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元至:今夜,愿点一盏长明灯,为所有已故的亲人,照亮回家的路!
中元至: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
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余秋雨《中元夜》
今夕中元至,正是哀思故人时。
杨绛在百岁访谈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在杨绛看来,生死等同于回家,百年归土,归的是家。我们从家出生,在家长大,终于回家。
今夜,为逝去的亲人点一盏明灯,对夜祈祷:
愿天上亲人,安息珍重。
愿世上人间,平安团圆。
祭放河灯,愿先人一路走好。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元当夜,夜凉霜起。小孩子持灯行走,路过之处,皆生光亮,照亮先人回返的路途。
萧红曾在《呼兰河传》说过:“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今夜,点一盏河灯给天堂里的亲人,照亮你们回家的路,温暖你们冰凉的手。
愿你们在天堂里,再也没有死亡和病痛,一直幸福,长生永生!
追思伊人,以解思念之苦。
《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吾妻逝世已十年,多么漫长又悲伤的十年,漫长到我想不起你的模样;尽管思念满心头,却无法再相见,只得在梦中相见泪落千行。
你离开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你闭上双眼,再也不能醒来。
而活着的人这时才会明白,什么叫后悔莫及,什么叫终生遗憾。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是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诗人回到家里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想起与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生活,仿佛就是昨天的生活。人生,原来就是这样短暂啊!
周国平说:
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在短暂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你还得忍,忍着它们慢慢地流过去,直到终于又有事件之石激起生命的浪花。
灾难倾覆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般,被这突如其来的美好砸昏了头脑。
月冷西墙,留下我对你的思念。
《沈园二首》
宋·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诗人妻子唐婉逝随沈园的落花作古于土下,生前陆游与唐婉因家人反对而分离,死后陆游带着满腔的悔意苦度余生。
四十年的情感与思念,四十年的无奈与愧疚,如果有下一个轮回,陆游与唐婉,还会有如此悲情的结局吗?
诚如李白所说:早知如此绊人心,当初何必曾相识。
人生没有重来,阴阳相隔,便是一次终了,无爱,无恨。有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点亮红烛,独卧思量,归途在何处?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我们为你会点满红烛,放星灯。
当你路过人间,有着满目红烛的光芒,漫天点点的星盏,看着热闹繁华的人间,你不会害怕,不会孤独,不会为我们感到难过,放心离去。
正如《寻梦环游记》中所说:“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只要世上还有人念着你、记着你,你依然还在我们身边,我们无所畏惧生离死别。
今夜亦悲,亦喜,亦无眠。
《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宋·赵鼎
年年人月喜团圆,
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
也随世俗夜无眠。
中元节之所以为佳节,一则可以助诗兴,二则可以促酒意。
往事无可追,只可叹幽梦太匆匆。醉了,心就不会痛了。
中元小团圆,愿惜眼前人。
《中元》
宋·徐集孙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中元节亦是团圆的日子。
有多少人,佳节来临,不能回乡团圆,只能在独在异乡为异客。
这一晚,有人煮茶烧菜,有人背上背篓,去田间,去路边,采食秋菊,团圆的日子也要好好过。
团圆,二字值千金。每逢佳节,更能体会到家人在我们身边的重要,平平淡淡是真,和乐融融是幸福,平平安安是福气。
当离别成为世间的劫难,珍惜,才是最好的解药,团圆,更是最奢侈的礼物。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离别,都会以另一种方式重逢。
今夜,愿点一盏长明灯,为所有已故的亲人,照亮回家的路!
原标题:《中元至:今夜,愿点一盏长明灯,为所有已故的亲人,照亮回家的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