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可是东北,大份便宜的盒饭不是很正常吗
原创 王文静 风味星球
自从刷手机视频成了生活日常,我的南方朋友总会时不时转发我“东北盒饭10块钱,自助管饱全是肉”的视频,通常还会附带多个感叹号,表达东北盒饭对她的诱惑。
“东北是在用另外一种货币系统吗!?” 刚在盒马和山姆采购完4位数食物储备的她,大概正对着手机屏幕满脸的不可思议。但这对东北人来说并不稀奇,大份便宜的东北盒饭,不是一直理所当然存在吗!
热气腾腾排开的数十个不锈钢菜盘子里,是占据一年四季的肉段、肉条——每家都必定在肉段上拿出看家本领——或煎或炸,做成锅包肉、干炸肉段、软炸里脊,亦或与豆角、茄子、土豆、酸菜在一起炖。五花肉软烂,素菜厚实绵软,阿姨的大长勺总是在你递过来的餐盘里堆起一座座小山,你必须拿出气势大声呼喊:“可以了!停手!”,她们才不会在冒着热气的菜盆里继续盛下去。
“绝不能让一个东北人饿着走!”大概是每个东北盒饭阿姨的入职宣言,而盒饭对东北人关照,从我父母那代就开始了。
东北山区坐落着大大小小的林场,林业工人伐木、削片、管理苗圃,野外作业要求大家必须自己带饭。几乎每个早晨,厨房掀起声势浩大的油烟,伴随煎炒烹炸的“劈里啪啦”将睡梦中的人吵醒。
是的,东北乡下孩子的早餐是炒菜和米饭。自家菜园里的蔬菜成为首选,春天的酱焖小白菜、夏天的黄瓜炒鸡蛋、秋天的萝卜炖牛肉、冬天的渍菜粉。即使在一个糟糕的厨师面前,它们也会散发天然的香味。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你很难指望一个睡眼惺忪、象征性抹了一把脸的小孩儿起床后立刻胃口大开——即便软糯的肉皮炖豆角看起来是那么诱人。通常夹了两三筷子,他就会以上学快迟到之名从椅子上滑落。
幸福的自然是大人们,把几乎没怎么动的饭菜塞进自己的铝饭盒,豆鼓得几乎裂开的油豆角被放平,浸在菜汤里晶莹剔透的肉皮搁在了豆角上面,劳动人民的必备品老虎菜屈居饭盒最小的格子,饭盒盖四角被狠狠地按压下去。每人兜里的那盒饭,都是来自家里的爱的秤砣,沉甸甸的,没压个两三斤都显示不出家人的爱的厚重。
压得太久,家中铝饭盒装载的爱也成了负担。小孩子偶尔会好奇不同饭盒里饭菜会和家里的有何不同?当然,每次总会有一个严厉中带着点虚张声势的声音彻底将你惊醒:都是一样的,非得要吃外面的,是不是@#¥%!
责骂当然阻挡不了孩子对盒饭产生的好奇,为了吃一口外边的盒饭,他们寻遍机会。
初高中时代,终于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盒饭。比起饭菜千年不变的学校食堂,门口推着自行车的盒饭流动摊成了午休的快乐源泉。菜品繁多、便于携带的盒饭蹲守在学校门口,知道每个人名字的盒饭老板把大锅炒出的小菜随机盛在饭盒内。
二素一荤的搭配,素菜囊括一个人能想到的所有东北菜:清炒土豆丝、酱茄子、油焖椒、西红柿鸡蛋、拍黄瓜……荤菜则是永恒的三足鼎立:炸茄盒、锅包肉、溜肉段。中午下课铃响,大家一路飞奔,穿着白色厨师服戴着蓝套袖的大爷把装在保温箱里的盒饭塞进你手里,没有意外,一只胳膊将你拨到一边,为后面的同学腾出位置。
白色塑料盒套着黄色橡皮筋,价格3元,菜不由你选,更像一只只盲盒。你会买到最合胃口的油焖椒+西红柿鸡蛋+炸茄盒,油焖椒是牛角椒和甜椒的混合体,兼顾能吃辣与不能吃辣的同学。
西红柿鸡蛋不放葱花,却放了许多糖。茄盒里塞了猪肉大葱,大葱可忽略不计,面糊里似乎放了两个鸡蛋,咬一口松松软软,茄子瓤入口即化,肉馅鲜嫩多汁。不小心掉到饭盒里的小碎渣也会小心翼翼地塞到嘴里,不允许有任何的浪费。当然,运气不好的时候也会买到平平无奇的辣椒炒芹菜+拍黄瓜+溜肉段,更会买到是从小就拒绝食用的韭菜、香菜。无论发生哪种情况,要么享受不亚于中奖的喜悦,要么找到合适的人交换饭菜。
所以,中午的盒饭时光,是分享秘密的时刻,也是青涩爱恋偷偷冒头的时刻,更是一些勤奋的人一天之中很难得的放松时刻。当你和你的同桌正为饭盒里的唯一一块炸茄盒、一份锅包肉、一口溜肉段的美味惊呼不已——其他人早已将空空的饭盒扔进垃圾桶,戴上耳机,一头趴在桌子上,进入要为努力学习必做的事:午睡。
步入大学,步入工作,盒饭还是一如既往的在东北人的生活里起着重要的作用。
带有“盒饭”字眼的小饭馆开了起来。它们用铝饭盒或搪瓷盆盛着酸菜白肉,把子肉等各种东北式家常滋味,既满足人们的怀旧需求,也填饱每个选择困难人的胃。偶尔店家还会自制血肠,搭配一碗免费赠送的酸菜汤,一顿不过十几块,品尝到的却是记忆里的味道。
也有大学食堂形式的盒饭专营店,炸鸡腿、咸鸭蛋、淀粉肠、芹菜炒粉、老汤干豆腐等东北菜在餐台前统统亮相,专门应对“随便”星人。每当他们以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情表示对中午/晚上吃什么真的毫无灵感时,不要着急,拉着他们去XX路XX食堂,他们一定会将嘴角咧成优美的弧度,并在食物的美味与可支付的账单前忘了AA制这件事。
此外,还有一种小推车:车上贴着红色胶带拼成的“十元”,大喇叭用东北话播报菜名,盒饭摊里不仅有锅包肉、红烧肉、小鸡炖蘑菇这样的东北菜,麻婆豆腐、水煮肉片等少量川菜也位列其中。下班了,走在回家的路上,与卖盒饭的小推车不期而遇。你的目光转向它,扎着围裙的老板果断扔掉手里的烟头:“猪头肉自己烀的,尝尝,好吃。”站在一边啃猪蹄的老板娘眼看就要将手里的一片肉放进你嘴里,你不得不停下脚步接受夫妻两人的倾情推荐。可口的食物多一点点,加班的疲惫就少一点点。
大概是东北人太熟悉用15元以内的价格吃到丰富多彩的肉菜大菜硬菜,很多人去了一线城市深感不适。比如我妈,刚去上海找我弟弟不到一个月,面对当地的物价十分错愕。牛肉面三十八块一碗,荷兰豆十三块钱一斤——后者她甚至此生从没有买过,只认为是存在于自己小菜园的常规滋味。这件事解决的方法就是立刻召集众多东北亲戚,这个给她买十斤猪肉绞成肉馅邮寄过去,那个从瓜地买十斤香瓜邮过来——据说即便算上昂贵的快递费,东北的物价还是比上海便宜。
毕竟这些都是常年在东北菜市场寻找低价菜、看到高价一点点都能按兵不动的一群人,是随随便便从某个着急回家的小商贩手里,就能买到物超所值豇豆茄子土豆的一群人,他们对价格的认知潜藏在东北的早市和盒饭摊里,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什么价格,50元内到底能吃到多丰盛美味的东西,没有人再比东北人更清楚了。
本期作者| 王文静
编辑|梅姗姗 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风味人间》第二季 小红书@博特、熊猫大卷卷、柠檬炒番茄、冰澈大人
原标题:《这可是东北,10块钱吃44道菜不是很正常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