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字街头|无人机:俯瞰与伤害

南音
2018-09-22 09:4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从空中俯瞰世界是一种全知视角,以前人们认为,只有神才能这样看待事物。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有极少数人有这种经验。从空中俯瞰世界变成了人的特权,还带有神秘意味。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创造飞行记录的飞行员特别受崇拜。1927年,美国飞行员林白从纽约驾机抵达巴黎,这是历史上首次单人不着陆飞越大西洋,据说超过十万人在巴黎现场围观了他的着陆过程。

在飞机的支持下,地球上兴起了最后一轮探险热。从喜马拉雅山区到亚马逊丛林和中非腹地,那些阻挡了西方人大概100年的天堑,都因为飞机的普遍使用而被轻易逾越。从那以后,地图上的空白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

早期飞行员是机械时代的英雄,不仅因为他们飞上了天,证明自己操纵机器实现目标的能力超越绝大多数人,也因为他们可以向其他人讲述从空中看世界的经验。其实这种经验难以言说,但听众还是本能地被吸引住了。

法国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是飞行员中最好的作家。《夜航》、《风沙星辰》和《小王子》讲的都是飞行员的生活,背景不是战争,而是飞行给人带来的心理变化。从1930代到现在,圣埃克絮佩里的书一直都很畅销。

当然,飞行一开始就被军事目的主导。军队有最好的飞机,也有最好的飞行员。飞机的出现改变了战争,从侦察到战略轰炸,都可能改变战争的整个走向。英国演员菲尔·柯林斯扮演过一位飞行员,二战前在北非各地飞行拍照,表面上为了研究沙丘,其实是为英国军队刺探情报。这个情节很写实。圣埃克絮佩里就是1944年执行飞行侦察任务时在北非失踪的。

独自飞跃大西洋之后的10年里,林白经常在欧洲巡回演讲。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德国记者威廉·夏伊勒的日记记载,林白在德国受到举国欢迎,其盛况不亚于任何一个超级明星。《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当时就对林白的巨大影响力可能被纳粹德国利用的前景感到忧心。1938年,林白接受了戈林颁发的德意志帝国荣誉奖章。后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王牌飞行员,当时是盖世太保的头头。

一架突然升空的飞机模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即使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没有任何神秘色彩,人们对飞行和从天上俯瞰地表的视角仍然充满了仰慕之情。南音 摄

说起戈林,不能不想起电影《红猪》里的意大利飞行员波鲁克·罗梭。作为风流倜傥的一战英雄,波鲁克·罗梭不愿意参加纳粹军队,宁可变成一头猪。

《红猪》的导演宫崎骏痴迷飞行器,后来拍了《起风了》,主角是零式飞机的设计师堀越二郎。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但看过电影《虎虎虎》的人应该很难忘记,驾驶零式舰载机轰炸珍珠港的飞行员们浮夸的表演。电影暗示日本海军预见了战争的最后结果,相比之下,飞行员是一群兴奋过度和没有头脑的小丑。

珍珠港事件后,林白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但因为此前主张孤立主义受到总统罗斯福谴责,他是以平民身份参战的。直到1954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才恢复了他的空军预备役人员身份,并授予他准将军衔。林白在二战中驾驶的飞机和圣埃克絮佩里失踪时驾驶的飞机是同一机型。

二战后,商业航空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人乘飞机出行。火车文化衰退,日益被飞机文化取代。飞机乘客多多少少体验到了从天上看世界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觉得地球变小了。

对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来说,有了飞机的大规模商用,世界几乎没有理由不会变得更好。人们流动的范围扩大了,互相更加了解,利益关联越发多了,国家和国家之间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就会下降。

但实际上,飞机的主要应用场景仍然是战争。看过《现代启示录》的人,很少会忘记武装直升机编队沿着海岸线发起攻击时那种可怕的美感。如此美好的造物优先用于杀人,这种矛盾始终困扰着宫崎骏。我的朋友成庆认为,《起风了》从佛教的角度思考了这种矛盾:当业风吹起的时候,世界开始运作,并受到因果律的支配,人们孜孜于追求虚幻之物,为此而彼此伤害。

最近十年中出现的新型独角兽企业中,无人机生产商大疆是一家非常特别的企业。它将无人机变成了一种价格低廉、性能可靠和充满娱乐色彩的玩具,尽管它实际上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工具,甚至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南音 摄

要说丰富和扩大人类的感知能力,最近十几年里最重要的商业产品应该是谷歌地图和谷歌街景。至少对我而言,交替观看谷歌平面地图、卫星地图和街景,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有效方式。我的意思是我可以看一整天,什么别的都不干。

这些技术一开始都是为战争服务的(现在也是)。从技术发展历史看,民用客机和商用航空市场是战争的溢出效应。电脑、卫星通信和互联网都是战争的副产品, 甚至连数码相机这样的小家电也不例外,更不用说无人机了。

在通讯和自动控制方面,当代飞机和早期飞机差异很大。现在无人机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飞行员的位置总有一天会被程序员取代。一心想去火星的埃隆·马斯克还希望,人在地球上也能乘火箭出行,这样一来,从上海到纽约的时间可以缩短到39分钟。

39分钟能干什么呢?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看书,时间都不合适,看看外面的风景吗?我想那里正在燃烧吧。

(作者系摄影师,现居上海)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