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桨声灯影”里探寻美育 阅美南京《写给朱自清的一封信》主题文学月活动正式启动

2023-08-28 09: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百年前,朱自清与俞平伯相约泛舟夜游秦淮河,留下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百年过去,这片中国散文里的最美金陵夜色依然给予人们无限美好与慰藉……

学者嘉宾对谈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创作100周年之际,首届南京文化艺术节少儿美育发展论坛暨阅美南京《写给朱自清的一封信》主题文学月活动启动仪式于8月25日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举办。现场,学者嘉宾共话少儿美育发展,致敬文学经典。活动由青年学者、阅美南京主理人周学主持。

青年学者、阅美南京主理人周学

回忆:“不一样”的朱自清

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创作缘起,到朱自清的学习、成长、写作经历,扬州朱自清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朱自清嫡孙朱小涛的梳理与讲解,拓宽了观众对朱自清的认知和思考。朱小涛说,朱自清虽然只活了50岁,但至今我们一代代学生仍在学习他的散文,人们还在以各种方式回忆他、纪念他。“由此我想到,延长生命的方式,不仅仅只有延长生理年龄一种,我们还可以通过倾注热情创作经典,放大自己的生命。”

扬州朱自清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孙朱小涛发言

朱自清先生到底拥有怎样的人格魅力,百余年来令人时时怀念?在著名作家、朱自清研究学者、《朱自清别集》作者陈武看来,朱自清身上有三个特点尤为打动人。一是终其一生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二是作学问严谨求实,孜孜矻矻;三是为人谦和重情,光明磊落。陈武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授古典诗词旧体诗时,为讲好课程,他不仅将古诗十九首抄写多遍,还模拟古诗十九首又写了十九首诗请好友俞平伯修改。站在讲台上的朱自清,手里会拿着厚厚一摞卡片,上面整理着关于诗的典故、古代名家的评价,每首诗的“前世今生”在朱自清的讲述中可以完完整整透彻呈现。

著名作家、朱自清研究学者陈武交流

聚焦:小学文学教育应“喂养”经典

文学教育风格因人而异。在今天,文学课堂该如何开展?北京东路小学语文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朱萍以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侃侃而谈。她说,跟小朋友聊文学,更多要以小朋友为主体,让他们自己读起来、思考起来、想象起来,跟老师进行平等对话。老师在带小朋友诵读时也要沉浸其中,起到一种熏染、示范作用。

北京东路小学语文教师朱萍

对于很多家长关心的“作文能不能教”“什么是好作文”“如何提高写作”等问题,朱萍回答,作文是可以教的,方法就是老师以经典文学作品的“喂养”,让孩子逐步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审美能力。这样再看外面的世界,经历一些事情时,他会有一种不同的眼光,他的思想情感就能够自然抒发。“不要以为他们读不懂或者读不下来,让他们吃最有营养、最经典的东西。”

思考:在“大课堂”中延展美育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精彩对话之余,来自优漫星未来少儿艺术团及逐梦少年团的小学生现场诵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纯真的童音萦耳,带给人鼓舞与感动。

学生诵读

“阅读分三阶段,知趣型阅读、写作型阅读、表达型阅读。”南京新东方文化艺术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董文昕说:“孩子们刚才的诵读让我们看到了,原来她们在这个年龄就可以体验到表达式阅读的美好。”董文昕告诉观众,当前,她们正尝试发展第四阶段阅读即体验式阅读,希望能与孩子一起找到阅读的更深意义,因为,“课堂是一个小天地,而真正的天地才是大课堂”。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全品格不可或缺的一环。江苏广电总台优漫卡通卫视频道培训部主任、优漫星未来少儿艺术团负责人陈勇认为,在家庭、学校追求学生美育发展的当下,校外专业、资深的少儿美育培训机构同样承担着重要责任——补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短板。

活动现场,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傅国、南京广电主持人戴立、市朗协会员代表姜茜等为大家朗诵了朱自清先生经典散文《春》《匆匆》等篇目节选,观众席掌声连连。

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傅国深情朗诵

经典文学作品应实现创新性传承。活动最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百人公益接力诵读计划正式启动,同名微电影现场进行了试映。朱小涛悠然的诵读伴随着荡漾的秦淮河水古今画面,深深牵动着观众的情思,为大家留下无限回味的视听享受。

现场观众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