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隐藏细节!诺兰神作《奥本海默》没拍完的故事,都在这本原著里

2023-09-03 20: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阿信 中信出版

万千影迷期待的诺兰新作《奥本海默》,终于在国内上映了。

这部电影从导演到演员,从剧本到主角,处处都是爆点。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他的名字就是质量保障,豆瓣电影榜前30名中,他一人就占了仨:《星际穿越》(第9名),《盗梦空间》(第10名),《蝙蝠侠:黑暗骑士》(第30名)。

电影的主角,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堪称20世纪科学界的悲情巨星,生前成就非凡,但同时也蒙受了不白之冤。

之前,《奥本海默》在北美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顶级影评人评分更是以94%创下了他的历史纪录。

国内热映后,豆瓣分数更是一路高走,从开分的8.6已经飙升到了8.8分。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同名原著、普利策奖获奖传记作品《奥本海默传》,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同步推出。

电影已经上映了几天,不少小伙伴看完长达3小时的剧情后表示,要看懂《奥本海默》还是有些难度的:时长3小时、电影的非线性叙事、出场人物众多、台词密度高……

那么,这本原著《奥本海默传》可以说是一本观影后的揭秘指南,补充了电影里隐藏的海量细节。

如果读完原著后再去二刷电影,《奥本海默传》还贴心地随书附赠人物关系图谱,让你“有备而来”。

8月31日,由万达电影及旗下衍生品好物品牌“好集了”、中信出版联合共创“现在、过去与未来《奥本海默》观影阅读暨影片导赏”活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城同步实况联动。

这次活动特邀《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传》审校方在庆、《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严蓬,佳片共赏、好书共读,从人物故事、历史科普、电影技术等多维度深度解读图书和电影,重温这段历史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与启迪。

以下是本次观影活动中嘉宾们对电影和原著的精彩解读。(第一二部分可能涉及剧透,还没看电影的小伙伴,建议直接从文章第三部分开始阅读)

每一帧画面在原著中

都对应一个故事

奥本海默是个性非常复杂的人,他孤高自傲又享受关注和追随,电影中塑造的奥本海默形象,在书中都能寻找到更多的细节描绘

《奥本海默传》的译者汪冰把奥本海默形容为“天鹅般的孤独天才”。电影截取的是奥本海默从哈佛毕业之后到欧洲留学,再到他1954年遭受迫害之间的人生经历,而他的成长经历,受电影篇幅所限并未呈现。

汪冰在现场讲了原著中的两个小故事,来解释为什么说奥本海默是 “天鹅型人格”。

嘉宾:汪冰

第一个故事,是奥本海默12岁时,祖父送给他一小盒矿石标本,他一下子就着迷了,觉得收集矿石很有乐趣,投入地研究矿石。

回到美国后,他开始和当地的地质学家通信,讨论问题,但没有人知道他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当地的地质俱乐部邀请他发表演讲,他当时很惊恐,他跟爸爸说,“我才12岁,面对大人发言我很紧张,我不想去。”但是他的父亲坚持要接受这个邀请。到了现场,大家发现这个孩子需要站在木盒子上才能高过讲台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当然他发表的演讲很成功。

幼年奥本海默坐在父亲的膝头

第二个小故事,是奥本海默的爸爸为了训练他成为一个男子汉,把他送到了一个夏季的儿童营地,营地中有的男孩开了黄腔,奥本海默把这件事写到了信里。于是,他的父母接到信后就直奔营地,营地的主管进行了整治。

所有人都知道奥本海默是告密的人,这些孩子把奥本海默锁到一个地窖里,把他扒光了身体,在他的臀部和下体上泼了绿油漆,在一个冰窖里关了一晚上的时间,没有让他出来。但是,奥本海出来了以后,不仅一声不吭,没有人跟任何人说,在营地又度过了接下来几周的时间。

讲完这两个故事,汪冰补充道:“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方面他以胜出别人的方式获得优越感、光环和荣耀,甚至还有豁免权,另外一方面他在忍受痛苦的时候是非常坚韧的,他要保持自己优雅的状态。

当你看到这些细节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是多么骄傲的在维护他天鹅的羽毛,哪怕他的脚在不停地滑水,他也要表现出高傲不群的优雅。”

作为《奥本海默传》的译者,汪冰还感叹,诺兰电影中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我今天二刷的时候注意到电影中有一个一句话的桥段,斯特劳斯打开车门跟奥本海默说,‘你坐我的车走吧?’你们知道斯特劳斯在干什么吗?如果你们看过传记就会知道,斯特劳斯是想让自己的司机在送奥本海默的时候监视他。

实际上电影里面的每一帧画面,在传记《奥本海默传》当中可能都对应一个故事甚至是一个章节。”

为什么奥本海默的故事

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历史中的故事,却可以让当下的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思考。这些共鸣,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奥本海默本人的魅力。

《奥本海默传》的审校方在庆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明奥本海默在科学史上的影响何其重要。

“除了科学的贡献以外,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曼哈顿工程。……他在整个曼哈顿计划当中,能够把所有这些顶尖的科学家协调起来,而且这些顶尖的科学家是最难管理的,因为科学家尤其是顶尖级的科学家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

政治界以权力来衡量,经济界以财富来衡量,但是在科学界是以优先权来衡量。如果你在和一些顶尖级的学者打交道,你要让他们得到了尊重,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奥本海默非常艺术地处理了这一点。

要想做到这点,你还要懂技术,所以你要协调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莫斯、田纳西的橡树岭、华盛顿州的汉福德,以及芝加哥的冶金实验室等地进行的工作,而所有这些只有奥本海默一个人能做得到。”

嘉宾:方在庆

《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认为,奥本海默的命运本身就带有一种传奇性:

“这种传奇性我甚至不觉得是他个人的传奇性。一个社会、一种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总需要一个人出来做这样一位开拓者,奥本海默是被命运选择了也好,还是他主动承担了也好,他走到了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另外一点就是他的代表性,在很多历史上的关键阶段都有人做了这样的事情,也有了类似的命运,这个电影或者这个人物具有一种特别的代表性,就是他一直在阐述人类永恒的困境。”

嘉宾:阿郎

在当下这个科技时代,很多科学领域都可能会有巨大的突破变化,甚至能影响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可控核聚变、常温超导体、AIGC、ChatGPT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材料学等等,都可能面临突破。

电影引发共鸣的另一个点,也正在自于此。

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严蓬在观影后分享道:

“这和奥本海默当时所面临的几乎是一样的状况。科技能带来什么?我认为大家看了电影《奥本海默》和传记《奥本海默传》就能很清楚意识到,答案不是简单的正面或负面,需要拥抱它还是拒绝它,这就是奥本海默面临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所有人都要面对。

这是诺兰特别有意思的点,他发掘了历史中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性,我们会跟他共鸣。我们可能没在奥本海默的位置上,没有那么大的责任。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跟这些问题相关,将来有可能需要你做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

嘉宾:电子骑士严蓬

原著的书名是“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汪冰说:“我很喜欢最后停留在悲剧,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欢庆胜利,但是只有悲剧才让人反思。我觉得诺兰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唤醒所有人,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反思精神。”

奥本海默传记中的珠穆朗玛峰

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之父,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叙写他的作品数不胜数,为什么诺兰偏偏选了这一本作为他的电影灵感来源?

诺兰是这么说的:

这里有大量的权威信息,每一块石头都被掀开了,没有一块石头没有被翻过……

正是这样一座不可思议的知识宝藏,让我得以动手创作一部第一人称视角的剧本。我想从奥本海默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

这正是这部传记给我带来的启发,我不仅对奥本海默感同身受,还能窥见他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我感到这部电影呼之欲出。

诺兰没有在夸张,本书的两位作者——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是真的“掀开了每一块石头”。

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

这本书的写作时间长达25年,伯德和舍温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阅读了超过5万份文献记录。

他们采访的人中,有奥本海默的儿子彼得,还有曼哈顿计划时在奥本海默手下工作的科学家,也包括奥本海默曾经的好友哈康·希瓦利埃和爱德华·泰勒,后者在1954年听证会上的证词断送了奥本海默的职业生涯。

1982年,作者马丁·舍温(左)采访希瓦利埃(右)后与他合影。

他们参考的文献中,有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甚至包括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

1941年,奥本海默已被联邦调查局列为可疑的激进分子,一旦国家发生紧急情况,他将会被拘留。

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努力没有白费,《奥本海默传》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巨大的赞誉。《波士顿环球报》盛赞该书“在有关原子弹计划和奥本海默的众多书籍中堪称珠穆朗玛峰,是一项不可能企及或超越的成就”。

这本巨著接连斩获了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传记类)、美国书评人协会奖、伦敦达夫·库珀历史奖,又跻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堪萨斯城市星报》《芝加哥论坛报》年度图书推荐,成为《书目杂志》和《发现杂志》年度科学图书。

“奥本海默的故事是我所知最戏剧化、最复杂的故事之一,”诺兰说,“如果没有凯·伯德和马丁·舍温的原著,我想我是不会拍这部电影的。”

因此,在看诺兰的《奥本海默》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这部原著。

《奥本海默传》中文版,全新译文完整呈现,邀请到《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译者、汪冰博士执笔翻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方在庆专业审校。近百张真实历史照片插图,带你身临现场。

看完这本书,你或许会明白诺兰为什么会拍奥本海默这个人物。

“我等着见你几十年了”

诺兰拍摄《奥本海默》时,凯·伯德去探班了,他和妻子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片场待了几个小时。

摄制组当时正在奥本海默原来待过的小木屋里进行拍摄——这个小木屋为了拍摄经过了精心修复。伯德看着基里安·墨菲一遍又一遍地扮演着奥本海默,并对这位演员与他花了多年时间研究的对象的相似之处感到惊讶。

终于,在拍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间歇,墨菲走过来自我介绍——身着奥本海默那套40年代的棕色宽松西服,系着宽领带——当他走近时,伯德情难自禁。

“奥本海默博士!”他大声喊道,“我等着见你几十年了!”

“我们都读了你的书,”墨菲笑了笑,对伯德说,“它是这里的必读书。”

奥本海默是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这副铠甲背后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

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赢得神童之名,在青年时期却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三地求学,哈佛让他坚定了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信念,剑桥却令他崩溃到给导师下毒,来到哥廷根他又奇迹般地振作,在量子物理史上深深镌刻下自己的姓名。

青年奥本海默

作为天真的科学家,奥本海默本想让物理学的百年成果带给世界永久的和平;而作为原子弹的制造者,他的成就却让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与危机。

二战后他想力挽狂澜,全力阻止核军备竞赛,但是,当科学家的求真与内心良知和政治风向相左时,他竟被当作叛徒攻击和审判,成了被流放的弃子。爱因斯坦说过:“奥本海默的问题在于,他爱上了一个不爱他的女人——美国政府。”

奥本海默在高等研究院办公室里

《奥本海默传》中,除了展现奥本海默先知先觉的科学家这一面,这本耗时25年的全景式传记,还刻画出了他还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待解之谜:

他的睿智有多惊人,他的愚蠢就有多令人不解;

他内心离群索居,但又沉迷于用自己的魅力俘获无数的追随者;

他像修士一般超脱世俗,同时又热衷于政治和权力,无法自拔;

他能对弱者关怀备至,也能让“巨人觉得自己像只蟑螂”;

他的家庭生活是杂志上的幸福样板,但是事实远非看上去那样……

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

奥本海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才华横溢又充满矛盾,有时聪明绝顶,有时幼稚可笑。

在《奥本海默传》中,了解他真实的一生。

奥本海默的故事不仅见证了过去,也关乎着现在,还提醒着未来。

奥本海默传

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

普利策奖 美国书评人协会奖

伦敦达夫·库珀历史奖

见证过去,关乎现在,提醒未来

原标题:《隐藏细节!诺兰神作《奥本海默》没拍完的故事,都在这本原著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