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鉴赏|法华塔遗珍讲述八百年古塔前世今生

宗禾
2023-09-04 08:30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文峰嘉脉——法华塔历史文化主题展”正在嘉定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法华塔天宫地宫出土的石函、玉雕人物像、水晶蝉等一批珍贵的文物,通过该展可一窥嘉定法华塔出土文物概貌。

法华塔

展览现场

法华塔又名金沙塔,坐落于嘉定古城中心登龙桥(州桥)南堍,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历经元、明、清及现代多次修缮。它被认为是“县之文笔,学之玄武”,见证了嘉定文教的昌盛与厚重。1995——1996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对法华塔进行了纠偏及复原修缮。在地宫和天宫中,清理发现了钱币、佛造像、石函、银盒、青铜器、瓷器、玉器、古籍等文物。这批文物现主要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此次以嘉定区法华塔重辉为契机,上海博物馆和嘉定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文峰嘉脉——法华塔历史主题展”,齐聚法华塔天宫地宫出土的36件(组)珍贵文物于嘉定对外展出,对于嘉定市民而言,这是一次难得地直面法华塔出土文物的机会。

白玉舞女 金代(1115-1234) 1996年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

金代白玉舞女,玉色乳白,莹润细腻,整体造型为扁平状立体圆雕,局部为镂空透雕,细部阴线刻,表面抛亮度极高。

舞女头戴宝冠,耳上有圆形装饰。面相丰满,宽颌,隆眉高鼻。身着圆领窄袖长裙,腰束带。上身右前倾,双膝屈立,右脚脚跟与左脚脚尖着地,右臂绕至左肩下、左臂上举作翩翩起舞状,舞姿协调柔美。后颈至脚部有一孔眼。舞女面部与辽宁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的辽玉雕飞天、黑龙江畔绥滨中兴古城周围的金代墓葬出土的玉石飞天、山西襄汾荆村沟金墓西北壁砖雕女侍的面部相近,具有北方游牧民族形象特征。可以作为辽金玉舞女断代的标准器。

石造像碑 南朝-隋代(420-618)1996年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

该石造像碑被发现时供奉在双凤穿牡丹石函内,左侧置铸铁仰覆莲座残件,右侧为铸铁阿育王塔刹残件。

双凤穿牡丹石函

砂岩质,长方形,弧顶,顶部残缺,表面磨损严重。上部浮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下部左右两侧各雕一尊力士、一头狮子,两头狮子面朝内蹲踞。背部平整。

铜鎏金佛像 元代(1271-1368)1996年法华塔天宫发现

该件铜鎏金佛像被发现时端坐在木盒内,左右两侧各有1件木花瓶,瓶内插花束,坐像前有1件瓷炉,炉内装满香灰。

佛像结跏趺坐于椭圆形深束腰莲座上,一手施触地印,一手施禅定印。高螺髻,有顶严。面相方圆,五官端庄。双肩宽厚,宽胸束腰。身着袒右式袈裟,衣褶线条深邃、转折流畅,表现出厚重质感,衣襟、袖口饰细密连珠纹。

莲座的莲瓣下大上小,饱满舒展,尖部雕刻成如意卷云纹。此像中空铸造,表面原涂一层泥,上绘白色纹样,惜脱落殆尽,仅存残痕。这尊佛像同松江圆应塔地宫发现的一尊青田石释迦牟尼佛像相似,带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造像风格。

白玉鹅 元代(1271-1368) 1996年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

鹅作回首理羽状。尖啄,圆圈眼,长颈,躯体肥硕,双爪贴腹隐起,双翼紧收。羽毛刻划整齐细腻,刀刀不乱。背腹贯有天地孔,可系带佩挂。玉色洁白,质地莹润。鹅,以其羽毛洁白、性情温顺而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清新脱俗、温情和善的瑞禽,深受人们喜爱。另,鹅、我谐音,以鹅为题材,也有托物喻志、表达自我之意。

铜熏炉 元代(1271-1368)1996年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

该件铜熏炉为元代仿古青铜器,为带盖熏炉。器身作鼎形,深腹,下腹微鼓,圜底,三马蹄形高足,两立耳。腹部前后各有两只凤鸟,凤头相向,伸颈昂首,圆眼前视,嘴大张,长尾上卷,形象生动写实。地纹为细密的云雷纹。盖直口平沿,盖顶镂空,顶部盘龙,龙头上翘。熏炉内积满香灰。

出土时,供置在二龙戏珠石函内正中的铜佛像前,左侧为一件青瓷盒,右侧为一件鎏金银盒。

水晶蝉 元代(1271-1368)1996年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

元代水晶蝉,蝉体窄长,吻部微微前凸,钮形双眼,头额甲壳与身体间用一横弧线分界。背部刻两道竖长弧线,以示双翅收拢。腹部前端刻有六道对称折纹表现皮甲,中部刻两条对称相交的弯勾线条表示足爪,下腹部横刻六条平行弧线表现腹部皮甲。通体无色透明。

蝉,因其生命周期的特性和饮露为生的习性,自古被赋予复活、永生和高洁的寓意。蝉形饰件,早在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就已经发现,商代至汉代为发展高峰,汉代的“八刀蝉”线条平直有力,简洁逼真。这件蝉略显圆润,风格浑厚,虽与汉风有异亦不失元代粗犷简略的时代气息。

墨玉母子猴 元代(1271-1368) 1996年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

母猴双脚并拢蹲坐,圆目前视,吻部凸起,背脊圆滚,四肢粗壮。右臂搂抱一只小猴,小猴坐于母猴右膝上,头靠在母猴右肩部,十分亲昵。左手向上托小猴至唇部,母子亲吻。胸前依偎着另一只小猴,作酣睡状。脚边还蹲坐一只小猴,双手捧物作进食状。

小猴的天真,母猴的慈祥,彼此间的舔犊情深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体雕刻粗犷有力,不拘细节,有明显的元代雕琢特征。

寿山石居士像 元代(1271-1368) 1996年嘉定区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

元代寿山石居士像,发现时坐在二龙戏珠石函内。

二龙戏珠石函

居士侧身倚坐在不规则形石座上,神态静穆、慈祥。高发髻盘至头顶,外戴风帽。前额宽大,长胡须垂至胸部。身着交领长袍。雕刻技法、材质同寿山石弥勒佛像一样,应是选用同一块石料、由同一名工匠雕琢而成。利用寿山石的酱紫色皮刻成服饰,而面部、颈部、肌肤则呈青灰色,俏色运用的十分成功。

居士,梵语曰迦罗越,慧远《维摩经疏》一曰:“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水晶摩尼佩 元代(1271-1368)1996年法华塔元代地宫发现

光亮澄澈,具有玻璃般的透明度。由大小两个圆球组成,形似葫芦。小圆球平顶,上有两个牛鼻孔眼,用于佩挂。摩尼佩是佛教信徒常佩戴的一种佩件,既可装饰,又能净心。

铜鎏金阿弥陀佛像 明代(1368-1644)1996年法华塔天宫发现

佛结跏趺坐于椭圆形双层仰莲座上,一手施禅定印,一手施触地印。螺髻,顶部肉髻微微凸起。面颊方圆,大耳下垂,颈部三道旋纹。造型丰满厚重,神态庄重和悦,给人以福德圆满之相。

身着袒右袈裟,右肩反搭袈裟的边角,胸部袒露,肌肤丰满。内穿半胸僧祇支,衫襟条带打花结束于胸腹际,衣服边缘、结带刻出卷草花纹,上下饰细密联珠纹,纹饰细腻繁缛。莲座的莲瓣舒展,尖端向外翘起,以竖弧线表示筋脉。造像由佛像、莲座、托座几部分分铸后组合而成,表面鎏金。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明代(1368-1644) 1996年法华塔天宫发现

头饰观音兜,形似风帽,结跏趺坐于圆形莲座上,双手相合于腹前,拢于宽大衣袖中,衣纹转折流畅洒脱。将观音典雅文静的表情,精美柔曼的风韵,安详静谧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显得超凡脱俗。通体施白釉,呈奶油白色,釉面纯净莹润,胎体厚重,洁白坚实。

德化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宋代开始烧造,元代有很大发展,明代烧制的白瓷形成独特风格,称“白建”。德化窑白瓷以烧制艺术塑像最为著名,当时有何朝宗、林朝景等名家,塑造的佛像、达摩、观音等形象逼真,线条优美。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明代(1368-1644) 1996年法华塔天宫发现

观音结跏趺坐,坐姿优雅。头戴如意状花冠,发髻雕刻精细。面相秀美,弯弯的眉骨,高挺的鼻梁,表现出观音特有的面庞。稍抿的嘴唇,尽显悲悯之心。身穿交领宽袍,内衫襟条带束于胸上,胸部微露。双手在腹右侧相合,拢于宽大衣袖中,衣服下摆自然垂于身体右侧,衣角柔和飘垂。线条洗练流畅,若行云流水。釉面光滑莹润,白净素雅。

(本文图文据上海博物馆《古塔遗珍》和嘉定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陈若茜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