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井胡同》重排上演十年,导演杨立新再忆编剧李龙云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3-09-02 19:42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一派热闹的生活气息,满台地道的风土人情……8月31日,北京人艺经典京味儿作品《小井胡同》再登舞台。诙谐幽默的北京话,岁月沉淀的人文情怀,让这部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回望过往岁月,感悟当下生活。本轮演出将持续至9月17日。

《小井胡同》剧照。本轮演出剧照由李春光拍摄。

《小井胡同》由著名编剧李龙云创作,1985年在首都剧场首演,彼时由刁光覃导演,剧中云集了林连昆、谭宗尧、任宝贤、吕中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该剧首演后曾轰动一时,成为不少当年观众的戏剧记忆。作品以老北京南城一条名叫小井的胡同为场景,讲述了住在这里的老百姓们从解放前到新中国建立后三十年间的生活变迁及人生境况,也从一个侧面浓缩体现了新中国前三十年的道路。

“我是在北京南城长大的,看这部戏就想起我们的生活,想起我们的老街坊们。正如龙云在编剧的话中说的,我们就是小井胡同里的那个说书的人。”导演杨立新希望用舞台故事,带观众一起去小井胡同里体会一段真实的生活。

《小井胡同》演出海报

接续《茶馆》,“推出绝非一蹴而就”

杨立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985年《小井胡同》首演当年就演了90多场,“那时候我们上一个戏是哗哗地演,评论界也把这出戏誉为‘解放后的《茶馆》’。《茶馆》是从1898年写到1948年,《小井胡同》是从1949年写到1979年,本身也有这么一条时间线的连接。而且这两部戏都是人物众多,每个人物的命运在戏里都是催人泪下。”

1985版《小井胡同》剧照,杨立新(中)饰演小力笨。

“1985版大概演到1992年,前后也演了几百场。2013年重排后,我原本希望一年能演40场,实际上第一轮演了30场,这已经不少了。因为那时剧院的演出生产机制调整了,首都剧场一年22部戏要上,这中间还要抛去一年中必须有一个月做剧场维护,那么11个月22场戏,半个月一部戏再抛去拆台、装台、联排和对景对光,一部戏也就能演10场左右。今年这一轮演出安排了15场,9月8日将迎来(重排后)的百场演出。”杨立新介绍说。

在首都剧场后台小黑板上,写着本轮《小井胡同》的演出时间安排。9月8日该剧将迎来重排百场演出。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图

“2012年8月5日,我们正在上海演《窝头会馆》,那天下午正在上海开座谈会,我就接到李龙云夫人的短信,说龙云快不行了,你来看看他吧……因为在此之前,龙云非常坚强,他不允许任何人向外部透露自己的病情,接到这条短信我心里就咯噔一下,但晚上还有一场演出走不了。我是订了6日一早的机票,结果一大早到了虹桥机场,候机的时候接到消息:龙云没了……”杨立新回忆说,李龙云去世后,剧院一致认为人艺舞台上没有他的戏是个缺憾,“就把《小井胡同》重排导演的任务交给了我。一来我在当年首演那拨演员里面,一直跟着这戏;二来,我和李龙云非常熟悉。最重要的还是北京人艺是以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为根基的剧院,从《龙须沟》奠定这个传统,发展到《小井胡同》可以说是一次集大成者。”

李龙云 资料图

李龙云自小生活在北京南城,1968年起在黑龙江历经北大荒生活十年。上世纪70年代登上文坛,后为戏剧家陈白尘赏识,1979年破格录取入南大中文系,获文学硕士,此间创作了话剧《小井胡同》。“1983年,李龙云拿着《小井胡同》的剧本来到人艺,在三楼排练厅读剧本,然后就开始排练。”杨立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年自己还住在首都剧场后面三楼的宿舍,“李龙云、丛林和我的宿舍挨着。大家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么着熟悉了起来。”

在杨立新看来,当年《小井胡同》的推出绝非一蹴而就。“1976年打倒‘四人帮’,文艺的春天到来了,但元气恢复的过程是渐渐的。一开始我们剧院把《蔡文姬》的第二幕,还有《茶馆》的第一幕,以及《三块钱国币》这样抗战时期的戏,把这三者放在一起组织了一次演出,演出之后反映都不错。到了1978年老舍先生正式平反后,《茶馆》这才完整地拿出来。”

“从艺术创作上说,话剧界是逐渐恢复起来、活跃起来的。那段时期,1977年春,王景愚与金振家共同编剧创作并主演了《枫叶红了的时候》;1978年,四幕话剧《于无声处》登上上海美琪大戏院;到了1983年,北京人艺创排《小井胡同》,这背后是整个民族对于那十年的社会有了深刻的反思,艺术家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也一举奠定了李龙云作为现实主义大家的地位。”杨立新说。

《小井胡同》剧照

重排十年,岳秀清笑言上台像打鸡血

“这个戏很有北京人艺的风格,小人物身上反映大的历史变化。剧中老北京胡同里的老百姓让观众感觉很亲切,从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人和时代的关系。”杨立新表示,《小井胡同》剧如其名,很接地气。“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演员,对北京的生活很了解。我们讲好剧中故事,刻画好人物,就自然表现出剧中的京味儿。”

在杨立新看来,因为剧中时代跨度大,这出戏很是锻炼演员。“做案头工作时,我就带着年轻演员们说,跟我走。前门箭楼、先农坛、珠市口、大栅栏、煤市街……我们还骑着自行车去了陶然亭,找到当年北京第一监狱的位置。为什么叫自新路?当年第一监狱就在那,‘改过自新’嘛。结合实地走访,你得把这些背景情况尽量多地告诉年轻演员。其实我应该让大家都‘腿儿’着去——自行车在60年代的时候还是稀罕物。70年代还得凭票去买,一个百人单位一年可能也就分上两张票(自行车购买凭证)。”

重排走过十年,该剧也将在今年9月8日迎来百场演出。一批演员伴随这个剧目成长。扮演刘家祥的刘辉表示,在这个剧组十年,是十分珍贵的经历。“角色的台词、调度没变,但是演员经历变了,会把自己更细腻的情感投入角色,更能体会人物丰富的层次。”曾经扮演二妞儿的黄薇从去年开始接演刘婶这一角色,她坦言这个角色对年轻人来说很有压力,但是“从听父辈的故事到演出这些故事”,又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石掌柜的扮演者李麟认为十年跟艺术家们一起在小院里体验生活,自己也得到了成长和进步,“要找到时代感,找到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十年了,很感恩剧作家李龙云先生。”饰演石嫂的高倩表示,在作品中要努力讲好北京话,演出人物的善良、朴素、热情,体现人物色彩。

《小井胡同》剧照

扮演小媳妇儿的岳秀清和郭奕君,虽然在剧中扮演“反面角色”,但是她们并没有把这个人物当作反面人物去演,而是突出她的色彩和有意思的地方。岳秀清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自己是1988年看到了《小井胡同》,当时就想演剧中的小媳妇儿。“因为当年小媳妇儿是吕中老师演的,而在同年的《天下第一楼》中,我和吕中老师也是AB角演的玉雏,我就想吕老师演过的戏,我应该也能跟得上。演小媳妇儿,我希望她在舞台上的色彩更浓烈一些,所以在气势上语言上先下功夫。第三幕一上场,就要有角色那种战斗型的样貌。因为这个人物在舞台上一刻也不能松懈下来,这样才能和胡同里那些善良的人们形成一种反差。每次上台前我都会多吃点肉(笑),得像打了鸡血、多巴胺爆棚的感觉。这个角色,让我累并快乐着。”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