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展览|一个关于土豆的在地艺术项目

2023-09-04 11: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们就像庄浪这一阵阵凉爽的风,风来了,风走了,来得突然, 走得也着急。我们拍的照片或许就是这一阵风所吹来的小树叶,不震撼也不惊艳,普通平淡犹如餐桌上的家常菜,但只要与人相关,这些照片将成为明天的老照片,是记忆最真实的佐证。

——学员 肖晓蓉

2023年7月14日至20日,庄浪“洋芋故事”在地艺术工作坊20多位影像创作者入驻甘肃庄浪县通化镇陈堡村,围绕庄浪洋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拍摄创作。7月20日,他们拍摄的影像调查成果在“陈堡洋芋艺术影像馆”展出。

陈堡村位于庄浪县通化镇,是通化进入关山的必经之地,以二社山梁上建于明代的堡子陈堡而得名。通化镇是洋芋种植产地,有百亩花海,是具有历史积淀和全新风貌的一座村镇。我们在陈堡村建成一个“洋芋”主题的影像馆。

今天,我们选取了部分作品与大家共享。

陈堡植物馆

陈浩 袁诗然 作品

土豆叶

巨大的蚂蚱落在草丛里,阳光照射下若隐若现。

无论是走在陈堡村的公路上,

还是在村民家院子里,

他们的田地里,

我们都能看到很多自然生长的植物,

这里植被丰富,土壤营养。

手捧百合的小男孩,带你进入陈堡的植物世界。

土豆花

©傅拥军

小麦

马鞭草

麻叶荨麻(当地人叫“咬人的草”,被咬部位会红肿刺痛,人的口水是治疗良方)

蜀葵 ©章晟

芋意

章晟 作品

县城是一种介于早c晚a的大都市和吃不习惯食物的乡村的绝佳地域。在陌生的县城飘着走里很容易获得低空飞行的好心情。我一直说这个夏天上海的晚上都没风,然后我就先被四礵列岛的风吹散,又被庄浪的凉爽迷倒了。博格达峰积压着我的羽绒,现在我将它们一一抽出,在庄浪的雨天下午,放空、晾晒,享受七月最后的短袖时光。

村民并不看重拍照,她认为回家喂鸡比较重要,这个时间观念很紧张,在美丽的蓝色肖像时刻回家,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对我来说是一种望着天干着急的折磨。

强势邀请人去拍他们的故事是一根窥探欲的魔爪。我尽可能随便他们,不拍就不拍。村民们很矛盾,当时说不要露脸,展出了又觉得别人都有的TA也要有,这种轻微的悲痛刺痛挠着TA,持续一整年。

趁早睡吧,西北的夏天无法闭眼,晚上是工作时间。

洋芋故事

邓嘉培 作品

俗话说,洋芋花开赛牡丹。

走进庄浪——“庄山浪水”,庄稼如海浪般潮涌。

这是期盼,更是曾经庄稼人含着泪的祈求。洋芋之于西北大地的每个人,是救过命的口粮,也是全家人一年四季、上顿下顿的主食。

从草牙青青的三月下种,到金秋送爽的十月,憨厚勤劳的庄浪人,会盼来洋芋的丰收,黄土地里刨出来一个个的土疙瘩,犹如一个个的金豆豆。

安个家吧!地窖悠然而来,在庭院之阴,打个上小下大2米见深的圆坑,冬暖夏凉,俨然一家人的宝藏。从秋入一满窖,翻过白茫茫的寒冬,春暖花开的暖春,再到火热的盛夏,地窖中的洋芋基本就见底啦,年复一年。

一口地窖,短则几十年,长则几代人不更换,善待每一个农作物——洋芋,这人劳动人民的良善之心。庄浪县通化镇陈堡村六社——焦家阴屲村,40户农户就有40口地窖。

陈堡村家庭影像

吴琨 作品

养羊大户陈东东陈堡村43号 儿子陈东东,儿媳妇王军巧,女儿,陈雨婷,我去拍摄的前一天卖了30多头羊,一头七八百块钱

陈堡村的梯田、林、水、山等自然资源养育着这里的村民,我拍摄了近20个家庭,非常喜欢这里可爱、淳朴的村民。九十岁高龄的老奶奶,身体非常好,知道要来拍合影还换了一件漂亮衣服,有四代同堂的幸福一家人,共同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家里装修的也很现代,有以养殖牛,羊为主的年轻人,我去拍摄的前一天,刚刚卖了三十多头羊,每只羊七八百块钱。村里的志愿者对这次拍摄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马豪文对我说,我一定带你去山顶看看我们陈堡村风貌,到了山顶拍了养牛家的老陈!

超市老板陈甲存,开了六年的超市,还有一家烧烤店。照片上爷爷陈本本61岁,奶奶石菊梅58岁,儿媳妇柳彩霞33岁,大儿子陈文杰13岁,弟弟陈文浩10岁。

穿戴时髦的陈堡人。妈妈陈佳琪,儿子张文浩,女儿张紫涵,亲戚家小朋友史文晨。他家的电动车也很漂亮,妈妈和孩子都打扮得时髦。

爷爷陈选选家庭,一社37号,爷爷62岁,拍摄的时候爷爷怎么说都不拍。奶奶张列列,59岁,姐姐陈甲雄12岁,上初一,去他家的时候姐姐在准备中午饭,割韭菜,还会玩滑板。弟弟陈宇四岁。爸爸妈妈在外打工。陈乾军35岁,王彩霞38岁。

新娘陈军巧,陈堡村四社。2023年7月16日结婚,我去到他新娘家里,原本想着要给新郎新娘拍个合影,结果新郎王忠忠和新娘的生肖相冲,结婚当天他俩不能见面,所以拍摄了这张只有新娘的合影。

张寿如家庭,陈堡村五社22号。父亲张寿如60岁眼睛不好,需要用拐杖。母亲王葡萄57岁,儿媳妇周金霞32岁,孙子张成贤6岁,孙女张成惠4岁,都在陈堡小学幼儿园。

王建设家庭,陈堡村三社。王建设62岁,苏绿凤55岁。他俩在山的最高处养了两头大黄牛,听说牛是天津河西区扶贫送给低保户的。

纪录片单元

《就这样过下去》

孙杨洋 作品

本片讲述了两个“吃土豆的人”——陈堡村的一对老夫妻陈志荣和张春叶的故事。他们生活在甘肃庄浪陈堡村的一间百年老屋,有三个小孩,三株向日葵,五棵果树,二十四箱蜜蜂……

飞向太空的洋芋

韩承乙 王艺霏 杜佳澄 作品

陈堡村小诗人张皓桐从小有一个航天梦,但是关于飞船,他只在电视上见过。每天生活在庄浪的洋芋地里,张皓桐将洋芋当作玩伴,用勺子将一个个洋芋挖成了飞船的模样……

奶奶家

傅拥军 袁诗然 作品

爷爷奶奶院子里的植物

标本整理/制作、手绘:袁诗然

标本手写字体:杜佳澄

母 亲

王蔚 作品

在陈堡村二社,有个一家三姐弟都是大学生的“学霸之家”。在他们成长、成材的过程中,母亲张新琴一面耕作,一面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为了维持生计,张新琴每天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早上六七点去田里劳作,中午匆匆回来做顿饭后又出门做工,晚上直到天黑才结束工作,回家处理家务。张新琴是种田的一把好手,自家种的洋芋是每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品。在劳作之外,张新琴对“美”有着小小的追求,就在几周前,她和朋友约着去县上纹眉,到花田里拍照……提到家中的三个大学生,她很少谈及过去的艰辛,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望。如今,作为母亲的张新琴最希望三个孩子都能顺利找到工作,在事业和爱情上获得成功。

劳作中的母亲

三个大学生的奖状

母亲打理的院子

家里的三个大学生

准备餐食

纹了眉的母亲

劳作间隙

劳作的工具

母亲与朋友在花海中

土豆女人

孙杨洋

71岁的刘生叶奶奶和儿子媳妇一起在大雨来之前抢收晒在地上的小麦;52岁的梅华阿姨正在陈堡村的文化长廊上做工,每天能挣100元钱;年轻的丽丽是村里的村花,在村子里也有着自己的小生意……我为陈堡村的女性们拍摄肖像,她们种土豆,也爱吃土豆,她们是勤劳又美丽的女人们。

陈堡陈志强家

张树楠

庄浪县陈堡村一社有棵一百多年的大松树,树下是陈志强老人的家,在他家我吃到了一顿最美味的洋芋粉。

陈志强老人家里的上房是同治年间修建的老宅,陈志强(73岁)和老伴李收割(67岁)老两口住在这里。老人家和老伴一起种了半亩洋芋、半亩玉米和一亩麦子,不大的两亩地,按照植物生长的时间、需要的空间及作物的特性种植,在洋芋、玉米中间,间种了生菜、油麦菜、辣椒、甜菜、茄子、豆角等蔬菜。陈爷爷爱吃瓜子,老伴还在玉米地里给他种了几株向日葵,满足了老两口日常蔬菜的需要。

陈志强老人是位退伍老兵,也是党龄48年的老党员。1973年入伍后,在青海省乌兰县当兵,做汽车修理班的班长。乌兰县海拔高,水车有时供应不上水就干吃炒面。条件艰苦,汽车旧材料拆下来,修一修抹些黄油,还能再坚持10天半个月。当兵五年,已经记不得修过多少辆车了。老人说,如果回到年轻时重新选择,还会去当兵。

洋芋菜谱

肖晓蓉 作品

洋芋拌面、洋芋面筋、炒洋芋丝、油炸洋芋片、炒洋芋片、捣洋芋……洋芋作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贯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我拍摄了陈堡村老中青三代人的面孔,以及她们最拿手的洋芋菜,用影像去描绘陈堡村这个祥和的村庄以及可爱的人们。

蒸煮炖炒,洋芋的烹饪方式数不胜数,让人吃出酸甜苦辣、更让人吃出家的味道、土地的味道、时间的味道。

吃洋芋!能行!

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做菜的人,洋芋菜谱里有菜,也有人,而有人便有故事。

村文书梅宝凤正在休产假,她边照顾孩子边重拾学生时期的厨艺,喜欢将煮好的洋芋块、菜、面拌在一起吃。她在快手有1.1万粉丝,最近的小目标是把短视频带货做起来,成为一个稳定的副业。离开梅宝凤家时,娃娃王承靖紧紧地抱着我的脖子说,姨姨下次再来,我说好。

大二学生王燕暑假回到老家,为了照顾奶奶爷爷开始学做菜。她一直说自己做菜不好吃,不会做,而她做的洋芋片炒肉还没端出锅,院子里的狗就闻着味道冲进了厨房。

陈奶奶和王爷爷院子里有一列精心照顾的盆栽,听人说他们家被评为“最美庭院”。做饭时间,两人一起站在厨房,王爷爷来切菜,陈奶奶炒菜,最后端出来的洋芋丝大小匀称,色香味俱全。

小吃店店主徐洁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小卖部,每天要早早起来备菜熬面汤,一开始她说不想被拍,聊着聊着她去给娃娃换了一身衣服,抱着娃娃让我拍照。

住在六社的王霞明身穿一身红色衣裳,她说从小跟着妈妈学做洋芋面筋,这道菜一做就是三十几年。

村子里最大的饭店“关山人家”厨房里,王锦宏厨师长说店里点得最多的洋芋菜就是捣洋芋。

在这里,每个人的眼睛在阳光底下都是亮亮的,有蓝色,有浅棕色。陈堡村村民的瞳孔可能就是一块小土豆。

还有好多其他展览哟………………

村民梅宝凤制作的现场视频,一起到现场转转吧……

展览现场

庄浪洋芋故事在地艺术工作坊作品展

工作坊导师:傅拥军

策 展 人:袁诗然、陈浩

项目总策划:涂俊

项目负责人:张树楠

参展摄影师:

章晟、肖晓蓉、王蔚、夏山歌、邓嘉培、吴琨、阮建明、孙杨洋、韩承乙、王艺霏、杜佳澄、曹梓洲、赵三强、张加盛、王志斌、徐克栋、张树楠、张道诚、傅拥军、牛红旗、伏正江、袁诗然、陈浩

平面设计:张文杉、张佳雪

媒体宣传:高雅、樊若煊

开幕时间:2023.7.20

展览地点:庄浪陈堡洋芋艺术影像馆

主办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共庄浪县委宣传部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 庄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开大学) 庄浪县乡村振兴局 庄浪县通化镇 庄浪县融媒体中心 庄浪县农技中心南开大学帮扶办 庄浪县文化馆

支持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傅拥军工作室 媒体支持看庄浪 APP 客户端 轮到你了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展览|一个关于土豆的在地艺术项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