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津博物馆首次展出宋版《妙法莲华经》等古籍珍品
今年是天津博物馆建馆105年。澎湃新闻获悉,天津博物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于近日推出了建馆以来的首个古籍专题展览“缥缃琳琅——天津博物馆藏古籍珍品展”,展览从馆藏5万3千册古籍中遴选100余件古籍珍品面向公众展出,包括《唐七佛所说神咒经第二》、宋版《妙法莲华经》、《元刊资治通鉴》、《明万历本草纲目》《明万历四色套印世说新语》等,其中78件(套)古籍系首次对外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载籍荟萃”“斯文在兹”“薪火相传”三部分,从时代上看,展品包括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珍贵典籍;从古籍分类上看,经史子集每一大类,都挑选出其代表性著作的古代版本;从装帧形式上看,本次展品有卷子装、经折装、包背装和线装;从印刷工艺上看,展出了采用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和石印等多种工艺印制的古籍。其中《唐七佛所说神咒经第二》《宋版妙法莲华经》《元刊资治通鉴》《明万历本草纲目》《明万历四色套印世说新语》等珍贵古籍均将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载籍荟萃
古籍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医药等,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思想宝库,它记载了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反映出古代文明的活力与智慧。本次展览遴选了天博馆藏,包括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的古代版本,以及富有天津特色的乡邦文献,呈现一场难得一见的古籍类文化盛宴。
《元刊资治通鉴》
《宋版妙法莲华经》
《明万历本草纲目》
展出的明万历刻本《本草纲目》是一件重量级文物,集中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显示了当时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全面阐述所载药物知识,内容丰富而系统。此书撰于1552年至1578年,稿凡三易,此次展出的万历年间刻本是接近成书时间的早期版本。
《蔗塘未定稿》
《蔗塘未定稿》
斯文在兹
中华古籍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变迁和发展。从最初的卷子装到后来的线装,装帧形式的演变见证了古籍文化的不断发展。同时,从手写到印刷的转变也极大地促进了古籍的传播和保存。在文献分类方面,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演变,体现了古籍整理和分类的不断完善和精细。这些变化都构成了中华古籍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为了让观众能够直观地认识古书并欣赏古书之美,展览特意挑选出了各具时代特征的古籍文献,力图给观众留下清晰的印象。
《唐 七佛所说神咒经第二》(局部)
《明万历四色套印世说新语》
《明万历四色套印世说新语》
明万历四色套印本的《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晚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此次展览策展人杨晓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明代流传《世说新语》版本众多,而展出的这部四色套印版正是前述湖州套印的典型作品。该书刷印时需要雕四块印版,经过四道刷印完成,成本颇高,除正文黑色外,标点红点,又杂蓝点,蓝笔为刘辰翁,朱笔为王世懋,黄笔为刘应登,三家批点,一目了然,精美异常。”
《十竹斋笺谱》
《十竹斋笺谱》
薪火相传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形成了重视读书和崇尚文化的风气。在这种背景下,公私藏书事业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人们纷纷致力于搜集和保存书籍,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修复等保护活动也逐渐兴起,为保护珍贵的文献资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前人们历经艰难,爱书护书,凝聚着先哲智慧的著述才得以流传至今。展览也将通过各种展品并辅以图文和多媒体,让观众一探公私藏书和古籍修复工作的究竟。
染料
古籍修复工具
古籍修复过程
古籍修复过程
《津门保甲图说》
修复前——《天津府志》
修复后——《天津府志》
展览海报
(本文据天津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天津日报综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