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市的尽头,未必是网红
近日,湖南株洲一处夜市开张,首日人流量超4万次、翻台等位需1个小时以上……
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夜市开业后持续狂欢。
短短3天时间,超过15万人次涌进夜市,赏夜景、品美食,尽情享受夏夜的惬意时光。
作为夜经济的一个常规呈现,株洲的这个夜市似乎比起隔壁城市网红长沙的人头攒动而言,还差距甚远,亦无多少外地客流。
可日均5万人流的背后,却折射出了另一番景象:
夜经济未必一定网红化,不是旅游城市更无须蹭热点、做网红,专注服务本地人,服务全年龄,也能让人间烟火气弥漫整个夜空。
问题来了,夏天快结束了,夜市是否也要明年见?
夜经济有多重要?
在全球,早前麦肯锡调查数据显示,城市65%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
在中国,以杭州西湖区为例,据“杭州市消费在线”监测统计显示,该区2023年1月至7月实现夜间消费277.1亿元,占全天消费47.4%,同比增长12.8%。
如此利好,如何挖潜?
如此夜经济,为何许多地方总做得不温不火?
答案或许在于各地对夜经济有所误读。
夜经济的核心是什么?
由于网红长沙的诱惑,以及烧烤淄博的影响,在许多地方都形成了一个惯性思维:
通过打造网红模式吸引年轻人,特别是外地人前来打卡,为本地创造旅游收入、激活更多经济场景的一个流量池。
这就造成了一种“重复建设”,各种网红灯光、招牌和意在招揽外界目光的文娱活动,让全国各地夜市“千部共一套”。
加上过于烟熏火燎,以及季节因素影响,都往往造成夜经济在全国难成气候的关键所在。
结果!除了长沙、淄博等少数夜市,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辅助下成功出圈,变为不夜城。
更多的夜市只是成为了城市又一处夜宵摊聚集地,过完夏天就熄火。
服务本地人,围绕服务本地、应对需求,创造新业态,才是大多数城市的夜经济想要持久和长红的真正出路……
如此,才是网红经济燥热过后,各地打开夜经济的正确姿势。
如在河南,求职者可以在南阳的“招聘夜市”活动上观看岗位信息,体育爱好者则奔赴济源的“夜市篮球”释放荷尔蒙;
而在江西南昌,其龙虾主题夜市除了有108种龙虾做法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心头好外,还有亲子乐园、萌宠乐园、国潮文化活动等多种文娱项目,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偏好人群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小龙虾”……
此外,诸如反诈宣传夜市、健康服务夜市等多种针对本地居民现实需求的功能性服务,也在各地涌现。
至于给在凌晨两点后能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酒吧、餐厅、咖啡厅、电影院等一众文旅休闲等经营场所解开营业时间限制,推动景区夜间游览,则成为了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推动的一项民生实事,进一步助推挖掘夜经济更多业态、更多消费场景的萌生。
跳出网红思维,才有更好的夜色。
夜经济之下,未必一切都是“进出口业务”,也不一定总盯着外地人的钱袋子,把本地“土著”的生意、生活和生产都照顾到了,夜市也就自然繁华、夜未央。
顺便距离无心插柳的网红出圈,不远了。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3年8月31日“天台时评”专栏,刊载时有删节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