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近零碳 | 魏文栋:绿色低碳产业如何创造新增长点
【编者按】
要实现“双碳”目标,作为产业重要载体的园区和企业,需要探寻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2023年,澎湃新闻推出“走近零碳”项目,将探访园区与企业,深度调研产业绿色转型。期待产学研共济,探究零碳未来的务实方案。
海报设计 郁斐
近年来,公众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气候危机的感知愈加强烈,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正如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魏文栋所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跨时代的治理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进而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除了社会公众,更需要在企业生产端思考,如何实现从绿色走向“低碳”乃至“零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然而,当前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之间仍然面临“两难权衡”,这也成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如何才能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亟需切实可行的破局之道。
魏文栋认为,在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需要考虑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他注意到,当前,中国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全球竞争优势,应该鼓励相关产业和企业抓住国内外绿色低碳转型的机遇,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魏文栋同时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及构建更好的治理体系。
澎湃新闻:绿色低碳的概念是在怎样的国内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在这方面有哪些重要进展?
魏文栋:自上世纪80、90年代起,一些气象学家、大气科学家就注意到,地球的地表温度变化开始出现异常。而现在的很多研究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已经成为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其中,排放量占温室气体约80%的二氧化碳影响最大。
事实上,气候变化是一个跨世代的治理难题,我们必须考虑地球未来的可持续性,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并适应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的影响,而实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治理目标。
对中国来说,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在“双碳”目标下,整个经济社会系统,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将全面转型。就产业界看,“双碳”也意味着发展机遇。
澎湃新闻:碳排放量不同的产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应从哪些方面思考节能降碳?
魏文栋:首先,针对碳排放密集型产业,要逐步从“高碳”转变为“低碳”,可以对高碳工业流程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改造,将高碳排放的过程通过节能降碳改造为低碳。技术方面,比如钢铁生产可从长流程变成短流程,从高炉炼钢变成电炉炼钢,完善废钢回收网络和循环经济体系。工艺流程和管理流程方面,也有能效提升的空间,比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匹配供需,提高能效利用水平。
其次,对于一定要使用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的产业,可以通过零碳和负碳技术,构建更为低碳清洁的新型能源体系,如综合利用光伏、风电、储能,实现零碳的电力供应,发展可再生合成燃料等。
其实,无论是零碳园区还是零碳工厂,目前主要起到试点示范和推动作用。只有通过试点迈出第一步,才能逐步降低技术成本。中国广阔的市场和需求,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和补贴,都有利于推动试点示范项目发展,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在绿色低碳产业不同赛道中,究竟哪种技术路线最终会脱颖而出尚无定论,需要多元布局,鼓励百花齐放,给予各类技术发展的空间。以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为例,这一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彻底改变了全球能源供需格局。
澎湃新闻:践行绿色低碳的动力来自哪里?如何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
魏文栋:中国之所以要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是要体现大国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认为,在推动“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也要在“腾笼换鸟”的转型中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因为单纯以降碳为目标的转型可能会减少GDP和利润,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未必高。但如果通过产业政策去引导和扶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就可能创造GDP和利润的增长点,也会带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动力。
比如,2021年上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 “抓紧部署绿色低碳赛道”,2022年又发布了《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对上海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做出了明确规划。此外,福建宁德和云南曲靖也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中走在了前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要想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绿色转型,核心在于企业一定要先把“绿色低碳”纳入生产经营的重要绩效指标中。只有先将“绿色低碳”作为企业经营目标来考虑,接下来具体需要在什么阶段布局投资,就是一个综合权衡的问题了。因为,现在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相对已经比较明确,所以需要企业首先把“双碳”变成自己的目标。比如,一些外贸企业对欧盟“碳关税”比较敏感,就会意识到绿色低碳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有所影响,并考虑把碳排放纳入到经营目标中。
澎湃新闻:绿色低碳产业在发展中存在什么机遇与问题?该如何解决?
魏文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与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相关,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全球竞争优势。可以说,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了率先转型,抓住了绿色低碳产业的新机遇,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智造”走向全球。
不过,绿色低碳产业链较长,各地在投资和发展这一产业时需要根据自身生产要素情况而定,要考虑产业区域上的差异化,避免区域间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形成恶性竞争和过度投资。因此,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也需要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澎湃新闻:从绿色走向零碳,本质上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有何好的建议?
魏文栋:要实现“双碳”目标,根本上需要科技创新。按照当前的技术水平,要实现“碳中和”的成本很高,只有通过颠覆性技术突破、产业革命才能降低降碳成本,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强产学研共同体协作,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商业模式创新,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技术,还要从政府和市场层面更好地构建治理体系。从国内角度看,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让社会公众对“双碳”目标有足够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要在稳步推进过程中发挥好市场和企业作用,通过市场化的减排机制推动碳的治理。从对外角度看,以一个更加包容的治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产业发展不足,有可能会受到更多的气候变化影响。中国需要承担大国责任,逐步参与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支持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