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报刊文:用摊派方式刺激消费一点都不贴心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金华东阳市花园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花园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村民和员工充值到南通家纺城消费。花园村花园集团称,此举是为给入驻商家信心,是提倡充值,并非强制要求。
对企业而言,“真金白银”的消费确实是最直接的刺激。何况,就像花园集团发文里讲的,当地又是招商引资,又是辛苦筹建,对待前来入驻的企业,尽心尽力帮助它们或锦上添花、或渡过难关,从情感上说也算是用心良苦。
不过,凡事如果违背了程序正义,就很可能会“好心干了坏事”。公开发文要求花园村村民带头充值消费,还要按人头定标准,层层统计、网格上报,恐怕属于摊派消费的方式。这样做,不仅容易引发村民的抵触,也无法让市场建立信心。如果商家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刺激消费”的便利,还有动力提高效率、改善品质吗?
村委会如此干扰市场规则的做法,也许只能是饮鸩止渴而已。一方面,公权力和市场交易之间,应该各有各的边界。就像我们常说的,“让市场的归市场”。一旦权力乱伸手,即便看起来能达到速成的效果,最后也会从根子上伤害市场对公平交易的信仰。设若消费者被一纸公文逼着买一堆床上4件套,他们究竟会对这个家纺市场产生怎样的情感关联呢?
另一方面,市场信心究竟是什么?这信心的基础应该是真实的消费意愿。着力提高商品的性价比,或是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都是提振信心的常规路径。走正道、守初心,才能真正释放消费潜能。
摊派消费的初衷无论多么美好,结果必定是“几败俱伤”的。要打造让市场主体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营商环境,并不是一味去拿权力讨好商家或资方,而是要恪守法治与规则的谦抑精神,重在减负、重在引导。至于“村干部都是自愿充的”等说法,在事实面前,似乎也丧失了辩驳的意义。
家纺城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干的不应该是一锤子买卖。以资源错配方式强扭的消费火爆之“瓜”,无法真正产生“甜”的结果。今年7月中下旬,《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对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怎么促进、怎么壮大?最起码的要求,是不能偏离市场的轨道。越是珍爱民营经济,越要保持基本距离。就像涉事家纺城里的家纺产品,当地真要关心其销量,哪怕帮商家搭建直播渠道,也好过摊派消费。
市场信心急不来、营商环境乱不得,再“贴心”的刺激消费之举,也要尊重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要考量经济大局的长远之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