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聊聊“思维”和“战略思维”
经常有人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这句话足以体现了思维的重要性。
那何谓“思维”?思维就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某度的说法是: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爱因斯坦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
何谓“战略思维”?可以有两的解释,一是动词涵义,即以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就是思考一些高大上的东西;一是形容词涵义,形容某某人具有战略思维,说明这个人思考的层次和角度如何与众不同,如何高屋建瓴,如何高人一等。
本人从没有受过系统的思维或逻辑训练,所以谈思维这个话题有点不自量力。但过去十五年,本人有幸一直从事战略研究、战略管理及政策研究等工作,这些工作均需要我去深入思考。简而言之,这些工作拼的就是思维,当然,还有就是要以到位的文字将思维表达出来。
因为是半路出家,再加上悟性和智商平平,对于思维和战略思维一直处于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的状态。好在过去十多年,在不同的阶段均有幸得到一些善于思考的高人的指点,他们也是我的顶头上司和单位领导,到现在,算是有点感悟和体会,分享一下。
所谓思维就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一个“中心思想”加上N个论据做支撑的体系,要么“1+N”,要么“N+1”。实际上,从初中语文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1+N”或“N+1”的思维模式了,只不过那时候老师没告诉我们这就是思维模式。记得当时语文老师带我们分析一篇课文时,首先让我们找找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再让我们找找该文分几个层次、几个论据去支持作者的中心思想。记得我那时常常被叫起来提问,常常答不出来,没办法,那时对语文的兴趣和感悟确实不高。记得那时候大多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出现在文章的首段,老师告诉我们这叫“开门见山”;也有一些文章,其主要论点是出现在文尾的,老师告诉我们这叫“画龙点睛”。现在想起来才一目了然,原来“1+N”叫演绎法,“N+1”叫归纳法。到了高中时,虽然老师也常说,这是归纳,那是演绎,但那时我对此一点感觉都没有,常常弄错。看来,我资质的确不高。其实,归纳和演绎是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记得鬼才冯唐在其《活着活着就老了》这本书中有篇“老聃的金字塔原则”,文中,这哥们举了一个关于归纳和演绎的“不三不四”的段子,让我忍俊不禁:“比如我们通常这样对小王的妈妈说:小王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打瞎子骂哑巴,挖掘户坟敲寡妇门,小王是个坏蛋。我们通常不这样对小王妈妈说:小王是个坏蛋。然后看看小王妈妈的反应,再进一步提供证据:小王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打瞎子骂哑巴,挖绝户坟敲寡妇门。”其实,这个段子的前半段说的就是“N+1”式的归纳法,而后半段是“1+N”的演绎法。平常当中,“N+1”式的归纳法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先摆事实,然后下结论,而不是相反。
思维有一元思维(直线思维和平面思维)、二元思维和三元思维(立体思维)之分,真正高超的战略思维至少应在二元思维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以前只知道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之说,直到前几年,为了教育女儿,才从研究孩子的思维模式等博文中知道思维有一元思维(直线思维)、二元思维(平面思维)和三元思维(立体思维)之分。当然,一元、二元还是三元,目前学界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去区分他们,这种分法,只是人们的经验和共识性的东西。根据我所了解的,研究思维模式最厉害的当数一位叫张清一的教育大家,读了一些他的博文后,加上自己的思考,对一元、二元、三元思维模式有了一些总结和归纳。
所谓一元思维,就是一条完整的、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思维模式,是线性的思维模式。它可以一环扣一环思维,密切相连,彼此相依。只要抓住其中一环,就可以推导出看不见的环节。可以推测过去,也可以指引未来——在一条线上就可以。我的体会是:一元思维通俗地说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有生活逻辑,行为逻辑,数理逻辑等等。人并不是生下来就会这种思维模式,一元思维是需要培养的。人生下来的思维是“混沌”的,是没有方向的。一元思维模式就是建立一套有序的方向和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模式,需要很好的基础教育才能培养起来。现实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候,都呈现出一元思维的模式,包括我在内。
所谓二元思维,就是平面思维模式,它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必须把相反的思维融合在一起。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这是人文科学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二元思维模式就是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就是看问题一分为二。它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具备二元思维模式对人性已经参透,对人间百态人情世故已经了然于胸。这样的人必然具备精致的一元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正确运用逆向思维,才能准确换位思考。就是一些深入研究思维模式的专家所说的,二元思维必须建立在一元思维模式上,没有一元基础的所谓二元思维模式,是假的二元思维,本质上是混乱的思维模式。二元思维模式是管理者必备的思维模式。现实生活中,拥有并自如运用二元思维进行思考的人少之又少。能够掌握二元思维的人,基本可以算是社会精英了。
三元思维模式是立体思维,也叫做“多元思维模式”。三元思维是无法通过“教育”而获得的,只能通过个人的“悟性和修行”来达到。如佛家是通过“闭关精修”来完成的。古代中国的禅宗也是教授三元思维的。高明的哲学和艺术也是三元思维的东西。三元思维高深莫测,连用语言表述,就落两边了。那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知是否准确,大家都知道物质世界,那么反物质也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前没有人能知道反物质的存在,只有顶尖的科学家才能发现众人发现不了的物质对面的反物质,这是不是就是三元思维的体现?具备三元思维模式的人应该已经参透世间万物,对宇宙规律甚至生死都已大彻大悟。古代如:老子、范蠡;近代如:爱因斯坦、霍金、南怀瑾等应该是这样的高人。
其实,这个社会高人很多,不同高人对思维有不同的解读,但分类方法大体与上面一样。比如,几年前有幸读了张庭宾先生的《你可以是菩萨——企业道与菩萨法》,在开篇中,他便详细解读了他理解的思维模式。在他看来,思维方式可分为直线思维、平面思维、立体思维和全息立体思维四个层面。
直线思维就是“一根筋”思维,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不是社会主义的苗、就是资本主义的草。现在中国人大多是平面思维,平面思维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红绿灯”——在道路十字路口,一条路是绿灯,人车通过;另一条路就是红灯,禁止穿行。在经济发展中,要么绿灯行——大胆创、大胆试,要么红灯停——调整治理整顿。
立体思维(相当于上面提到的二元思维)的人开始有智慧了,他能以“立交桥式”的立体思维代替“红绿灯式”思维,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人与车各行其道,有条不紊,快速畅通。立体思维者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全息立体思维(相对于上面提到的三元思维)是接近菩萨与佛的思维,因为他能把社会金字塔看成是透明的,即能看破滚滚红尘,看透他人之心,参透自我之心,驾驭应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否运用全息立体思维,将自己企业的小金字塔看成是透明的,将国家社会的大金字塔看成是透明的,从而使自己遇到问题时如庖丁解牛,对自己小金字塔动态洞若观火,善于把握宏观社会变迁,左右逢源,都要看修行的功夫。
“不重不漏、层次分明”是所有优秀思维、战略思维的共性,也是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一直倡导的“金字塔式思维”的精髓。“不重不漏”是体现一个人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的核心原则。就我个人体会而言,能够充分体现“不重不漏”原则的莫过于高中数学里的排列组合了。记得高中数学老师当时笑眯眯地跟我们说,要想把排列组合题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不重不漏”。
而“不重不漏+层次分明”就是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所一直倡导的“金字塔思维”了。麦肯锡公司以战略管理咨询扬名全世界,金字塔思维是每一位入职麦肯锡公司的“菜鸟”所必须培训的内容。这个意义上讲,金字塔思维其实就是一种战略思维。
这里还是要借用冯唐先生对金字塔思维的一些概括,我发现冯唐的确是语言文字和战略思维大家。在他看来,金字塔思维的基本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如果说仅仅是以上这点要求,则对不起“金字塔思维”这一高大上的称谓了,该思维模式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不重不漏”。也就是说,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而这才是金字塔思维最高明、也最难以企及之处。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金字塔思维原则看似废话,但确实是个伟大的原则,一个伟大的思维方法。
比如,你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大领导一般都非常忙,能够给你的汇报时间也就三分钟,甚至30秒。通常,领导忙得甚至没空跟你坐下来说话时,他常常会说,“走,我马上下楼,你在电梯里简要跟我汇报一下”。而恰好你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请示,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利用这极其珍贵的30秒时间说服领导同意你的方案?可行的汇报方式就是金字塔思维。你只能汇报中心论点和第一级支持论据(三至五个论据),领导明白了,同意了,你的事情就办成了。
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和工作报告是最好的思维训练。现在,我可以“铿锵有力”地说,如果我的思维、战略思维比一般人有那么一点点“高明”的话,那这主要源于我过去十多年一直从事领导工作报告和讲话稿起草这一“伟大”工作。有人说,起草报告不就是文字秘书嘛?任何一个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能做。曾几何时,对报告起草工作不屑一顾的一些人,见到我们在加班、在点灯熬夜时,往往第一反应是:“又在写稿子啦!”“又在写文章啦!”“这一次文章要写得漂亮一点哈!”“稿子里要多一点朗朗上口的内容哈!”等等,不胜枚举。眼神里除了“同情”,还有那么一点点“鄙视”,好像在说:“苦逼的人啊!幸好我没有摊上写稿子这样苦逼的活!”。他们也许从没有意识到,正在苦逼爬格子的我们,正是在进行一项系统的思维训练。
其实,他们真的不明白,每次起草重要的讲话稿或重大的工作报告,均是对起草者思维的一次极大的梳理和提升。因为任何一件事、一项工作,只要阐明“为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有什么和缺什么”(内外部形势分析,SWOT分析)、“要什么”(工作目标、战略目标)、下步该“干什么”(行动方案),就齐活了。而以上这几个“什么”,是构成一篇合格讲话稿或工作报告的最基本的要素,这难道不是一种严谨思维应具有的特点吗?!一篇像样的领导讲话稿或工作报告就是一次极好的对自身思维的锤炼。也借此机会,给正在从事文字起草的工作者们正正名、打打气哈!
战略思维绝不是假大空和高大上,战略思维的本质是要解决问题,其特点在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战略思维实际上就是设计和制订战略的过程。包括战略环境分析、形成战略目标、提出战略方针、制定战略任务、制定战略措等诸多环节。其中提出战略方针和指制订战略措施这两个环节在我看来最为重要。
战略方针是根据战略目标要求确定的指导战略全局的总纲领总原则。它规定完成战略任务、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明确战略重点和主要战略部署,是组织战略实施的指导思想。战略措施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完成战略任务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战略措施是战略系统中最关键、实践性最强最必须有可操作性的部分。
战略方针的立意要足够高,战略措施的着眼点要足够实。也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对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出自大牛人曾国藩的一副赠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泉能源SpringEnergy”,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联系“清泉能源”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