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江苏:2025海洋产业突破4200亿
江苏连云港港口码头 视觉中国 资料图
8月29日,《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江苏提出将打造十大海洋产业链,加快海洋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打造全国知名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十大海洋产业链方面,《行动方案》指出“在做大做强海工装备、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等海洋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海洋技术服务、海洋信息服务、高端航运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
到2025年,初步培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十大海洋产业、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20家涉海创新平台、30家海洋产业重点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到203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番。
长三角沿海地区,正在加速发展海洋经济。
据上半年海洋经济数据,江苏省海洋船舶需求明显扩大,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实现全面增长,分别占据全国份额的47.4%、48.1%、46.3%。总体看,江苏省上半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约4830亿元,同比增长6.8%,占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更大。从2022年看,上海全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792.4亿元,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21.9%,占当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0.3%。
总的来看,沪苏浙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旅游、交通运输、船舶装备制造、电力油气化工、药物生物制品、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等产业。
此前,上海、江苏、浙江发布的“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均重点提到现代化渔业、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海洋科技创新、航运服务业等细分领域对海洋经济的突出贡献。
上海在发展海洋经济时,更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及海洋数字产业。上海港作为国际知名港口,正通过“5G揽海”计划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港口,提升数字化水平。此外,上海不断推进港口航运业及航运服务业、海洋科技装备制造发展,建设全球性海洋城市中心。比如临港的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崇明的大型现代化装备制造业等等。
浙江省主抓港口海洋运输、海洋交通物流、油气开发与存储等产业。宁波、舟山均已成为中国的港口枢纽城市,其近洋集装箱运输业务表现突出,吸引了一大批油品贸易巨头在此设厂,并通过加强海底储油研究谋划,正在打造世界级油气资源配置中心。
此外,浙江海域利用深水港优势打造大型集装箱船舶,正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船舶修造基地。浙江温州、舟山、台州等地现代渔业也发展较好,通过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积极开展渔业国际合作,打造远洋渔业产业全链条。
高附加值产品、高精度产品是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沪苏浙可在海洋政策制定、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贸易交流、海洋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协同合作,共建一体化海洋产业体系。
长三角
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扩圈”,成员由25家增至43家
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大会在安徽举行。本次大会对联盟实事项目实现了进一步的升级拓展。“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升级成为“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联盟成员单位从最初的25家扩容至43家,该项目目前已覆盖长三角27个核心城市、938个产业园区,服务长三角投资机构395个,累计融资达3.3亿元。(来源:解放日报)
长三角铁路客货两旺建设繁忙
今年以来,长三角铁路已发送旅客逾5.3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8.9%。客运业务向好的同时,长三角铁路货运、建设板块也接连传来好消息:长三角铁路发送货物13372万吨,同比增长1.7%,不断推动“公转铁”上量。长三角完成基建投资678.6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完成166.4亿元。8月22日,首列“兰溪号”中欧班列满载着110个标箱的“浙江造”出口货物奔赴欧洲。(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南通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南通和上海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聚焦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深化合作,合力打造长三角具有引领性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两地将以“科创+产业”为引领,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围绕两地重点产业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联合开展产业链创新资源整合及布局优化,共建集成电路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源:新华日报)
长三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资本市场要素对接会在安徽省合肥举行
8月30日,长三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资本市场要素对接会在安徽合肥举行,来自长三角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0余家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会,而举办长三角资本市场要素对接会的目的便是提升长三角区域资本市场创新活力,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协同联动发展,目前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突破40家,位居全国前列。(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
安徽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安徽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前提是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安徽未来的工作方向应是全方位加强与沪苏浙市县之间、园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等各层级各领域合作。(来源:安徽日报)
经济
上海加快综合保税区功能提升,提出若干措施
上海提出《加快推进本市综合保税区功能提升的若干措施》并指出,上海综合保税区要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并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在综保区开展更多创新试点。要以更实举措推动产业转型,促进各综保区与所在区产业协同联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核心产业。(来源:解放日报)
浙江省出台32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8月28日,《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宣告出台,以政策集成创新赋能浙江省民营经济新飞跃,该32条措施主要围绕“实实在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这个总目标,下一步,浙江省将进一步配套完善形成“1+N”政策实施体系,并初步细化推出145条措施动态优化完善政策措施。(来源:杭州日报)
江苏发布《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
8月31日,江苏省发布《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此次《若干政策措施》侧重点放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4个方面,共有28条具体举措,内容涉及房地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生物医药产业、就业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养老服务、公共资源开放、小微企业资金支持等。(来源:新华日报)
产业
安徽省聚焦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
安徽省十一届五次全会就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作出明确部署,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安徽省布局的十大新兴产业中不仅有新产业,也有从传统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而来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产业,随着安徽省科大讯飞“图聆”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徽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来源:安徽日报)
浙江清洁能源装机首超煤电
截至7月底,浙江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到5751万千瓦,首次超过传统发电主力——煤电机组,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量的46%,浙江土地面积狭小、丘陵居多,新能源形式以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风电为主,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占比最大,为2941万千瓦,此外,省外来电也成为浙江重要的清洁能源来源之一,未来预计输送总量将占到浙江全社会用电量的约四分之一。(来源:浙江日报)
上海: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
上海提出《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措施》指出,将工业发展空间从平面转为立体,既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高等难题,也将有力助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要注重产业集聚,优化激励扶持政策,完善配套实施细则,推动创新、创业、创投联动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发布合规指南与风险预警报告,推动企业合规经营体系建设
上海召开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会议。会上发布《2023上海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与合规指南》、《“新三样”企业国际贸易风险预警报告》。文件提出,跨国贸易的企业需要关注数据的跨境流动。涉及到数据的跨境传输,需额外重视贸易中因数据传输产生的法律合规问题。相关企业应及时了解重要数据及个人数据的跨境传输监管要求,以确保企业合规运营。(来源:解放日报)
浙江杭州开出全国首批“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
日前,“中国数谷”2023杭州峰会在杭州高新区举行。会上,杭州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为数据交易双方发出全国首批“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该举标志着“中国数谷”在探索构建全流程数据合规监管和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将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为目标,积极探索数据交易所的商业模式创新,打造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郭天襄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谭亘奇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