儿子画画,还亲自教他画风景……奥本海默尝试了很久,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也不是搞艺术的料,所以还是放弃了。

朋友形容奥本海默的母亲“又安静,又严格”,她总会冷静而坚定地提出要求,甚至“永远都不允许大家在餐桌上提及任何不愉快的事情。”

尽管母亲非常严格,奥本海默却一直很爱妈妈,并和她保持着亲密的母子关系。

△《奥本海默》剧照

备受宠爱的孩子

奥本海默最幸运的一点,是他的父母婚姻幸福,他也是沐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

每个周末,一家人会开着他们的帕卡德汽车去乡间兜风。父亲还在长岛买了一栋宽敞的避暑别墅,别墅里有一个大菜园,还有很多很多花。房子下面的码头里,停泊了一艘40英尺长的帆船。奥本海默在那里学会了航海。

奥本海默家庭的一位朋友说:

“罗伯特受到父母的宠爱……他拥有他想要的一切;你可以说他是在奢侈的环境中长大的。”

尽管如此,奥本海默却完全没有被宠坏。“他在金钱和物质上非常慷慨,”一位朋友回忆道:

“从任何意义上来说,他都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时代》杂志封面上的奥本海默

鼓励孩子“没啥大用的爱好”

奥本海默5岁的时候,父亲带他乘坐跨海轮船来到了故乡德国,他在那里见到了自己的祖父本杰明。

祖父给小奥本海默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尽管祖父几乎没有上过学,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读书。”奥本海默回忆说。

有一天,当看到孙子在玩木块的时候,祖父本杰明决定送给孩子一本建筑百科全书。他还给了他一个装满了岩石样本的盒子……从那时起,小奥本海默就成为了一名热心的矿物收藏家。

奥本海默的父亲很快就发现了儿子这个“没啥大用”的兴趣爱好。他不仅没有阻止,反而陪着儿子发疯,带他四处探险,寻找石头。很快,豪宅公寓里就堆满了父子俩捡回家的“破烂儿”。

奥本海默说:

“我喜欢把时间花在石头和搭积木上,不是因为它们和学校有关系,而是纯粹为了好玩。”

不过,父亲的信条是:即使喜欢奇怪的东西,你也得搞出点名堂来。他不断给儿子提供矿物相关主题的书籍,帮助他爱上了阅读。

结果,很久之后,奥本海默回忆说——他对岩石的地质起源并不感兴趣,但对“晶体和偏振光的结构非常着迷”。

所以你看,喜欢玩石头的孩子,真不一定是个未来的地质学家,他还可能是个天才的物理学家。

除了用“鼓励玩石头”引导孩子爱上了阅读和物理,奥本海默的父母也没忘记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12岁的时候,奥本海默开始和一些著名的地质学家通信,探讨他在纽约中央公园进行的岩层研究。很快,地质学家就邀请小奥本海默进行一次公开演讲。

奥本海默慌得一批,因为他也没告诉人家自己只有12岁。他和爸妈说了这事儿,意思是请老妈帮忙去解释一下,但是他妈妈的回复是:这事儿也没啥好怕的,演讲去就完了呗。

最后,年轻又矮小的奥本海默站在木箱子上,面对一群成年科学家完成了第一次演讲。这也奠定了他以后“从不畏惧在大场面里发言”的性格基础。

差点铸成大错

奥本海默的成长经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经罹患严重的抑郁症,还有人认为他有精神分裂的症状……总之,有一次,年轻的奥本海默差点铸成大错。

电影中,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奥本海默在一个青苹果里注射了氰化钾,并把它留给了自己的导师。然后,他心生悔意,在有人吃掉苹果之前,把毒苹果给扔掉了。

这个片段是基于事实拍摄的,区别仅仅在于——

有毒物质可能不是氰化钾;

奥本海默没有扔掉毒苹果,而是他的导师发现了苹果的异样,所以没有吃。

根据雷·蒙克所著的传记《罗伯特·奥本海默:中心处的生活》所述,下毒事件发生在奥本海默在剑桥学习的第一个学期末:

“奥本海默在布莱克特的桌子上留下了一个涂有有毒化学物质的苹果,这看起来像是企图谋杀他的导师,或者至少是让他得重病……”

幸好导师发现了毒苹果。而剑桥大学也没有对奥本海默提出刑事指控,或者开除他。

蒙克写道:

“奥本海默的父亲与大学谈判达成了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奥本海默将被允许继续学业——条件是他必须同意接受最好的精神病医生的频繁治疗。”

“成功天才”和“失败天才”的区别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奥本海默既然差点成为罪犯,那为什么教育学家还把他当作“成功”的教育范本来分析呢?

这是因为:

1

奥本海默确实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改变历史的人;

2

他在父母和医生的帮助下战胜了精神疾病,成年后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在曼哈顿计划中,他提出让科学家带上家人一起搞科研。这是非常富有同理心的行为。

作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奥本海默经常被拿出来和“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事无成的天才”,智商高达190的克里斯·兰根进行比较。

两个年轻的学生,在各自的大学生活中都陷入了麻烦。兰根错过了为自己申请奖学金的最后期限;奥本海默给自己的导师下毒……两人想继续学业都必须与校方协商。结局却是兰根放弃了学业。

奥本海默有这样一种特殊技能,能让他在为自己辩解时振振有词,能让他去应聘一个20世纪最重要的工作,能让他带领众多科学家们协同工作……在如何从社会获得想要的东西方面,奥本海默具有特别的悟性,而兰根却没有。

这样一种特殊技能,心理学家罗伯特 · 斯滕伯格称之为“实践智力”:知道如何做某事,正确了解形势,从而获得想得到的东西的知识。兰根就是具有很高的逻辑分析能力,却缺乏实践智力。

兰根青少年时期呈现出典型的“社会适应不良”,他虽然聪明无比,学东西很快,但是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没办法获得应得的资源。

在兰根情绪激动的时候,没有人引导他,于是兰根辍学、失业,最后居住在一处摇摇欲坠的农场里了此残生。

教育学家认为,要想成就一位精英,智商、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正如马尔科姆 ·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对奥本海默的评价那样——

假如你是一个商人的孩子,你的父亲用商业世界的规则启发你,你就很容易能明白,为了应对紧张的场合,你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

假如你是一个曾在道德文化学校念过书的学生,那就不会害怕剑桥的老师列出的一系列对你不利的证词;

假如你在哈佛大学学习物理,就知道该怎样和一位曾在MIT研究工程学的将军(曼哈顿项目的组织由军方负责)交谈。

与奥本海默相反,克里斯. 兰根生活在一个缺少友爱的家庭,被暴怒和酗酒的父亲控制。兰根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不相信权威和喜欢独来独往。

他的父母没有告诉他应该怎样说服权威人士,怎样和他们磋商。他不理解权利的概念。这是他自由行走于世界最大的障碍。

原标题:《原来奥本海默也是虎妈鸡出来的?5岁练钢琴绘画,哈佛剑桥毕业,却差点犯下“杀人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