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借鉴深圳经验,推进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 导语:
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天山经济论坛暨伊犁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8月18日在霍尔果斯隆重召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研究员郭万达作题为《借鉴深圳经验,推进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主题演讲。
借鉴深圳经验,推进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郭万达
(2023年8月18日)
一、深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经验借鉴
1.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一批增长引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从全球科技发展看,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仍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是持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创新需要的正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健康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都是制造业,制造业正在重新成为各国的重要发力点。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正在带来新的变革。从Gartner、德勤、腾讯研究院、阿里达摩院、百度研究院等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总结的科技发展趋势看,数实融合及衍生的新型数字技术正成为未来5-10年的关键技术创新。大模型、大应用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在算法层面,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成为近两年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国大模型产业化应用呈现两种并行发展路径,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紫东太初等通用化大模型快速打造跨行业通用化人工智能能力平台,从办公、生活、娱乐向医疗、工业、教育等加速渗透;垂直领域的专业类大模型则发挥纵深优势不断深化落地,提供针对特定业务场景的高质量专业化解决方案。大模型产业化夯实了数实融合基座,数实融合也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生产力已初显雏形,制造业将迎来更深入的AI变革,亟需推动实体经济与元宇宙、ChatGPT融合创新,抢抓时代机遇与全球产业红利。
2.深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进经验
(1)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一无所有”走到“中国硅谷”,深圳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了主动权。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深圳经济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发展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7847.72亿元。到了2022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3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1%;工信部发布的三批共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深圳以四个集群跻身榜首。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深圳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路径和现实需求。深圳在2009年便制定了针对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两年后又出台了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为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2013年起,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成为深圳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2018年,深圳提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深圳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提出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深圳目前正面临制造业外迁、增长下降、制造业对经济贡献率下滑等问题,制造强市是解决“深圳问题”的综合方案,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集群发展是深圳制造强市理性的路径选择。
(2)深圳“20+8”产业集群的特点是补链和强链。
深圳提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是三个字:芯、智、融。芯是芯片,包括网络和通讯产业集群(网络通讯芯片,重点是基带芯片、光通信芯片),以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重点布局12英寸硅基和6英寸及以上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等。智是智能,包括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智能电网等。融是融合,包括工业母机,精密仪器,数字创意,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大健康,海洋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3)深圳注重制造业创新载体的示范引领。深圳拥有灯塔工厂、母工厂、专精特新等多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载体,已形成多层次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格局。通过各类平台作用,可融合各行业之间的创新,同时又能解决共性的、关键的技术问题,使得深圳先进制造业百花齐放,而且在先进制造的各个领域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支撑,为国家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示范。具体来看,深圳实施了“灯塔工厂”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标杆智能车间、无人工厂,对企业实施的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按技改支持政策予以重点资助。深圳积极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打造“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大力培育跨行业跨领域、行业级、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标杆;每年遴选100个重点工业园区推进网络升级改造,按照改造方投入费用一定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同时,深圳还遴选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方案提供商等服务机构,以政府采购、公益服务等形式,每年为2000家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服务、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
(4)深圳注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深圳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深圳市场主体竞争力、影响力、创新力三力突出,既有像华为、腾讯这样的世界级一流企业,也有各类创新力强的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大量活跃的个体工商户,类型丰富,发展迅速。这些企业是深圳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6个90%树立深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圳并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地方,却是全国最富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很大程度上充分发挥了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目前深圳已形成“6个90%”的创新形态,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5)深圳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为政策落地生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建立了“六个一”工作体系。深圳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坚持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份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逐步实现“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联盟、一团队”,做到专员负责、挂图作战。二是推动“四链”协同发展。深圳以产业链为核心、以创新链为引领、以人才链为支撑、以教育链为根基,围绕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五大环节,实施“强基”“突破”“加速”“融合”“汇聚”五大工程,推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人才链、围绕人才链完善教育链,促进科产教融合发展。三是形成短、中、长期政策体系。深圳接连出台多个“30条”,着力解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又及时出台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的政策,既着眼当下的稳增长,更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短、中、长期政策体系。四是规划建设20大先进制造园区。深圳围绕为20大产业集群提供高质量空间保障,选取产业基础好、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打造20大先进制造园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阵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形态,完善产业集群生态,培育产业发展动能,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形成了错位协同发展、高端要素集聚、核心功能突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格局。
二、伊犁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优势
1.承接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优势
一是“两霍两伊”一体化等战略提供了政策支持,能够带动伊犁州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伊犁州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自治区和州政府的政策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百亿级园区,伊犁州“十四五”规划也强调,承接东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发展以半导体元器件加工、智能终端、网络设备制造和视听产品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加快推动“两霍两伊”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二是霍尔果斯已形成集新型电子材料、半导体封测、电子元器件、信息终端组装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具有承接各类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基础和能力。霍尔果斯已在电子信息多个领域形成集聚效应,如半导体原材料产业园、信息产业园在半导体封装测试、芯铜线缆电子线材加工、钢化膜等项目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清水河园区也引进了汽车电子产品、LED模组、电子元器件和智能手表等领域的多个重点企业。以半导体封装测试为例,霍尔果斯在2020年引进了霍尔果斯三优富信半导体精工有限公司,打造了总投资100亿元的霍尔果斯三优富信光电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从立项到投产仅用45天,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特区速度”,吸引了多家半导体封装测试类产业链企业落户,很快在园区形成了产业集聚。
2.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优势
一是新能源领域具有资源丰富、企业主体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全的多重优势。伊犁州近年来立足能源资源禀赋,持续在能源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推进光伏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伊犁州能源资源富集,煤炭资源丰富,是新疆四大煤田之一,光伏风电资源也比较丰富,新能源装机占总电力装机规模的50%以上。其次,伊犁州在新能源领域涌现出了多个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新疆中超新能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覆盖疆内新能源市场及远销中亚。第三,伊犁州在多形式新能源综合利用领域积累了经验,目前正在推进实施农牧光互补融合发展示范、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网源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微小电网建设、光伏绿电制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此外,伊犁州光伏产业链丰富,自2012年起已建成11家光伏电站和1家风力发电站。
二是新材料领域已形成聚氨酯、硅基、煤化工等多个新材料产业链。在聚氨酯新材料领域,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推动聚氨酯全产业链新材料产业发展,配套发展可降解塑料等材料化工以及综合利用的产业。在硅基新材料领域,伊犁石英矿、工业硅、单晶硅均处于自治区硅基产业链集聚区,已开工年产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在打造硅基产业集群。在煤化工新材料领域,伊犁州依托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煤化工龙头企业,正在打造集天然气、重芳烃、多元烃、混合酚、硫铵于一体的煤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在稀有金属新材料领域,伊犁州最近新发现“剧毒金属”矿,储量高达200万吨,对军事和科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三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出口基地和产业园区优势。伊犁州已形成以奎屯铝制材料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出口基地,正在以汽车及零配件、电气设备等组装加工为主,打造装备制造业向西出口产业基地。伊犁州正在加快建设霍尔果斯南部产业园区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2000亩;及清水河配套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建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同时,伊宁园区也正在培育发展智能电气设备、智能农机设备、建筑工业化装备、工程机械,形成出口导向型装备制造集群。
四是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大龙头企业优势,拥有伊犁州首家A股上市企业。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1301)于2022年12月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伊犁州首家A股上市企业。在上市企业“雁阵效应”下,伊犁州已形成以川宁生物等药品出口为主的生物制药出口基地,并形成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龙头企业集聚优势。以川宁生物为链主,依托康臣药业(现代中成药)、芯团医疗生物(生物制剂、康复医疗设备)、瑞诺生物(核苷和氨基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宁新生物等项目建设,伊犁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大提升。
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伊犁州“8+1+1”产业集群既有传统资源型优势产业,又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煤炭煤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体量较大,是伊犁州稳增长促就业的“稳定器”,也是催生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前提。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伊犁州“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力抓手,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通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向中高端迈进,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4.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优势
第一,伊犁是中国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发展势头强劲,中亚五国广阔市场为伊犁向西开放提供了良好机遇。2020年7月,“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建立;2022年1月,中国与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我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愈发密切。2022年我国对中亚国家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42%,2023年一季度我国对中亚国家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121%。
//图1 2023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增速变化情况
第二,新疆已具备建设上合自贸试验区的基础性条件。除土库曼斯坦以外的中亚四国,均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伊犁正积极申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和塔城片区,未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品出口将享受更多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贸优势进一步加大。
5.口岸经济的优势
首先,依托区位资源、口岸物流平台优势和智能化建设,伊犁州将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吸引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优势企业集聚。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是我国最大的常年开放铁路客货运输口岸,开行线路达77条,辐射境外18个国家、45个城市和地区,已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黄金通道”。2022年,从霍尔果斯直达中亚欧地区的中欧班列数量达7068列,占全国中欧班列数量的44.29%。搭载中欧班列经霍尔果斯出口的商品种类主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包括电子元件、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玩具和服装百货等。其次,霍尔果斯具有口岸通关便利化以及与欧亚国家联通的优势,将助力园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度和附加值,进一步增强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品的贸易综合竞争力。霍尔果斯口岸已开启落地签证业务,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实现落地签证的陆路口岸;通关速度快,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首创、世界唯一一个封关运营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和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为突破口,伊犁州正在着力打造全国首个跨境自贸区和与欧亚国家互联互通“试验田”。今年以来,霍尔果斯进出口更是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随着霍尔果斯综保区、边民互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先后获批设立,中亚等周边18国商品均可经此进入中国市场,未来霍尔果斯的口岸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图2 2023年霍尔果斯对外贸易增速变化情况
6.优质高校资源的优势
伊犁州拥有伊犁师范大学、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具有丰富的科教人力资源,聚焦伊犁州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学科设置、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支撑。以伊犁师范大学为例,拥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水平高校对其实施对口支援合作,为其发展相关学科提供了合作支撑。同时,伊犁师范大学还拥有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可以支撑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学科,拥有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重质碳资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伊犁州LED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相关的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还有新疆凝聚态物理与光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为伊犁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和平台支撑。
7.国资国企的优势
首先,伊犁州国资国企数量多,近几年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纳入国资报表的伊犁州直国有企业228户,资产总额2112.7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次,伊犁州第三产业突出,具有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双循环”的能力和优势。伊犁州直国企中,一二三产国企分别有22、35和171户,资产占比分别为5.8%、8.8%和85.4%。围绕产业集群建设,伊犁州直国资正在组建数字信息产业、矿业、能源、水务、现代商贸物流等一批集团企业,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
三、发展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统一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加强规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效果广、关联因素多,具有先导性、战略性等特征,需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战略引导作用。建议紧扣当前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推动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升级创新发展的顶层规划,研究制定《发展壮大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的意见/实施方案》,推动集群一体化、协同、高效发展。同时,研究编制伊犁州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创新主体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全面提出重点领域、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二是明确重点产业。立足伊犁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建议优先聚焦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5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探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工作机制,协同推动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现资源要素配置合理化和效益性。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升级创新的薄弱环节,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发挥好政策组合拳效力,精准提升集群升级创新发展能级。
2.打造产业集群集聚区
一是打造分工明确的产业集聚区。研究制定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系统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突出先进制造业主体地位,因地制宜打造“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集群发展新路径。
二是明确集聚区重点方向,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国家级园区优势,重点发展精化工、聚氨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发挥霍尔果斯的区位、政策、开放优势,在霍尔果斯“一区三园”重点发展机电装备、电子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助力“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其中,霍尔果斯口岸园区重点打造新材料、电气设备加工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清水河配套园区重点打造电子产品加工、新材料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伊宁园区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机电装备等领域。
3.打造飞地园区和反向飞地园区
一是发展飞地园区,做强开放平台。借鉴深圳喀什飞地园区的成功经验,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江苏省,做好前期规划研究,探索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飞地园区”。依托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内领先优势,加快推动江苏援疆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发挥集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苏州援疆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南京援疆产业园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智慧城市产业,江阴援疆产业园智慧呼叫产业等产业园和重点产业建设,实现互补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是积极探索反向飞地模式。借鉴浙江衢州绿海飞地(深圳)产业园等反向飞地经验,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江苏省建立反向飞地园区,找准契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入点、着力点,将粤港澳大湾区和江苏省的产业、技术、资本、渠道、服务等优势与伊犁州的资源、空间、市场、要素成本等优势充分对接,打通伊犁州对创新资源的迫切需求和发达地区高端资源充沛供给的通道,实现需求链与供给链的有效对接。
4.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一是引进培育与伊犁州产业需求匹配的新型研发机构。针对伊犁州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共性需求,引进培育一批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和科研攻关,加强对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其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支撑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等考核评估。
二是加快落实“四方合作”机制。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编制“四方合作”落实行动方案,加强与科技部、中科院、深圳市、自治区的对接。围绕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引进中科院、深圳市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在伊犁设置分支机构,积极争取优质创新资源向伊犁拓展。
三是加快培育集群促进机构。依托州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主体,大力发展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培育服务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集群促进机构。建立“集群联盟+专委会”的管理咨询体制,有效建成产业集群促进机构体系,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型集群治理模式,助力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
5.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
基于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构建产业集群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伊犁州“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联盟、一协会”的“六个一”体系,精准高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打造“一个基金”。探索设立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专业化投资基金,支持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功能,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形成“政策性扶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深圳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目标规模均为50亿元,建议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专业化投资基金初期目标规模可设为2-5亿元,支持州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后期根据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可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中探索设立专项基金,并与中央级、自治区级基金进行对接配套,进一步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引导各类专业化基金的设立。
二是打造“一个展会”。依托霍尔果斯口岸优势,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为基地,打造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展会品牌,研究打造“中国-中亚战略性新兴产业博览会”的可行性,积极招引更多优质会展项目、会展资源落户霍尔果斯,打造辐射中亚、欧洲的国际会展之都。根据产业方向设立专业展会,以专业展会助力各产业上下游企业找市场、促合作、拿订单,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打造“一个论坛”。借鉴“天山经济论坛暨首届伊犁经济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经验,做好做大天山经济论坛和伊犁经济发展论坛的品牌,围绕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定期举办论坛,邀请国内知名科研机构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家、企业界代表出席,为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四是打造“一个联盟”。成立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联盟,开展产业政策、知识产权、金融等服务,打造促进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后期针对每个产业集群,逐步配套一个产业联盟。基于川宁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优势,可率先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汇聚伊犁州生物医药产业优质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
五是打造“一个协会”。由行业(产业)主管部门推动发起成立相关领域社会组织,构建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协会,打造成为聚焦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专业智库,助力伊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6.建立与中亚五国市场开放的机制
一是解决突出瓶颈问题。加快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口岸与腹地联动性不强等制约伊犁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打造更加便利、智能、高效的开放发展环境。
二是探索建立上合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及其他口岸,共同建立上合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中亚四国的便利化合作。
三是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以中哈合作中心、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为依托,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申建工作,进一步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
四是探索构建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基于伊犁的区位优势,申请承办“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中国+中亚五国”智库论坛、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等各类论坛,建设中亚商务会展中心,加强与中亚五国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往来互动,探索形成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