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奥本海默》前,你真得了解一下他

2023-08-28 12: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时光撰稿人 | Cocteau

号称“超级空中堡垒”的B-29轰炸机,是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服役的主力轰炸机。

它航程远,载弹量大,不用登陆日本本土,美军依赖它便可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性轰炸。

B-29轰炸机

1945年8月6日,B-29轰炸机飞向日本军工城市广岛上空,在距离地面9000米的上空投掷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8月9日,第二枚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在港口城市长崎几乎以相同的方式投掷,二战太平洋战场胜负已分。6天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无条件投降。

随着两颗原子弹的爆炸,领导研究它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是40、50年代美国人心目中科学家的代表,成为了舆论和关注的焦点。

奥本海默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美国顶级物理学家,他被后人誉为现代普罗米修斯,和团队亲手改写了人类历史,但他同时反对过度开发核武器,而遭受保守派的疯狂攻击。

种种争议之下,他既是现代科学的化身,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天才,以及一个脆弱忧郁的普通人。

富有的家庭,孤僻的天才

奥本海默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刻板印象”里的犹太人,精神奕奕且极具经商头脑。

从欧洲移民美国不到十年,便白手起家,成为一家纺织品公司的总裁,这为奥本海默少年时代得到良好教育提供了基础。

1904年,奥本海默出生于纽约,从小他便展示出了非同寻常的学习能力,在阿尔坤预备学校里跳级完成了学业,如果不是意外患病休学一年,他本可以年纪轻轻就进入哈佛大学。

小时候的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的大学生活可谓是一专多能,异常忙碌。他主修化学,但同时也对历史、文学、数学、物理乃至哲学进行修读。

在疯狂的学习过程中,奥本海默逐渐被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教授珀西·布里奇曼所吸引,很快将更多的研究方向放在了热动力物理学上。

虽然入学晚,但奥本海默毕业得早。只用了三年时间,他便提前以最高荣誉从哈佛毕业,并且继续来到欧洲求学。

初到欧洲,奥本海默却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他并没有被保守的英国人接纳,在接连被拒绝后,奥本海默只能接受比他大几岁的物理学家帕特里克·布莱克特成为自己的导师,天性骄傲的奥本海默与他相处并不愉快——他并不想每天闷在实验室里,而希望专注于物理问题的研究。

就像每位天才都会有一些过激的行为,奥本海默把一个表面浇了有害化学物的苹果放到了导师的桌子上,所幸布莱克特并没有吃下它,奥本海默侥幸逃过了投毒罪名,但却免不了遭受学校留校察看的重罚(但因父母的影响力最终从轻处理)。

求学时的奥本海默

这次极端的举动是伴随他一生精神痛苦的闪现,奥本海默患上了抑郁症。

这可能是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挫折,身边的朋友留意到他精神方面的问题,想让他开心,他却拳脚相加,而他本人后来回忆到,他在那段时间认真考虑过是否要自杀。

虽为天才,但他难以和身边的人建立稳定、内在的亲密联系,这种痛苦伴随其一生,科学虽然改变了人类,但没法彻底拯救敏感的灵魂。

离开剑桥后,奥本海默来到物理世界里最重要的学府哥廷根大学游学,结识了一批后来的物理学泰斗级学者,顺利拿下了博士学位,为他日后改变世界积累了足够的学识和人脉。

原子弹,站在历史与风暴的中央

1938年,德国科学家率先发现了核裂变现象,同时苏联、日本、法国、英国都在同步紧跟核武器的研究,反倒是美国政府对此并不上心。

一旦纳粹德国率先研制成功核武器,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说服小罗斯福总统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爱因斯坦领衔一众科学家游走于华盛顿,游说在政府高官之间。

终于,总统在1939年签署了研发原子弹的相关文件。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庞大繁杂、跨学科又高度机密的项目——“曼哈顿计划”,由哪位科学家领导呢?

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

从欧洲回到美国,奥本海默在学术界可谓顺风顺水,他甚至同时在加州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伯克利等多所美国名校同时任教,在量子力学、化学键、天文学、核物理学等尖端领域建树颇丰,可以说奥本海默是这个位置的不二人选,除了保守派们批评他和共产主义走的太近。

曼哈顿计划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跨学科大型项目,计划主任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面对保守派的针锋相对,力排众议,坚持让他出任原子弹实验室的主任。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也在奥本海默家里的电话上装上了窃听设备…

1942年,接过重担的奥本海默率领一众科学家,在新墨西哥圣菲附近一片平顶山上建立了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随着项目的开展,奥本海默的高昂意志和组织能力也凸显了出来,他不仅能够对计划的每一个科学环节了如指掌,同时还在科学家和军方之间斡旋,尽力为3000多位科研工作者提供舒适的科研环境与工作氛围,为曼哈顿计划能够落地提供双重保障。

著名的三位一体试验

1945年,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地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核爆炸引爆成功,这就是著名的三位一体试验。

在亲眼目睹核爆的时,奥本海默留下了那句印度古代吠陀经典《薄伽梵谭》中的著名诗句:如今我成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随后正如世人所熟知的,“小男孩”和“胖子”的破坏力使得日本军国主义迅速投降,直接和间接导致约19万人死亡。

奥本海默和他的团队曾上书华盛顿,觉得第二颗原子弹投下毫无必要,并称“我们科学家的双手沾满了血”,这也为奥本海默后半段人生的起伏埋下了伏笔。

不公的待遇

历史上,很多科学家醉心于科学,埋头于实验,但缺乏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社会有更加全面、透彻的认识。

奥本海默却恰恰相反,他不仅关心社会,关心政治,还怀揣着一种不安,必要时还会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挺身而出,这让他再度成为保守派人士的眼中钉。

战后的奥本海默成为了美国社会的偶像,甚至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也能看到他消瘦的面庞。

奥本海默并没有满足于成为“死神”,而是在国际社会游走,保证存在于核威慑下的世界不要落入疯狂的境地,尤其当他意识到美苏两国的相互猜忌,一场核武器的军备竞赛暗流涌动。

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奥本海默倡导建立一个国际原子能发展局,苏联视其为维护自身核垄断的的动作;他反对美国对更具威慑力的核武器氢弹的研发,但被杜鲁门总统否决。在被核武器改变的世界里,奥本海默的意见被置若罔闻,这令他心灰意冷。

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早在30年代大学任教期间,奥本海默便对共产主义倾向流露出明显的兴趣。

他身边的亲密人士:妻子、弟弟甚至情人都是美国共产党员,在意识形态宽松时期这并没有带来什么明显的麻烦,但实际上从他接手曼哈顿计划时,针对他的严密监控一直存在,包括电话被窃听、信件被审查等等。

二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冷战取代了热战,麦卡锡主义在50年代甚嚣尘上。时势可以成就一个人,但同样可以毁掉一个人。

1949年6月,在政治对手的针对之下,奥本海默不得不前往臭名昭著的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证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也是从这次开始,奥本海默卷入一起又一起博弈、斗争之中,精疲力尽。

1953年年底,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撤销了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他失去了获取机密性文件的特权,并被多项指控缠身。

面对不公,奥本海默没有屈服,而是选择勇敢地站在听证会上,他否认了自己和同事在曼哈顿计划进行时,向苏联秘密渠道传递情报,也否认任何叛国行为。

许多科研人士、社会人士都站在奥本海默一边,同情他成为麦卡锡主义与军队争夺权力的牺牲品。

也许是斗争之下心灰意冷,也许是政治权利被剥夺后的身不由己,奥本海默的晚年,在各国游历与教学写作中度过。

直到50年代末随着麦卡锡主义逐渐被唾弃,奥本海默昔日的盟友走近权力中央,他才象征性的回到了主流视野当中,直至1967年2月18日离开人世。

奥本海默一生的起起伏伏经常成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对象,即将上映的诺兰导演电影《奥本海默》,正是根据凯·伯德与马丁·J·舍温合著的《奥本海默传》改编,这本传记曾获得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被认为是关于奥本海默生平最具权威性、可读性的著作。

原标题:《看《奥本海默》前,你真得了解一下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