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学生在基层|退休后,这位音乐大师在社区继续“发光发热”
【编者按】
暑假不放假——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上大、上外等6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百余名大学生分别前往上海16区融媒体中心,踊跃参与暑期“四力”实践活动。
澎湃新闻开设《大学生在基层——“四力”实践活动作品选登》专栏,从中感受大学生们深入小区听民声、奔赴远郊接地气的精神面貌。
她潜精研思,为中国音乐理论研究殚精竭虑;她诲人不倦,在教学一线尽心尽责四十余年;她乐善好施,退休后在社区继续“发光发热”……今天,让我们走近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文明家庭”,徐汇区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钱亦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钱亦平的父亲钱仁康是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生导师,音乐学界泰斗,终其一生投入科研与教学之中。耳濡目染下,钱亦平也决定将“音乐”和“育人”同自己的人生紧紧绑定在一起,成为她奋斗终身的事业。优良家风孕育了一个“教育世家”,除钱仁康和钱亦平外,钱亦平的女儿王丹丹也是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三代七教师、一门三博导”被人们传为美谈。
三尺讲台是钱亦平坚守的“阵地”,自1982年执教以来,她讲课的足迹跨越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坚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打磨好每一节课,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紧跟学术前沿,通过严谨而生动的方式,带领学生们畅游音乐研究的海洋。钱亦平认为,“在学术上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不藏不掖”是作为教师必须遵守的“学术道德”。她也将这一原则贯彻到了极致。2016年,为师34年后,70岁的钱亦平终于退休,此后又接受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返聘,奔波于各类课堂、讲座之间,在古稀之年继续发挥余热,教书育人。
钱亦平两次罹患重大疾病,但一颗充满无私之爱的坚强之心,使钱亦平始终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病魔抗争,即使是住院期间,依然坚持指导研究生修改毕业论文。“我必须对他们负责”,聊起自己的硕博学生,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她为我国培育了70余名硕博研究生,多名学生在她的辅导下收获优秀论文奖。
三尺讲台之外,钱亦平希望用更多方式为有困难的人们提供帮助。2006年,钱亦平了解到云南贫困生的生活处境,感到揪心,便同女儿王丹丹每年向偏远地区贫困学生捐款助学。2007年,作为上音妇委会主任,她为有困难的上音女教工提供援助,并每年资助一位患病老教授,直至老教授过世。从2011年开始,她每年向上海福美专项基金捐款万元,帮助贫困研究生完成学业。2013年起,她坚持每年在上音“筑梦音乐、爱心助学”项目中资助贫困生。钱亦平还留出了20万元的流动基金,长期用于为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尽心尽力,奉献社区
2016年起,70岁的钱亦平退休后,作为徐汇区枫林街道徐家汇花园居民,应邀为小区里的老人们开设钢琴班,并坚持公益教学,分文不取。面对这群“业余”甚至“零基础”的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学生都95岁了,钱亦平每周一次为十余名老人轮流一对一授课,她充分尊重学员的意愿,由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谱,她凭借深厚的钢琴功底现场即兴识谱,做出示范。钢琴班里不少老年人的音乐基础较薄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钱亦平因材施教,耐心地根据每位学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你们肯学,我就愿意教。”与在学校对学生的严要求不同,公益钢琴班里,钱亦平采用“鼓励教学”,她善于发现老人们的每一点进步,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激发学习兴趣,让大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其实,她的老伴因工作用眼过度几近失明,她在担任钢琴班老师的同时,还要照顾好老先生的生活起居。
每一学期结束,钱亦平都会在居委组织一场钢琴汇报演出,为学员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黑白琴键之上,悠扬的琴声从苍老的手指中缓缓流出,映射着“夕阳红”最美好的模样。钱亦平因病住院期间,学员们依然坚持练习,时常通过视频向她汇报练习进度;即使不能探视,钢琴班的老人们也自愿集体前往医院门口,为她加油打气。钱亦平和她的学员之间,建立起一段段深厚而动人的白发师生情。
此外,钱亦平对居委会和物业工作人员平日里的付出始终心怀感恩,她曾为小区物业工作者捐款14000元,逢年过节也都会送上各类食品作为工作“福利”。以心换心,钱亦平的善举感动了小区里的许多居民。
如今,她一边积极与疾病抗争,一边指导研究生修改毕业论文,还和女儿一起完成父亲钱仁康未竟的著作。做人低调、做事踏实,尽心尽力、助人为乐,这是钱亦平一家三代贯彻始终的家训,也是她一生坚守的人生态度。
(原标题为:《德艺双馨,积极行善!这位音乐大师坚守爱的信念|道德模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