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到别人,观照自己:《琳琅集——海外汉学家访谈录》出版
8月18日,《琳琅集——海外汉学家访谈录》在南国书香节现场首度亮相。
《琳琅集——海外汉学家访谈录》,南方日报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
据悉,该书由13篇深度访谈集合而成,与知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伊维德、汉乐逸、司马富、比尔·波特、顾彬、柯雷、孙康宜、包华石、毕罗等展开对话,既涉及前沿学术问题的探讨,又讲述汉学家与中国结缘的人生故事,新见迭出、妙趣横生,呈现出一卷当代海外汉学家鲜活的人物群像。辑录于该书的首篇访谈《宇文所安结缘中国古典文学:和唐诗谈恋爱,对宋词有话说》斩获2022年广东新闻奖二等奖。
海外汉学历史悠久,累积的学术成果洋洋大观。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大量翻译引进西方学术著作,海外汉学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部分。“琳琅集·海外汉学家访谈”系列的受访者包括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宇文所安、哈佛大学荣休教授伊维德、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柯雷、美国著名汉学家司马富、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艺术与文化教授包华石、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荷兰著名汉学家汉乐逸、美国著名汉学家龙沛、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耶鲁大学首位华裔女性系主任孙康宜、意大利著名汉学家毕罗、韩籍在日汉学家金文京等文史哲艺术领域海外汉学研究巨擘。
书中,海外汉学家所研究内容广泛,唐诗宋词、汉字、书法、古典名著等细分领域皆有涉猎。若细读,读者将惊喜地发现,自己原以为熟知的领域,竟仍有诸多全新视角的精妙解读。如诗歌,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宇文所安在访谈中说: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里一直被人欣赏,但是人们把它作为一个类型化的“中国诗歌”来欣赏,这是我想改变的。我想向英语读者展现独特的诗人和独特的声音,而非笼统的“中国诗歌”。
又如关于才女,美国著名华裔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荣休讲座教授孙康宜发现:与西方这种排斥女性作家的传统相反,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流行表彰才女的风尚,才女被称为“女史”“彤管”“女博士”。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文化传统比中国更注重女性的文才了。
当今的中国已是“世界之中国”,中国的发展立足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土壤之中,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刻体认,也亟须来自域外的、他者的学术视野。
负责该书出版的南方日报出版社社长周山丹表示,“希望《琳琅集》能为读者公众勾勒出当代海外汉学的发展概貌,展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遇、交流、融通与碰撞,抉发中外学术蕴藏在多元景观中的‘貌异心同’——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对人类及其命运作永恒的观照。”
名家推荐
中外交流,文明互鉴。海外汉学家从独特的视野对中国文明表达他们的思考,为中国的学术界提供一种新的角度。而《琳琅集》则从媒体的视野对这一群体进行观察,涉及他们所擅长的中国历史、哲学、思想史、文学、艺术、民俗等诸多领域,以深入浅出的笔触为公众展示他们广博的学识和崭新的视野的同时,深挖其人生的“中国故事”,从而呈现出更加立体、丰富、饱满的当代汉学家群像。
——康保成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确是这部海外汉学家访谈合集予人的印象。它展示的不是一本本艰涩的学术著作,而是一个个学人练习汉文行走山河大地徜徉于诗歌文献翰墨书画之间的鲜活历程。最初触动他们走上研究中国文化之路的,可能是一个方块字,一声铿锵的音韵,一位漂亮女孩。后来从翻译开始,便在语言交换中发现新世界,看到别人,观照自己。他们从现在回到过去,自远古通往未来;在当代诗歌听到《诗经》的回响,在工人身上看见立地成圣的可能。他们致力拨开中外东西男女二元对立的雾障,在文本小异中窥见普世人性宇宙大同。他们提醒我们不要盲信所谓的“西方方法”,而更相信平等相处,畛域无分。毕竟,终极的理想,应该是把这个“他们”也消解掉,最终只剩一个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的共同体——“我们”。
——程美宝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
海外汉学是一项多重对话工程:与文本对话、与理论对话、与中国对话、与世界对话。《琳琅集》更说明它是鲜活的人与人的对话。对话所呈现的不只是客观的成绩、现实和问题,更是个人的情怀心性、时代的感觉结构,以及对中国永恒的热情与关切。众声喧“华”,如鸣佩环;金玉良言,满目琳琅!
——季进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