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到中年,摔掉铁饭碗
定焦(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翰墨 星星 布鲁斯 温故 向园
编辑 | 星星
如果你现在年近30岁,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你愿意抛弃“铁饭碗”,选择从零开始创业吗?
估计不少人都会犹豫一番,毕竟现在,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更让人觉得踏实。但总有人逆风而行。近期,一位山东济南的85后小伙,辞去了自己的铁饭碗工作,选择创业成为一名短视频博主。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
很多网友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他很勇敢,“人要敢于走出舒适圈,年龄不是问题。”
离开体制内需要勇气。「定焦」寻找到了五位朋友,他们曾在体制内多年,却在步入中年后“冲动”了一把,递上离职信,开始了漫长的创业之路。
至于为何离开?
有人是不满足自己的职业现状,于是“偷偷”学习行业知识,在找到时机后及时离开;有人是因为工作繁重无聊,加上和家人长期两地分居,犹豫了很久后选择放弃稳定工作;还有人单纯是因为“不合适”,自身性格无法与这份职业相匹配,甚至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最终不想再勉强自己。
抛去铁饭碗后,大家的感觉大致相同。工作氛围变了,感到了不小的竞争压力,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困难。不过,他们并不后悔,甚至有很多人,在创业时有了更大的收获,找到了久违的活力。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安全感来源于自己,而不是某个“铁饭碗”
教培行业从业者小乔|浙江 31岁
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就被家乡司法系统事业编制录取了,成了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后来,事业单位选调考试,我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某省级文化单位录取。两段经历加起来,我在体制内待了大约6年,年薪在15万-18万元。
想离开体制内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我的工作内容以宣传为主,工作量算是比较大的,经常要加班,且工作基本以领导满意为主,没有太多机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收入方面也是一个因素,我去了省级单位后待遇比我在基层还要低,几乎是一眼望到头的“稳定但穷且忙”;另外,我爱人在另一个城市的体制内工作,我们长期两地分居。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的专业和爱好。我是播音主持科班出身,我很喜欢语言艺术,在体制内也一直参与朗诵、艺术团等活动。我的梦想是做一家小而美的语言艺术中心,我不喜欢传统机构的语言艺术教学模式,不喜欢那些被刻画的“小大人”,我喜欢纯粹、真实、自然的表达。我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独立自信表达能力的孩子,而不是只会模仿的“小大人”。
思考了半年左右,2020年,在我30岁的时候,我从体制内裸辞了。
我离职后没有马上开始创业,先去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做了一年多的执行校长。我的规划是通过这个岗位快速学习行业的运营模式、锻炼自己掌控全局的能力。
从这份工作离职后,我成立了自己的少儿语言艺术培训工作室。我的预期比较低,没有把盘子铺太大,实际发展还算不错,一年后,学员人数就翻了两番,到目前也一直平稳运行。
离开体制内并创业以后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自己心态的崩塌。我在GAP的时间里一度变成灵活就业者,要自己交五险一金,心理上很失落。我们之前的领导和老师也会对我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我为了和爱人团聚而辞职是“恋爱脑”。还有离开体制内之后我才明白,很多优越感和光环都是所处的平台赋予我的,极大不安全感向我袭来。
创业的实际困难没有击倒我,但这个过程中心理的落差让我一次次崩溃。后来我偶然间看到一句话:“因为平台而有光芒的人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要学会自己成就自己”。这句话极大扭转了我的心态。我在一次次崩溃后一点点重建自己的心态,丢掉了之前的包袱,从0再来,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当然,创业后我也经历了做机构的艰辛、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对教培行业的唱衰。不过当我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和家长的肯定之后,成就感也在一点点建立起来。
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后悔过离开体制内。我在离职后收获了美满的家庭,在创业中找到了快乐。现在收入比之前高一些,时间也更自由,也不用为了领导满意去做一些事情,而是做我认为该做的事。此时我才明白,安全感来源于自己,而不是某个“铁饭碗”。
对于想放弃“铁饭碗”的人,如果是一时兴起,我劝大家冷静。如果有摆在眼前短期内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有能力重来,能做好心态建设,也可以辞职。
体制内待了6年,辞职后打工为开宠物店做准备
待成为宠物店老板的也猫|云南 30岁
打印辞职报告、填表格、和领导谈话、家属签署承诺书、上级备案、开会研究、办理手续、转递档案,在按照上述顺序完成8项流程,折腾了1个月多后,我正式离职了。
我是2016年毕业,后来顺利进入到了体制内。这里工作轻松,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每个月到手薪资8000多元。这个水平在我老家东北来说,算是很不错的。
但在2023年2月,我选择了离职。
对于要不要放弃体制内的工作,我犹豫了大概半年。最终做出决定,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不想过一成不变的生活,这里的工作既没有含金量,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二是单位离家很远,开车要5个多小时;三是这份工作让我和男朋友长期异地。所以我最终选择了辞职,并从东北来到了云南。
一开始家人朋友觉得我放弃这份工作并不明智,也都劝过我。但人生是自己的,后来他们觉得,如果我考虑清楚,就做吧。其实我也可以选择在云南考编,但还是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就盘算着在云南开一家宠物店。
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关于开宠物店的很多经验,有很多支持的声音,说这可是个朝阳行业,但也有人告诉我,开宠物店很脏很累,还是要谨慎。
为了弄清实际情况,加上自己之前确实也没有什么创业经验,所以就先去了一家宠物店打工,希望了解清楚里面的一些门道后,在一年内把自己的店开起来。
不过,在打工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把开宠物店这事,想得太容易了。
首先是真的很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所以要从店里最初级的美容师助理做起,这也就意味着工资很低,只有2000元左右。但工作强度不低,我原来是坐办公室,换到这里,每天手忙脚乱,干了一周后,我就生病发烧了。
后来我又换了一家宠物诊所,这家店会涉及一些宠物救治,所以我除了学习给宠物洗澡美容,还会给小动物处理外伤、配药等。目前我在这家店待了半年多,每个月工资3000元-5000元。
我发现在体制内工作与创业、打工都很不一样。我之前的工作重复性比较高,而现在除了日常工作外,还要找时间学习看一些关于病理学的书。虽然这一行业门槛不高,像我这样的小白也能上手,但想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成手”,独立搞定给宠物打针、开药、输液、手术、化验这些事情,还是不行的,理论和实操都得跟上。
但我会一直坚持,因为我开宠物店的想法没有变,而且还有了升级。我要开一家带医疗的宠物店,不再只是简单地给宠物美容。
这段时间我的感触是,虽然相比在体制内工作,我的工作量增加了,工资也降低了,但我依然不后悔,能和喜欢的人做着喜欢的事,我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想要对那些身处体制内、犹豫要不要离开去追寻梦想自己创业的朋友说,“只要想清楚了就去做吧,人生只有一次,大胆一点去体验。”
离开国企投身养老行业,愁订单、干苦活但自由
护老康品牌创始人苏明薇|北京36岁
离职创业后,和前同事及朋友们聊天,发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干点啥”的想法,但绝大多数的人只停留在想法上,真正辞职创业的,几乎没有。
所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有勇气从铁饭碗辞职,从0开启创业之路?我的答案很简单,从2020年,我就开始为这次创业做准备了。
我在国企干了10年,但职业发展不及预期。我的性格一直都是不愿安于现状的,有非常强烈想做事的动力。为了破局,我在2020年读了人大的MBA课程,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
上课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养老行业,不光接受了系统化教育,更参观了很多成熟的养老机构,学习了他们的盈利模式和方法。我十分看好中国养老行业未来5-10年的发展,希望能尽早切入市场,打出品牌。
当时的课程中有一门创业管理课,结课作业需要写一个创业BP,我就写了护老康的雏形。2021年是陪诊元年,我的BP受到了很多老师和投资人的认可,2021年6月上完那门课,9月我就把公司开了起来,当时处于居家办公状态,我便开始了漫长的“兼职创业”之路。
真正开始创业后,我发现很多人都说看好养老行业的前景,但真正坚持做下去的人却很少。因为养老行业不是一个能挣大钱和快钱的行业,而是个短期甚至中期都很难盈利的行业,赌注太大,投入也太大。
同时,创业者的多重身份对我也有很大挑战。作为服务者,我不仅要具备医药学知识,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还需要提供情绪价值和心理疏导;作为管理者,我既要在市场发展早期进行用户心智教育,还要统筹公司的运维和销售。
我在辞职创业之前,曾去向一个前辈请教,对方建议我不要辞职。他认为,当一个人在大公司待惯了,根本适应不了资源匮乏下的丛林法则,以及无法具备从基层做起的心态。好在我适应得很好,我最开始创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自己做陪诊、当客服,一单一单从身边的人开始获客,坚持到现在。
随着业务量渐渐能够支撑起公司的运转,我在今年离职,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目前,公司熬过疫情活了下来,在陪诊业务的基础上加了助浴业务。我们现在核心团队是4个员工,70个陪诊师,4个助浴师,累计陪诊了3000多个患者。今年,团队的目标是继续扩大客源,提高订单数量。
离职的时候,我哭了一场,因为我明白,再也没有一个铁饭碗能给我兜底了。但如今,我更多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来自我知道自己还可以做很多事,同样我也明白角色转变之后,自己有局限性,需要补的课还很多,但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做。
对于其他也有离职创业想法的朋友,我有两点建议:首先问问自己这件事到底想清楚了没有,能不能赚钱?其次就是不一定非要辞职了才能去创业,可以先把它当副业来做,等有起色了再全职发展。
17年体制工作的经历,让我创业有了更强的底气
“山外·空间”创始人徐敏|湖北恩施 40岁
我在体制内一直做到我们单位的副职,去年3月辞职,创办了“山外·空间”自然研学基地。
像我这种主动离开体制创业的人在当地非常少见。因为我们这里的发展相对落后,2008年才通铁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相对安稳的体制内上班。
而我是一个特别想干事的人,在以前的环境里,有时候不能放开手脚。如果我一直在体制内,就需要把某些方面的优势按下去,四平八稳地做到退休。两年前,我开始慢慢有了创业的想法。去年正式创业时,我39岁。
我要感谢17年体制内的工作经历,它给了我更全面的看问题的视角,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
创业前我帮家里接手过一家餐厅,上手后的第一件事是定人定岗,抛开现有的32个员工,先分析岗位需求,再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量来确定需要多少人,每个人分配什么任务,如何进行绩效管理。
因为我之前做过政工,干了八年的办公室主任,知道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最大化激发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经过一番调整,餐厅的人效得到很大提高,员工赚得多了,也更有干劲了。
我一直认为,体制内其实是中国最好的企业,它的分层领导、班子成员的制度建设、规则感,都有很多学问。你的格局决定了你干事的方向,以及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所以出来创业的人,一定要有管理经验,或者有一技之长,这样成功的概率才更大。
研学是今年的一个大风口,但我早在2018年就已经在研究研学相关的政策,还利用公休的时间到北京学习,一直在留意行业的进展。今年我落地“山外·空间”研学基地,快速搭建起运营团队,是因为我之前就做好了准备。
实际创业过程中,也有一些情况是我没想到的,比如关系和人是自己难以掌控的。虽然大家都觉得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复杂,其实每个人的身份有体制担保,大家都知根知底。反而在生意场上,人心隔肚皮,你不得不留个心眼。
我的第一个研学基地是跟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合作建成的,我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但这个合伙人向我隐瞒了他个人的债务问题,导致影响到基地的财务状况,后来我决定退出,双方拉扯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没办法只能诉诸公堂。
这对我的认知造成很大冲击。我觉得信任太重要了,如果合作伙伴不够坦诚,是没法一起做事情的。
我觉得从体制内离职创业需要莫大的勇气,它不是一个冲动的事情,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我们跟体制的关系就像男女朋友,选择开始或许很兴奋,但选择结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一定要权衡利弊想清楚。
对于有辞职创业想法的人,我的建议是,一是要做好心理建设,放下体制内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虚荣心;二是要有经济上的保证;三是要给自己定目标和方向,不要盲目辞职。
裸辞后重新找回自驱力,感觉自己又有劲生活了
陶艺店创业者大花|河北 31岁
学生们开学了,而我终于不用再走上讲台,这两天每每想到这里,都觉得松了一口气。
去年暑假,我正式辞去了在编教师的工作,成了自由人。我生性不爱说话,喜欢安静,为什么会当老师,是因为父母的期待,还有我自己的妥协。
其实研究生毕业后,我曾经在北京打过两年工。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因为我个人能力有限,加上领导要求很高,我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每晚都要醒来很多次,总是梦见领导给我打电话、布置任务,最夸张的时候三个月瘦了20斤,整个人状态非常差。见到以前的熟人,每个人几乎都会问,“你经历了什么?”每次回家,爸妈都会劝我“回家考编吧”。
在家待业半年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在大城市打拼,父母当时一直托人让我转行当老师,我妥协了。那时我有两条路可以选,本地合同制教师和异地编制。爸妈和我都倾向于编制,他们觉得这是铁饭碗,代表着下半辈子的安稳无忧。而我是想用异地换自由。
2019年夏天,我进了河北某县城的一座公立高中,当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当我走上讲台,我就知道不适合当老师。
最初由于我没经验,教学知识还不成体系,即使我好好备课,不断精进,学生们一直都觉得我教得差。我在班里始终建立不起权威,以至于后来我强行保持严肃愤怒,也很难维持秩序。
不光是处理学生关系,应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比赛,处理领导关系,对我来说都非常消耗精气神。每周将近40节课,早上早读,晚上查寝,每天备课几乎都要备到后半夜,讲公开课对我这种社恐来说更是噩梦一样。
我几度想辞职,但最大的阻力来自父母。我每次跟爸妈说,自己不合适干这一行,都会被说是大逆不道,让我反省自己。
我发现自己开始经常性的发抖、夜里失眠,2021年暑假期间,查出中度焦虑+重度抑郁,吃药能缓解,但症状经常反复。在学校,请假看病很难,我发抖、心脏抽抽、呼吸困难的情况甚至经常发生在课堂上。
说实话,后期在学校,我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已经逐渐消失,再待下去,身体吃不消不说,还误人子弟。
2022年春节前,我提出辞职,不过,因为学校挽留,多待了一个学期,去年暑假前把手续办完。这可能是我这么多年做过的最勇敢的事了。虽然我爸爸到现在都不理解,但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裸辞后,我开始坚持看病、认真吃药。今年5月,我的景德镇之行终于成型,在景德镇报了个班,学习陶艺。虽然很多人调侃,这简直就是来当陶艺特种兵的,每天还是996,累到手都抬不起来。但对我来说,在那里的一个月,不用过多社交,只需要每天捏泥、当好一个陶艺女工就很知足。
现在,我更感谢生活节俭的自己,计划拿着攒下的六位数存款,和一个朋友合开一家陶艺小店,只卖成品,不安排学习培训。我们的小店计划十一期间开业。
确定兴趣,找回自驱力,有劲生活的感觉,真的久违了。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文中配图来源于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也猫、小乔、大花为化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