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月文学报好书榜:书中落叶缤纷,群峰之上仍见夏日之光

2023-09-02 18: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9月

文学报好书榜

九月秋意渐起,但夏天的记忆并未转瞬即逝,正如本月我们推荐的一系列好书中,夏天作为希望温暖的象征被作家所寄寓和挽留。

在这个重要的生命时节里,我们跟随文学进入北欧乡间的避暑之旅,回望沪港两地的日常朴素心灵,与青年学者共度迷茫时刻,或是聆听本雅明的复古奇幻电台时光。

季节与季节之间,并非自然过渡,一个季节可以将触角伸入后一个季节之中,诗人W.S.默温曾说自己踏上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但看见群峰之上还是夏天,他在秋天倾听夏天的呼吸,只记得“山谷里的光越来越长,钟声从谷底传来”。

虚构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

《年轻男人》

《夏》

《晚春》

《另一片海》

《丹松少女》

非虚构

《托马斯·哈代传》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本雅明电台》

《素锦的香港往事》

《夏日木屋札记》

《苦论》

(以上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9月

虚 构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

[法]欧仁·尤内斯库 / 著

黄晋凯、宫宝荣、桂裕芳、李玉民 /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傅小平

尤内斯库虽说是荒诞派,在写作手法上却近乎写实派,且看“全集”,看尤内斯库怎样以荒诞抵达全面的写实。

谈到荒诞派戏剧,就绕不开尤内斯库这个名字。对于大众读者来说,他在很长时间里也不过是写在世界文学史里的一个名字,我们只能在《荒诞派戏剧选》等极少数几本选集里读到他的两三部作品。随着《尤内斯库戏剧全集》的出版,他终于和贝克特一样有了自己的中文版“全集”,我们也终于可以重温他的所谓“生活的意义在于无意义”了,他仿佛是预言了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他们该是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了共同的命题吧。尤内斯库虽说是荒诞派,在写作手法上却近乎写实派,他自己也一度否认自己是荒诞派,但荒诞可不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写实?且看“全集”,看尤内斯库怎样以荒诞抵达全面的写实。

《年轻男人》

[法]安妮·埃尔诺 / 著

栾颖新 /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滢莹

作品如利刃般剖开陈见与迷障,也从阶级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中脱身而出,重新打量岁月造就的自我。

《年轻男人》缘起于一段50多岁的中年女性和比自己年轻30岁的男性的恋情,但如果带着“奇观”心态来读这本书,恐怕是一无所获的。在这本篇幅不长的薄册中,“我”身上依然附着着安妮·埃尔诺高度自传性的痕迹, 也如她在序言中所说,“我所写的书都是这种愿望的结果——把个体性和私密性转化为一种可感知的和可理解的实体,可以进入他人的意识。”当成为年轻男人的恋人时,伴随着外界眼光的批判和裁断,“我”从羞耻感中解脱,在坦然的讲述、阐释、分析中,无畏地审视自己的个人生活,追索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种种问题。同时,作品如利刃般剖开陈见与迷障,也从阶级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中脱身而出,重新打量岁月造就的自我。

《夏》

[英]阿莉·史密斯 / 著

刘慧宁 /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阿莉·史密斯将近几年的一些社会热点和人类困境放入其中,以隐晦的方式藏在了故事背后,她努力想把所有人以一种共鸣的方式联系起来。

郑周明

阿莉·史密斯于2017年《秋》开始的“季节四部曲”,随着《夏》中文版推出终于完结。在《夏》中,前三部主人公的命运也奇妙地交错在一起,在夏天迎来一场盛大的奇遇。故事开始于母女之间关于女儿作业的一次交流,随之萨莎知道这个世界有麻烦了,她的弟弟罗伯特就是麻烦,他们的母亲和父亲也有麻烦。同时,世界正处于崩溃之中——真正的崩溃甚至还没有开始。阿莉·史密斯将近几年的一些社会热点和人类困境放入其中,以隐晦的方式藏在了故事背后,她努力想把所有人以一种共鸣的方式联系起来,在这股感受中,人类又一次认识到作为人意味着什么、人性意味着什么、人类的困境是什么。夏天仍然是被赋予希望底色的重要时刻,正如小说中萨莎回答母亲时说的,“我会谅解。谅解,是逆转历史那不可逆转之流的唯一方法。”

《另一片海》

[意]克劳迪奥·马格里斯 / 著

成沫 /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凌俊

他笔下的人物求索生活与生命的真谛,各种观念在其中生发、碰撞,叩问历史和现实,最后都归入静默的海洋。

克劳迪奥·马格里斯是有着恋地情结的作家,他的根在故乡的里雅斯特——这里曾是日尔曼、拉丁和斯拉夫文化的交汇点,是横亘在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之间的边疆。但他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另一片海》的主人公恩里克却从故事开始就离开了此地,带着古希腊文本,独自飘洋过海前往潘帕斯草原,放牧为生。因为他想要摆脱社会的谎言,过上真实的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摧毁了每一个回到正常生活中的机会,即使13年后他重回伊斯特利亚,但他永远摆脱不了心灵的孤寂。“跨越两片海域的‘生活在别处’,他不像乞丐那样索求存在,而只是存在着。”这是一部充满观念和哲思的小说,在作者全知的叙述中,他笔下的人物求索生活与生命的真谛,各种观念在其中生发、碰撞,叩问历史和现实,最后都归入静默的海洋。

《丹松少女》

[墨]豪尔赫·伊瓦尔根戈伊蒂亚 / 著

王琪 / 译

新经典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何晶

这给波拉尼奥提供了范例,25年后,他在《2666》中使用了《丹松少女》的写法。

“《丹松少女》避开流行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另一种写法描摹了墨西哥社会渐成常态的残暴与谋杀。这给波拉尼奥提供了范例,25年后,他在《2666》中使用了《丹松少女》的写法。”这个有意思的评价来自于作家托宾,作为一部从现实事件中汲取灵感的小说,《丹松少女》的故事结构极为精巧,小说从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复仇开始,以警方的调查报告推进故事,212页,37份互相矛盾的证词,作家重新排布了时空顺序,让多个声音交叉讲述,“故事一旦开场,十年的罪行将在八天内彻底爆发。”如托宾所说,《丹松少女》确实与拉美流行的魔幻现实主义相异,尽管《丹松少女》也是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呈现故事背后的复杂脉络,但显然选择了另一条路径。

《晚春》

三三 /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她擅长用语言制造悬疑与冲突并营造独特的氛围,以一颗敏锐细腻的心探向人与人之间幽微隐秘的关系中,并向命运叩问。

袁欢

以《晚春》为名的集子,八个故事共享了这一时令所带来的寂寥与怅然,同时却又带有一种迎接初夏的希望。三三自言是一本献给舅舅的书,“一个相对明白的、体谅的、对世界的真相始终抱有热望的人”激活了她对于命运的新的感受,她写道:“献给一切消失但仍然有所照亮的。”

以杭州、上海、南京开始的流浪旅程,城市成为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余华说“三三有把恐怖小说变成高级文学的天赋”,这句话点出了三三小说的某些特质。阅读时,你可以感受到作家对于语言的考究之心,她擅长用语言制造悬疑与冲突并营造独特的氛围,但叙述节奏却又极为温柔,以一颗敏锐细腻的心探向人与人之间幽微隐秘的关系中,并向命运叩问。

9

非 虚 构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许知远 / 著

单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最终会看到一颗现代心灵的诞生,他没有淹没在新旧时代的缝隙里,而是让自己顺利成为一座通往现代世界的桥梁。

郑周明

在第二卷中,青年梁启超来到了25岁至30岁的人生阶段,年轻人对命运方向的迷茫在他身上有着更为强烈的信号。当时维新运动失败,梁启超侥幸逃往海外,流亡对他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经验,曾经熟悉的世界陡然消失,语言与食物也变成了挑战。从东京到夏威夷,他又正面经历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鼠疫。种种变化,让青年梁启超不得不调动所有勇气和智识来应对人生低谷。这本书不仅进入了历史现场,也进入了个体的内心感受之中,从中可以观察梁启超如何面对失败带来的创痛,如何在全球旅行中迎接新事物的冲击,并寻找变革的新出路。在他身上,我们最终会看到一颗现代心灵的诞生,他没有淹没在新旧时代的缝隙里,而是让自己顺利成为一座通往现代世界的桥梁。

《素锦的香港往事》

百合 / 著

中华书局

李凌俊

她没有因为生活的磋磨而沉沦,反而因为经历了时代动荡更能洞察世事,坚定了沪港两地特有的“硬劲”价值观和人生观。

《素锦的香港往事》的写作,基于素锦和素美两姐妹在二十年间往来于上海和香港的四百余封家书。这些信记叙了一个家庭的两地生活,他们守望互助、争吵和解、为对方做出最大的牺牲和让步。散落在历史缝隙里的片段经由这些信件串联起一个平凡又坚韧的女性的半世沉浮,她没有因为生活的磋磨而沉沦,反而因为经历了时代动荡更能洞察世事,坚定了沪港两地特有的“硬劲”价值观和人生观。素锦和素美的通信里常有只言片语触及大的历史事件,或许她们本意不在记录,只是为信中所写的柴米油盐、生活细节做备注,却在无意中形成了大时代与个人命运的相互激荡,这或许也是作家书写个人生命史的价值所在。最打动我的,或许是在书的尾声处,作家引用了两姊妹各自信中的一处闲笔,素锦建议妹妹看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因为它支撑自己度过了人生中很多艰难的时刻。而素美对姐姐的激励是引用了《基督山伯爵》的结尾,因为“人类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等待和希望之上”。被生活琐事尘封的精神世界,因为文学的照亮突然有了珍珠般的光泽,看到这里,怎么会不动容呢。

《本雅明电台》

[德]瓦尔特·本雅明 / 著

王凡柯 /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何晶

作为作家和批评家的本雅明,在传统书写与大众传媒之间汇聚自己的思想生活,散发出“生命经验在语言中结晶的美”。

1930年2月25日,柏林广播电台宣布开播一档名为“青少年时刻”的节目,广播员为“瓦尔特·本雅明博士”。开篇以《神魔般的柏林》为题,讲述一位他儿时感兴趣的作家E.T.A.霍夫曼,何以对那些古怪的、神秘的、未知的以及一切不因循守旧事物的热衷,霍夫曼书中的那些精怪角色,不是书斋中的想象,而建立在他对柏林的具体观察上。这也就决定了“本雅明电台”的未来走向——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为儿童讲述,他向小朋友讲述德国及欧洲的奇闻趣史,从猎巫史到德意志历史上的传奇盗贼,从被火山灰掩埋的意大利庞贝古城到中国广州一座戏院的火灾,有改编自豪夫童话的儿童广播剧,有幽默的对话小剧场,有各色广播谈话的探索。作为作家和批评家的本雅明,在传统书写与大众传媒之间汇聚自己的思想生活,散发出“生命经验在语言中结晶的美”。

《托马斯·哈代传》

[加]迈克尔·米尔盖特 / 著

王秋生 / 译

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得以通过此书走近作为至情至性之人和具有独立精神的理想主义者的吴宓。

傅小平

托马斯·哈代真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像他这样从盖房子的建筑师转而成为写文字的大作家的例子,放眼世界文学史都怕是找不出第二例。也很少有小说家像他那样专注于写乡下人的悲歌,写得如此荡气回肠,以至于我们至今都能清晰听到他从十九世纪的山谷里发出的呼唤。到了晚年,他又回过头来写诗歌,把自己写成了二十世纪的大诗人,并且一直写到生命尽头,似乎从来都不曾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这回事儿。这部传记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解开这些谜团。

《夏日木屋札记》

[瑞典]妮娜·波顿 / 著

薛荷仙、刘羿、陈薇宇 /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滢莹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平日许多飘忽的思绪,其实都能向自然界索取答案。

一座小木屋的周围,能有多么丰富的自然环境?作者经由瑞典乡间木屋避暑之旅,为读者展现了狐狸、蜜蜂、松鼠等动物的雀跃生活状态,以及植物乃至细菌的生存繁衍之道。作为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获得者,妮娜·波顿本身兼具作家和生物学家的双重身份,这也使她的写作样貌在学识梳理与感性呈现上取得了完美平衡。万物究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琐碎思考有什么关系?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平日许多飘忽的思绪,其实都能向自然界索取答案。

《苦论》

[法]E.M.齐奥朗 / 著

蔡羽婷 /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碎片写作和苦味箴言,以决绝的反叛姿势,向传统哲学与人生苦厄开战。

袁欢

哲学家E.M.齐奥朗被誉为“20世纪的尼采”。《苦论》是他人生首部短句集,以碎片写作和苦味箴言,以决绝的反叛姿势,向传统哲学与人生苦厄开战。十个章节,拒成体系,却被作者自称在法国“流传最广、最贴近自我”的作品,奠定了“齐奥朗风格”。

“起床时是一名魔术师,决心让这一天充满奇迹,而后倒回床上,咀嚼爱情与金钱的烦恼直至夜晚......”“别再问我的规划是什么了:呼吸,难道不算一个吗?”“一本书,在拆解了一切之后,却不拆解自己,只能白白激怒我们。”“无聊与狂喜之间上演着我们对时间的全部体验。”书中金句不断,精准狙击现代人的内心。人们为什么爱看金句?大约就是迷恋短短一句所带来的重重一击。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题图:midjourneyAI软件

原标题:《9月文学报好书榜:书中落叶缤纷,群峰之上仍见夏日之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