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1岁胡歌,让我看到:重压之下,另一种活法

2023-08-31 18: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8月29日,继“退圈风波”后,胡歌再发文:

“......我对不起好多人,我希望对得起这短暂的一生”

照片中的胡歌留着长长的胡子,头发凌乱,看起来十分憔悴。

一时间,很多人质疑胡歌精神状态堪忧。

作为时刻想要逃离都市的打工仔,十点君却想说,胡歌的“发疯”太正常。

从古到今,厌倦名利追逐,渴望远离喧嚣人群,去追随内心的人。实在不是少数。

陶渊明画像

对于一些人来说,众人眼中的光环和荣耀,也许能带给他们足够的满足。

可对另一些人来说,能带给他们平静的,只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一生。哪怕这种方式,在许多人看来,暂时是不可理解的。

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位主角,他就能深深理解胡歌。

因为他也曾在众人的惊诧声中,毅然远离故土。

用20多年时间,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这个人就是——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

比尔·波特

比尔·波特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上辈子一定是中国人。”

上世纪70年代,正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的比尔·波特,因缘巧合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吸引。

仿佛冥冥中有什么牵引似的,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声音:

“修行比读博重要。”

于是,怀揣一张机票和200美金,他毅然决然飞往地球的另一端——

中国台湾的佛光山,开启了山村隐居的生活。

在这段独处的日子里,他被寒山、拾得、丰干、石屋等中国古代伟大隐士深深吸引,并着手翻译他们的著作 ;

经他翻译的《寒山诗集》,在欧美掀起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那时的美国人可能还不知道李白,但却知道有个喜欢住在洞里的‘寒山’。”

比尔波特深入高山,寻觅隐士

随着研究的深入,比尔·波特愈发好奇:

“像寒山这样的隐士,今天还存在吗”

台湾的和尚告诉他,中国的隐士已经不存在了。但他不信。

于是,1989年,他和摄影师朋友,一起踏上了终南山“寻隐”之旅。

那时的交通和环境不像现在便利。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作为“老外”的比尔波特,往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还要换长途客车、三轮、甚至驴车都要上。

横渡南峰全真崖(《空谷幽兰》配图)

山路艰险,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常常走了一天才碰到一处破败的小庙和茅篷,若能碰上一两位隐士,得一块土豆、一碗糖水已属万幸。

但就在这样艰难的境遇下,他坚持寻访近200位中国现代隐士,记录下与他们的对话和相遇。

并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找到了一生的志业和精神家园。

十二年后,中文版《空谷幽兰》横空出世,20多万册很快售罄,轰动一时。

全世界包括绝大部分中国人,这才知道:在中国,竟然还有这么多颇有修为的隐士,隐居山林,过着和千年前古人一样的生活。

作家安妮宝贝曾这样评价这本书:

“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这也是此书最为普及的意义。”

作家吴晓东说:

他在帮助中国人,整理自己都忽略了的文化遗产。

喜欢旅行的读者,则在他文字的洗礼中,默默记下那些自己向往的旅游之地:

湖北的黄梅庵,江西的大金山寺,广东佛冈的观音山,甘肃敦煌......

用比尔波特的话说:只有真的去走过那些诗人走过的地方,才能真正“听见”和理解他们在说什么。

短短几年,比尔波特在中国大地,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

有人感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能人奇事辈出。

有人惊讶于,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地理,了解得如此广博。

有人则在其中,收获难以言说的感动和惊喜。

用樊登的话说:

“在比尔波特笔下,最吸引人的,不是书里的文化常识,而是一个旅行者的态度。如何旅行,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学问修养。

在这一点上,比尔·波特堪称知行合一的禅者。”

十点君以为,越是浮躁的时代,我们越需要一处精神的净土,安歇我们忙碌的灵魂。

所以这个初秋,我想把这套《比尔·波特行旅中国》推荐给每一个——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对远方和诗意心存向往的读者。

全套4册,包含比尔经典口碑之作,让你在一个个有趣味,涨见识的故事中,重拾内心的宁静。

《空谷幽兰》,带我们透过终南山200多位隐士的生活,看见浮华时代的另一种生活哲学。

他们日出诵经,日落冥想,三餐素食,一间房一张床,过着和一千年前的古人一样的生活。

《禅的行囊》,比尔·波特走遍大半个中国,追寻6位禅宗祖师的足迹。

一本书,讲述中国禅宗的“前世今生”。每个人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都将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生活良药。

《寻人不遇》,是69岁的比尔波特,对中国古代36位诗人的朝圣之旅。

在这些诗人的坟墓前,比尔忘情地吟诵他们的诗句,凑在旁边的当地村民一开始只是看热闹,后面竟也被感染着一起大声背诵。

这种强烈的仪式感令他久久难忘。

《江南之旅》,开启一趟为期30天,横跨3000公里的江南文化旅程。

徐霞客的墓,苏州的园林,陶渊明的故乡,赤壁之战的悬崖......

打开这本书,你会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你也渴望看见另一种生活,用中国文化的山水哲学,治愈疲惫的内心。

原标题:《41岁胡歌,让我看到:重压之下,另一种活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