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半年狂赚22.6亿,一只“啄木鸟”是如何让海底捞业绩再次腾飞的?

2023-08-31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温馨提示:本文约3618字,烧脑时间9分钟,筷玩思维记者王颖丽发于北京。

8月29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股票代码:6862.HK)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多项经营数据同比大幅提升,取得营业收入188.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4.6%;净利润22.6亿元,创上半年业绩新高,已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49.3亿元,同比增长90.3%。

这显然是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据筷玩思维(www.kwthink.cn)了解,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捞在大中华区共经营1382家餐厅,而在更新的“硬骨头计划”下,一部分在疫情期间关停的门店重开之后,餐厅数目还会继续增加。

“啄木鸟计划”、“硬骨头计划”是海底捞在疫情期间应对凶险的市场环境所做出的企业决策,终于在今年,其出色的业绩证实了这些决策的有效性——海底捞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创新高,已经接近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净利。

此外,海底捞借复苏机遇持续搞创新、优化经营质量、推动消费的能力,则更让业内瞩目。海底捞CEO杨利娟的话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出这种能力的细节:“今年我们继续聚焦公司的核心管理理念——连住利益,锁住管理,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精细化管理门店,让餐厅的运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员工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不仅取得了亮眼的经营业绩,还利用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了顾客满意度”。

而接下来,海底捞能否以这种“创业精神”继续深耕潜力市场、实现长期增长,也成了所有人的关注点。

✔跑出复苏加速度,翻台率稳步回升

对于整个餐饮业,2023年上半年都是蛰伏后的爆发。随着社会客流恢复,国家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餐饮市场终于在三年后迎来强势复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达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海底捞以24.6%的营收增速超过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为了抓住这个市场机遇,海底捞反应相当迅速、打了一套营销组合拳:利用不同的消费高峰节点,采用“高质价比+新产品+新玩法”来激活不同客群的消费活力。海底捞还以举办演唱会、打造夜宵场景、工作日午餐等手段,来拉升全时段运营能力,最终都做到了提升门店客流的效果。

疫情之后,假期出游的市场也迅猛增长,五一、端午等假期消费者出行意愿明显比之前增强,这时,海底捞又开始推出各类套餐以及季节新品,也成功地拉升了门店客流量。数据显示,在2023年端午节的3天假期里,大陆地区海底捞共计接待顾客超450万人次,较去年端午节客流增长超过40%。热门旅游城市的客流增长尤为明显,杭州、厦门、长沙等地的部分海底捞门店日翻台次数甚至超过了9次。

和餐饮、旅游业一样,今年的演出娱乐业也强势复苏,这同样给海底捞带来机遇——今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密集开唱,显著带动了深夜用餐需求。海底捞部分门店非常聪明地利用明星歌单、应援色布置等创意,为本城市演唱会上意犹未尽的歌迷打造“演唱会第二分会场”,向追星一族们提供“演唱会散场巴士接送观众”等服务。

这种非常“海底捞”的附加服务形式,在社交媒体成功“出圈”,让海底捞受到歌迷顾客的好评,当地门店的翻台率也明显提升。海底捞趁热打铁,从7月份开始与大型票务平台联合发起“欢乐续场计划”,散场后去吃海底捞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歌迷的“保留节目”。

爆款频出的海底捞显然跑出复苏加速度,根据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客流量恢复显著,累计接待顾客超过1.7亿人次,整体翻台率回升至3.3次/天,同店翻台率3.5次/天。

✔深耕区域个性化,满足多元化用餐场景需求

《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饱腹和口味不再是新一代食客的全部需求,“餐饮+体验”将能更好满足消费者。

而具体怎样才能把“餐饮+体验”做好,既用体验突出餐饮的本质,又提升用餐的多维度价值感?海底捞的做法是“通过区域化产品创新、场景创新,为消费者打造更多元的用餐体验”。

这种主动创造新的服务和体验,很久以来都是海底捞的强项,也是其品牌的记忆点。通过夜宵、生日等用餐场景的个性化服务,海底捞更频繁地与顾客建立情感连接。

其中,“过生日”就是一个代表场景,也已经成为海底捞的符号,“过生日就去海底捞”已成为不少人不加思考的选择。在抖音端,#海底捞过生日#相关话题数近100个,其中#海底捞过生日#话题播放次数达9.5亿。在微博端,#海底捞过生日#相关话题数超40个,其中#在海底捞过生日的小朋友#阅读量破3.4亿。

为了满足顾客“随时随地海底捞”的需求,海底捞社区运营中心也在探索一些新的场景,比如一人食、定制团餐、生日聚会、办公室用餐、节日聚会等多种场景下的外卖需求,并针对性地推出套餐、定制个性化服务。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在堂食恢复的情况下,海底捞外送业务依然凭借场景创新实现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5.2%。

“我们继续优化组织架构和精细化管理门店,2023年上半年我们优化调整了区域管理和教练制,现有的海底捞所有门店按照地域划小管理半径,由19位区域教练分别负责”。

除了对外的场景创新,海底捞在内部持续进行管理优化。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海底捞一直以来就有“四色卡”打卡制度,今年也在持续优化,围绕现场服务、产品出品、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四个基本方面展开工作,以确保餐厅日常经营可追踪、可落地。

在门店评级方面,海底捞创新地加大顾客评价在门店级别中的占比。海底捞的“神秘嘉宾计划”也在优化,开始动员顾客对门店进行更准确的监督;倡导“与人为善”,号召员工从顾客的角度思考,主动发掘顾客喜好;加大数字化投入,提高管理效率及透明度,利用集团自研数据管理系统(嗨嗨系统),便于各级管理层随时了解餐厅各项重要指标。

以上种种组织架构的变革、管理的持续优化,为海底捞个性化创新提供了优质土壤。筷玩思维注意到,海底捞在财报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点:鼓励区域教练结合当地顾客口味,提报并上架区域特色产品。例如北京地区的糖葫芦和糖人、苏州地区的小龙虾炒饭、广东区域的火锅生蚝等产品都是这样诞生的,并且受到当地顾客的喜爱。

✔爆品频出,私域运营拉动复购

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饮食健康重视程度显然比以往更高。顾客对食材安全、环境卫生的外出用餐基本诉求,也比过去更鲜明。

由于多年来在食安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海底捞虽然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卫生、安全的品牌形象,但也需要不断更新。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严控食品安全的同时积极研发新菜品,将更优质安全、高性价比的食材端上餐桌。

从财报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举行了多轮新品品鉴会,每一款新品都经历了市场及口味调研、严格的产品供应商审核、摆盘及产品出品标准设计、定价标准调研讨论、顾客口味实测等环节,最终才呈现到消费者面前。财报中披露,2023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上架的岭南黄猪肚鸡锅底、藤椒味千丝牛肉、夏日抹茶生椰等新品,顾客点单率都很亮眼。

《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报告》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点,即餐饮业消费目前已经显现出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消费者的朴素、实用意识正在引领社会的新消费潮流。

海底捞作为中式正餐连锁的头部品牌,自然也要应对这样的趋势,而它的做法是“通过提高效率、私域运营等举措,为消费者提供质价比更高的产品”。财报显示,海底捞持续优化单店人员结构,采用灵活用工模式,鼓励门店按客流量灵活安排员工到岗;不断扩大智能化系统和设备的应用场景,提高门店运营效率。

为了让顾客更迅速、全面了解海底捞的优惠、产品信息,海底捞加大对私域用户的关注,财报显示,目前海底捞私域用户已累积突破千万量级。“通过对这些客户的维护,我们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推送宣传内容及优惠信息,有效提高顾客复购率”。

✔结语

通过财报,我们可以发现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确在连锁经营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探索,也切实地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对未来的业务也奠定了非常不错的基础。

筷玩思维了解到,接下来海底捞还会持续提升顾客就餐体验、继续加大对创新及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同时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

对于海底捞,疫情已经不单是一次考验,而是一次重新认识、梳理、创新的机遇,这场经历堪比再次创业,而海底捞无疑创业成功。

接下来的餐饮市场格局还会不断更迭,“啄木鸟”带动一系列改变后的海底捞也仍会面对各种挑战,然而只要不停止飞翔并始终审视、优化自身问题,挑战就永远有可能成为机遇。

原标题:《上半年狂赚22.6亿,一只“啄木鸟”是如何让海底捞业绩再次腾飞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