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我们谈论“上海台北城市论坛”时,我们在谈什么?
8月30日,“2023上海台北城市论坛”(简称“双城论坛”)将在上海举行。台北市市长蒋万安将率团来沪出席论坛。
自2010年起,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坚持每年举办,两市在多个领域建立起交流机制。过去三年,论坛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采用视频形式进行,今年再度回归线下,恢复面对面的交流。
这一城市交流平台有何特点,有何价值?对于今年的论坛,我们可以期待什么?对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盛九元、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秘,和两位多次参与论坛的学者聊了聊。
和平之舟、亲情之舟
澎湃新闻:过去参与双城论坛,您有怎样的感受和收获?
盛九元:参加双城论坛这么多年,我有三个感触比较深。一是论坛在不断地贴近市民的需要。一开始是一些较为宏观的双城交流协议,后来有了更多具体的内容,比如帮助台北培训运动员,开展围棋交流等等。参加论坛的人年龄层次分布越来越广泛,论坛也越来越贴近基层的社区民众。
二是更贴近两市的实际发展需要。疫情期间,两市之间特别强调远程教育、应急管理的交流,比如怎么样管控疫情,怎么样应对疫情的突发。议题的选择有具体的情境,非常贴合实际。
三是更大的面向,就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比如说数字经济,现在是全世界方兴未艾的潮流。两市之间就开始强调怎样借助自己的发展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这是面向未来的议题选择。
贴近市民的需要,贴近城市发展的需要,贴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是双城论坛具有生命力和活力,能够持续发展的动能所在。
李秘:双城论坛由上海和台北两地轮流举办,已经成为两座城市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就过去参加双城论坛的经历而言,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上海和台北,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都对双城论坛有很高的热情,都积极参与和支持。
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论坛对上海和台北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帮助,二是双城论坛突出城市治理的主题,相对来说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小。
第二个感受是通过双城论坛和城市交流,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两个城市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比如上海实现了垃圾分类、12345市民热线、快速补办身份证等。这些进步都在与台北的交流中取得了不少经验。而台北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监测治理、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也从上海获得了不少的经验。
从这里,我们真的要说,交流比断流好。
澎湃新闻:上海和台北两座城市之间有什么渊源?为什么能够形成这样的双城交流机制?
盛九元:两市之间的这种交流合作,有三方面的特点非常突出。
第一,上海和台北分别是两岸最大的经济发展中心。尽管两市的地理面积和经济发展规模都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作为带动两岸经济发展的龙头角色,两市之间有很好的合作切入点。
第二,两市的渊源可以从文化角度来讲。实际上,台北的市民结构里面有很多海派文化的特色。上海的城市精神说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外来人口很多;其实台北城市中外来人口也非常多,它的包容性也是很强的。所以在这点上,两市之间城市发展的特色也有相通之处。
第三,两个城市都在不断追求国际化,追求城市治理的进一步提升。这个过程当中,也就形成了双方共同的需要。
其实这三点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不断追求卓越的城市,它们与城市的脉动都紧密相关,这些特点使得两市有很多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需求。
李秘:两个城市渊源很深,彼此也有很强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台北有很多店铺的起源都是上海,台北市民也有不少人的籍贯是上海。上海街面上,很多店铺也来自台北,很多台商、台干、台青在这边工作、学习、就业和创业,这方面的渊源和连结就更多了。
当然,这两个城市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台北面积不大,人口大约也就是200来万。它是一个小而美的城市,在很多方面做得比较精致,这也跟上海的城市精神有些契合,有很多值得上海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上海的特色和优势非常明显。这样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发展理念、治理经验都是非常先进的,也是台北愿意借鉴的。
总体上说,这两个城市有很强的历史人文连结,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不但没有影响到两个城市的交流,反而增进了彼此交流的空间。
澎湃新闻:当前两岸形势下,双城论坛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
李秘:当前局势下的双城论坛,如果打一个比方,就像是一叶扁舟,行驶在风高浪急的台湾海峡。
双城论坛首先是一条和平之舟。这几年,双城论坛这条小船备受台湾政治力量的考验,仿佛一直在风雨中飘摇。但它始终在坚持着,因为它承载着上海和台北两地市民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的共同愿望。
双城论坛还是一条亲情之舟。过去几年,两岸各项交流以灵活的方式持续进行,双城论坛也通过视频会议继续举办。这说明,两岸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是切不断的。面对面的交流恢复后,两岸之间一定能够进一步累积善意,增进互信。
盛九元:两岸关系现在处在一个较为困难危险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双城论坛的举行首先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尽管两岸关系的紧张状态在持续,但是双城论坛始终在延续和发展。
其次,双城论坛始终没有中断,也显示出两岸关系不管怎样变化,发展的希望在民间,动力在民间,基础在民间,这一点没有改变。
第三,双城论坛最大的特质就是官方色彩。这也表明只要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有共同的政治意愿,只要我们本着求和平、求发展、求稳定的政治态度,实际上两岸之间的交流往来,是可以持续稳定往前发展的。
新趋势、新发展
澎湃新闻:对于今年的双城论坛,您有怎样的展望?
李秘:我希望今年的双城论坛,能够本着“九二共识”,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精神,达成更多的共识,签署新的交流合作协议,不断落实和扩大上海与台北的交流与合作,擦出新的火花。
以双城论坛恢复线下举办为起点,我也期待上海与台北的各项交流都能全面展开。今年以来,台北各界到上海的各种参访交流基本上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我相信这次双城论坛之后,城市交流能够更上层楼,不断夯实两地市民的亲情友情,扩大两地的经济社会连结,让更多民众从这样的交流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也相信这次双城论坛一定会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相信会有更多的台湾民众参与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
澎湃新闻:双城论坛重新回归线下交流,会有什么变化?
盛九元:长期以来,双城论坛的举办都是线下方式,对于推动两市的交流、民间的互相往来还有精细化的战略,作用都非常凸显。这几年采取线上方式,也是受到特殊的环境和条件限制。能够以线上方式维持下去,表明了这种双城交流的实际作用,它的基础是存在的。但是跟线下相比,线上交流总归是缺少了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
现在恢复线下交流,首先肯定会进一步有助于双城论坛交流的深化和持续。其次,这也充分显示出随着疫情的结束和情势的变化,两市之间的交流恢复到常态化,那么对于未来这种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此外,线下交流恢复后,两市的民间交流和机制化合作,能不能在过去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这一次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和试金石。
李秘:相对而言,线下交流有线上交流所没有的优势,特别是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进亲情友情和互信。
这次论坛上,台北方面会有不少各界代表人士来到上海,也会有很多媒体前来采访。除了论坛本身,台北市代表团和媒体还会有一些参访活动,实地看一看上海的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
相信有更多的台北市民、台湾民众将通过他们的眼睛,随着镜头了解上海的发展和建设。这也会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两岸的未来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澎湃新闻:怎么理解这次论坛的主题“新趋势 新发展”?
李秘:这个主题非常好。它代表了双城论坛从过去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转变为一起向未来。这是论坛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
现在上海与台北面临着一些共同的发展问题,也面临着很多共同的发展机遇。共同面对未知领域,最好的办法是一起找出路,一起找解法。比如数字经济、低碳永续、智慧医疗等,这些都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长点,是新的机遇。
这次双城论坛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可以相互启发,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除此之外,上海与台北在共同把握未来的过程中,将不断扩大共识,建立新的共同历史记忆。
我们不仅有共同的历史,我们还有共同的未来,这将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
盛九元:这个主题其实应该是双城论坛一个永恒的主题。立足这次论坛来讲,它之所以提“新趋势 新发展”,我觉得有两个重要的面向。
一个面向是疫情过去之后新的发展态势下,两市应该怎么合作。另一个则是线下交流方式恢复之后,怎样在新的基础上让双城论坛取得更新的发展,能不能在既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提升。
因此,用这个主题来命名这一届的论坛,应该说有更新的意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